作文周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作文载体作文 > 话题作文 > 重读陶行知读后感1000字(精选6篇)作文

重读陶行知读后感1000字(精选6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1.32W 次

篇一:重读陶行知读后感1000字

重读陶行知读后感1000字(精选6篇)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假日闲暇阅读李镇西老师的《重读陶行知》感触很深,虽然每一篇文章都不长,但一篇篇却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陶先生,多角度阐述的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使我们这些教育凡人受益非浅。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之一。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根本是教怎样做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思想和精神永远都是教育者继承和传承的“精神财富。教育是双方的互动活动,有老师方面的。也有学生方面的,老师要不忘教育初心,不忘育人根本,学生要有探索真理,臻求高尚品德的远大理想。对师者而言,必须做好榜样,做好垂范。思想道德、品德情操、家国情怀、文化水平、待人接物、师德师风、语言行为等等必须不断加强,不断求真。只有这样,才能具备教人基本要求,才能教人“求真”“求实”,否则“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教育的真谛是爱,要有热爱教育的热情。在《重读陶行知》一书中,多处提到陶行知对学生的爱。“陶行知对孩子的爱与信任是无条件的,也是无限的”陶行知还认为,“教育的幸福源于看着孩子成长:看学生天天成长,从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如同一颗种子的由萌芽而生枝叶,而看他开花,看他成熟,这里有极大的快乐”。

教育离不开爱,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话,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教育者也要有父母心,不歧视,不放弃,把爱的阳光照进孩子的心灵,无私、公正、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关心、爱护、体贴、耐心。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最使他难忘的蔡芸芝老师惩戒学生的场面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这才是自然而有温度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教育不是万能的,万能的是“因材施教”。作为施教者,要认识到学生身心差异,发现他们的特点以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性差异的矛盾。陶先生对因材施教观的发展,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意义仍然重大,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以及我们今天开展的课改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因材施教的最终途径。分析教材,分析学生,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方式去教学,应该是我们教育者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重点学习和研修的内容。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的写照。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不忘教育初心,增强教育情怀,不断追求,在学习中不断领悟和继承陶先生的教育真谛,充实自己,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努力。

篇二:重读陶行知读后感1000字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人民教师的光辉典范。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也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教育财富。他的教育思想具有洞穿历史的力量,经过近百年教育实践的考验,直到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教育改革和实践的探索与研究,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力量,引起了各方关注。除了政府层面主导的教育改革之外,一些机构和社会团体也纷纷组织力量推进教改,比如叶澜领衔的“新基础教育”实验、朱永新领衔的“新教育实验”,李希贵领衔先的“新学校行动研究”……。其实早在一个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已经在倡导“新教育”,并针对当时的教育状况,对新教育、新学校、新教师、新学生做过比较深入的讨论。今天,我们在践行“新教育”时,着重研究一下陶行知先生眼中的“新教育”,或许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在陶行知的心中,对理想的新学校是有明确的定位的:以生活为中心,不只是在书本上做功夫;师生共同生活,彼此感化;以健康为生活、为教育的出发点;不仅学校的教师要学而不厌,职员也应该学而不厌;学校必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全校师生要以美术的精神共同改造学校环境;人人都应具有高尚的生活精神;学校欢迎人家参观和批评。

现在的学校,是否在努力创设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学生整天都在忙着上课或者做作业,作业常常要做到半夜才能完成,哪有联系生活的时间?平时的教育管理中,努力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设法割断学生和生活的联系,比如不能用手机、不能上网等等,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教师和学生,最看重的可能就是书本和考试了。整天在教科书和教辅书上下功夫,只要能回答出教师针对这些书籍提出的问题或编制出的考题,就是成功者。

1931年,陶行知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对教科书进行批评。他说,三十年前中国的教科书是以文字为中心,到现在中国的教科书还是以文字为中心,但却没有把最好的文字收进去,给学生的是一种零碎的知识,没有让学生读了之后就欲罢不能的感觉和体验。从他当年的批评到现在,时间又过去了80多年,但我们的教科书依然没有大的改观。陶行知说,好的教科书,首先要有引导人去做的力量。做了一个动作之后就想跟进下一个动作;其次是引导人们思想的力量,学了一个知识之后能想了又想;再次要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建立知识和经验之间的新联系,或创造了一种新经验。我们可以依此来衡量当下的教科书,有哪几本具备这样的效能呢?

