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作文载体作文 > 话题作文 > 重读陶行知读后感800字(通用10篇)作文

重读陶行知读后感800字(通用10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2.49K 次

篇一:重读陶行知读后感800字

重读陶行知读后感800字(通用10篇)

在读到《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这一篇时,我感触颇深。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禀赋不同,接受能力各异,教学方法也不能强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同时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这是他主张“教学合一”的理由。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

陶行知将“教学相长”作为他“教学合一”的重要原则之一,贯穿在他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他说:“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只知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到很多的教训”。

“我们要晓得受教的人在生长历程中之能力需要,然后才晓得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他并以松树和牡丹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作比喻,说明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教法。朱熹曾经提出,教人之法要根据“为学之方”,意思就是“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陶行知也借其意而用之。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是我们心中的一泓清泉,它荡涤着人性的灵魂,让我们在鸟鸣的早晨,在雨后的黄昏,在宁谧的深夜去看它、品它。陶先生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今天的我们要努力把握时代规律,培养并发扬创新精神,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做一名让人民放心满意的教师!

篇二:重读陶行知读后感800字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中学教师,我深深地感觉到教育感化一个孩子真的很难,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暑假期间我读了李镇西老师《重读陶行知》,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

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

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喂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那我们到底需要的怎样的课堂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出了课堂教学的出路,就是要把教与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他又为我们指出了具体的做法: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我仔细思量,他的想法含义深刻,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

想想我们开展的活动教学,要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提出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问题,正是学生解决问题所要进行得的手续、程序,一此讨论问题设置得恰到好处,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解决问题提的方法,同时也就是依靠了自己的能力解决了问题,掌握了新知识,最后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再想想在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教师把”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这正是体现了教师引导作用、指导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是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位置,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研读,让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教师工作,全面落实课改目标。

篇三:重读陶行知读后感800字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而读李镇西老师所写的《重读陶行知》,恰似一泓清泉,沁人心脾。书中关于德育工作者应该是怎样的人的讨论,让我感触颇深。作为多年的班主任,德育工作一直是让我颇费精力且收效甚微的事,对于怎样做好德育工作,我虽有摸索,但并未能研究透彻,形成方法理论。李镇西老师的话语如醍醐灌顶,拨云见日,让我豁然开朗。

以前做班主任时,我总是在宽与严之间踌躇,管的宽了学生自由散漫,管的严了学生敬畏疏远,难以把握尺度。陶行知先生则明确的提出,“训育问题不是笼统的宽严问题。”“要打破宽严的观念,要在宽严以外去谋解决。”陶行知先生明确批评简单地用“宽严”来管理学生。他认为,“真正的训育是品格修养之指导”,“我们要在‘事’上去指导学生修养他们的品格”。也就是说,德育工作者要做的当然包括在行为上按文明规范和相关规则要求学生,但更重要的是给他们以品格上的指导。一句话,德育的根本任务不是惩罚错误行为的发生,而是指导品格修养的形成。

那么,如何去指导学生品格修养的形成呢?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德育工作者首先应该是学生平等的朋友,陶行知先生讲,“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行走”。因为德育过程中情感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而这情感主要来自师生关系。作为班主任,应该与学生生活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产生共鸣,用情感的力量去感化学生,而不是做高高在上的“道德皇上”,让学生敬而畏之,畏而远之。

陶行知先生还说:“品行养成之要素是在一举一动前所下的判断。我们问题中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于一举一动前能下最明白的判断。”班主任不能只成为“查房间、管请假、记大过、发奖品”的人,而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明确自己行为的对错,由此再决定自己是否做出下一步的行为。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成为自己行为的判官,而不是犯了错误之后由老师来裁决并惩罚。这才是德育老师最根本的育人任务。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知行合一,得到功成。李镇西老师和陶行知先生的话语无不蕴含着教育工作中的大智慧、大道理。将两位教育家的德育理念贯彻到今后的工作中去,我想我的班主任工作将会如鱼得水,事半功倍。