陶行知说,一流的教育家,必定具备“两种要素”之一:一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另一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新精神。具备创新精神的人,不喜欢墨守成规,善于在对日常教育工作的追文中发现完善教育的新契机,并勇于实践和探索;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具备开辟精神的人,善于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经验辐射给他人或其他地区,让大家一起来共享教育改革的成果,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引导学生努力求学,不管是过去还是今天,都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陶行知认为,引导学生努力求学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好学的教师、同学;二是可学的工具;三是必学的督促。三者之中,第一个条件尤其重要。教师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自己对此要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篇三:重读陶行知读后感1000字

作为教师,对陶行知老先生的大名早已熟知,但细细了解领会他的经典教育理论,还是第一次。这个假期,通读李镇西先生的《重读陶行知》,章节短小精辟,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我得以走近陶行知先生,领会他的教育经典理论,也深深被陶老先生的教育智慧所折服。

陶行知先生提出:“学校教育中,熏染比督促更为重要。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刻板、严厉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一个不学无术的老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我不要做这样的老师!”这是读了这本书之后发出的呐喊。怎样做一名学习型老师呢?我离不开以下几点。

一、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定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学习,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二、要终身学习,积累知识储备。

在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的来源很多,知识老化的周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名教师的知识如果储备不足,教学中必定捉襟见肘;反之,如果教师具备了比较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学者的风范,课上举一反三、游刃有余,那么课堂将是学生有效充电的场所。正如书中李镇西老师说到的:教师只要有真学问,那他无论怎么教,甚至哪怕他“满堂灌”,都叫“素质教育”,都叫“新课改”!

三、要不断地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理念,认为先生: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信息源的今天,一个好的教师,绝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把自己满腹的学识传授给学生,而更应该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以“渔”是也。学会学习是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会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

四、学习做一个“懂”学生,受学生尊敬的老师。

学生是我们一生要不断学习的对象。学生是有思想有感受的人,学习爱学生是每一位老师成长的必修课。爱学生要真正懂得学生的需求,不能打着爱的旗号入侵学生的心灵。我们要学习读懂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诉求,而不是用自己的感觉来评价学生。当学生有缺点时,除了批评,我们要学习其他更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而不是充当“刽子手”。我们应当积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学习新鲜事物,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与学生平等交往,让自己拥有发现学生喜怒哀乐的眼睛。

“教育就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陶先生的的教育思想将永远激励我成长,而相信我也能通过自己的教育影响另一群孩子们。

篇四:重读陶行知读后感1000字

陶行知先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也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教育财富。他认为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假期里我读了李镇西先生所著的《重读陶行知》,对于正处年轻教师行列的的我,有了莫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我们要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我们要虚心地跟一切人学,跟大众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我们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做一个“真教师”。

其次,教育归根到底是爱的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做到“三薪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困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后,教育的方法要注重“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不要教死书”、不要读死书,提倡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他还提出“教学做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会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去子”。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在教育教学中,他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教和学的统一,成为一体,实现教学。他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性学习,有主动的追求,要求教师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理念对我的启发极大。实则是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将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然后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运用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让我们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学习陶先生的伟大精神,总结并借鉴他的教育理论,为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有效推进素质教育而努力!

篇五:重读陶行知读后感1000字

身为教师却对陶行知知之甚少,怀着愧疚的心情,利用业余时间我翻阅了《重读陶行知》一书,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就如听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语重心长地娓娓道来。

陶行知先生指出:“一旦养成学习习惯,个人就能终生进步不断,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其积极的行为定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并且对于学生日后乃至一生的学习、工作时时都在悄悄地发生积极的影响。那么,教师该如何有针对性的引导转化后进生有效地学习和健康成长呢?

第一,相信孩子。这是引导、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面对后进生,我们一定要坚信:无论他看起来多么满不在乎,多么“流里流气”,多么不可救药……他的内心深处都燃烧着想做好人的愿望!教育者的任务是要点燃他心中的这个愿望。

第二,分析原因。不同的后进生有不同的“后进”原因;同样一个后进生,其“后进”的原因也不是单一的。这就需要我们细心分析。笼统地说,后进生的产生,有家庭方面的原因(教育方法不当,家长行为不正,家庭离异等),也有孩子自身的原因(街头结交,身体状况,智力状况等)。找准原因,方能“对症下药”。

第三,转移精力。不只是让后进生多参加文体活动以发泄其多余的精力,还有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孩子的某些积极的特殊兴题爱好,给他提供专注其中的机会,孩子在沉醉其中的同时,会不知不觉地学习,而且还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某些智力优势,这是对孩子最大的激励。

第四,反思方法。这实际上就是教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应该说,后进生的产生也有我们某些教育失误有关。比如,教师有意无意地歧视,让后进生丧失了自信和自尊;教学上的“一刀切”,让所有学生“齐步走”,必然让一些孩子沦为“后进”;教师的急躁和简单粗暴,都可能使孩子自暴自弃。

第五,集体惩罚。我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但惩罚不是体罚。而最好的教育惩罚,是学生集体对犯错孩子的惩罚。至于教育惩罚的形式,这里不便展开多说。我想强调的是,教育者要善于把自己的褒贬化为集体舆论。无论表扬还是批评都不要以班主任自己的名义发出,而应巧妙她转化为集体的褒奖或谴责。

第六,专家医治。这一条也很重要,我们有时候往往把孩子的心理向题当作思想道德问题来“教育”,结果牛头不对马嘴。另外,还有一些孩子的“缺点”是由子生理疾病引起的,比如多动症、感官失调症等,都可能导致孩子的“违纪”或造成孩子表面上的“不正常”。这类问题,只能如陶行知所说:“那是要医生及心理专家医治。”

第七,同情照顾。当的心灵已经筑起坚固的壁垒,打通壁垒的不是更强大有力的兵器,而是能够融化坚冰的感情阳光,千万不要和孩子对立,更不要冲突,他们是精神上的“病人”,需要的是真诚的呵护与理解。只有走进了他们的心,才可能将他们冰冷的心重新焐暖。所谓“教育公平”,有时候恰恰是“差别化对待”。

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现象的深刻剖析,对教育现象的透彻研究,对教育发展方向的正确指引,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人民教育家为人民教育事业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更是为我们树立起了光辉的榜样,就如一盏明灯,始终照亮在我们的心田。总之,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篇六:重读陶行知读后感1000字

近期利用空闲时间,我认真的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著作《重读陶行知》,读完之后深觉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李镇西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与感受,用一篇篇纯朴的文字、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讲述他学习陶行知的生动故事,写得鲜活生动、引人深思,读完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一本真学陶行知的鲜活教材,启迪我们以陶为师,培育真人,立德树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陶公的教育思想永远值得我辈去学习、去实践、去发扬广大。

一是身怀信仰,追求发热人生。书中《“看他开花,看他成熟”》一文,专门叙述了教师“要有信仰心”,才有教师的快乐,教师要有教育信仰,才会有教育事业心。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要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怀有信仰,怀有情爱,因为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陶先生有四个字———“爱满天下”,对学生的爱,对学校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劳动人民的爱,对中华民族的爱,充分体现在他一生的身体力行之中。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从大学时期选择读师范专业之日起,到参加工作后进入学校工作,我一直坚信,既然选择了这项事业,就要从一而终,真正做到热爱它,尊重它,把它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去做,永葆初心、永怀热爱。

二是学做真人,方能培育真人。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陶人都知道这句至理名言。教师教人求真,学生学做真人,“追求真理做真人”,是陶行知的教育目的,也是当今提出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落实这一根本任务,就要实施素质教育,培育核心素养。纵观我们当前的教育现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应试教育让中国教育的路越走越窄,孩子们大多时间都是在“死读书”和“读死书”以及刷题中度过,只注重考试成绩,并不关注学生成长,而如今随着教育不断改革,素质教育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双减”政策、课堂教改、教师素养提升等等口号的提出,无一不是在不断强化素质教育,尽可能的给孩子们以自由支配的大脑、双手、时间和空间。自己学做真人,方能培育真人,我们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守护者和引路人,要始终坚定的钻研教育目标,主动思考解决教育问题,不断提升自身教育能力,永远忠实的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三是师陶践陶,做到知行合一。《重读陶行知》让我懂得,真正的学陶,是发自内心地崇敬陶行知,联系实际地研究陶行知,与时俱进地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真正有大爱之心和教育情怀,有立德树人之志、敢摒弃急功近利之念。就是说,真正的学陶,在情感上要真心真情,在行动上要真做实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一直在一边学习一边反思,除了在文化素质上不断提升自己,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努力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以及他的高尚品格,将其融汇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落实到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之中,并立足于热爱学生的实际行动之中,争当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让先生的精神和思想长久流传、发扬光大。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启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是陶先生最彻底的终身教育观。与我而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学做合一,不断践行陶行知思想,坚守教育初心之路,将成为我的终身追求。

本文地址:https://www.zuowenzhou.com/zuoweizaiti/huati/1294068.html

  • 标签: 读后感 读后感的作文100字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重读陶行知读后感1000字(精选6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重读陶行知读后感1000字(精选6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作文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664号-2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