篇四:重读陶行知读后感800字

假期,我有幸学习了李镇西写的《重读陶行知》一书,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对于今天的中国教育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也体现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教育着眼点的长远。

书中给我们提出了作为一名教师,要具备起码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有同情心,宽容心,要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要有渊博的学识,智慧的头脑;要有宽阔的胸襟,除此之外,更要有一颗爱心,要关爱每一位学生,这样,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是班主任做好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前提。教师交给学生一颗赤诚的爱心,学生一旦感受、理解这种伟大的爱,就会转化为与教师的教育相适应的自觉行为,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师关爱学生,就必须象对待自己的子女-样,无私而坦诚。这样教师和学生就可以打成一片,随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爱好、兴趣等。可以给他们解疑答难,与他们谈理想、谈人生、谈国事、谈家事,无拘无束,既交流了思想,也沟通了感情,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其实是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是建立融洽、良好师声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平时学生之间产生小摩擦,我也是就事论事,不分男女、不分好生与差生,总是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地对待班级发生的每一件事,尊重学生,自始至终心中有学生,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这样,你才能得到他们的尊重,受到他们的爱戴。

爱学生,最难的是爱后进生。要想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就必须克服教师对后进生感情上的障碍,不厌恶、不嫌弃、不疏远他们。相反,要满腔热忱的帮助他们,要象园林工人对弱苗一样,给予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扶植,促其健康成长。在后进生转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因此,作为教师,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以规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要有坚定的信心,俗语说的好“母不嫌子丑”。再难管的学生也要尽心尽力,不懈怠,将师爱的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田,不怕它不会发芽、开花、结果。

篇五:重读陶行知读后感800字

说来惭愧,从教多年竟未好好读过陶行知,只是对他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要求从不敢忘。这次读了《重读陶行知》才意识到我还需要重新好好的学习陶行知的思想。

书中多篇文章,都是围绕如何培育真人来阐述教育思想的。正如在《“教师只能说真话”》一文中,李镇西尖锐地提出:“纵观当今教育,我们在某些方面,缺乏的正是一个‘真’字——我们平时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是否说过一些言不由衷的大话、套话或者连自己都不相信的假话。”扪心自问,在这么多年的从教生涯中,有些话会不假思索的说出来,自己都没想过说的是真是假,假以时日,学生又怎么会相信呢?说真话不能只要求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要求我们自己呀!

书中对我冲击最大的是关于”真伪知识”,我们说求真知,那什么是”伪知识”呢?陶行知这样解释道:“什么是伪知识?不是从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便是伪知识。比如知道冰是冷的,火是热的是知识。小孩儿用手摸着冰便觉得冷,从摸着冰而得到‘冰是冷的’的知识是真知识。小孩儿单用耳听见妈妈说冰是冷的而得到‘冰是冷的’的知识是伪知识。小孩儿用身靠近火便觉得热,从靠近火而得到‘火是热的’的知识是真知识。小孩子单用耳听妈妈说火是热的而得到‘火是热的’的知识是伪知识。”读到这一块的时候我不由得耳朵发红,

由于实验条件和环境的限制,我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并不会让学生自主完成课本涉及的所有实验,多半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或学校具备实验条件的来让学生完成。虽然对于一些非自主实验课程中的实验,学生很感兴趣,很想动手进行自主研究,但是由于课程安排的限制,学生无法进行相关的实验,只能在课堂上观摩我演示实验过程,这使学生缺乏应有的实验代入感,进行观摩时对实验的理解与关注效果差强人意。甚至有时候会用实验视频来代替演示实验,光靠语言以及文字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单纯的语言教育并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也不会让学生感兴趣。尤其是化学教学,学生无法在这样抽象的教学方式中领悟知识的真谛。想要对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就必须自己亲自动手去实践、思考。在后面的实验教学,我一定要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而不应仅凭我在课堂上的实验演练,让学生学习与实验有关的知识,有关化学的”真知识”。化学知识中的很多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通过自己动手实践领悟知识的真谛,学生才能记忆深刻。

诚如他在文中所言:当年陶行知有他的教育主题,今天我们有自己的教育使命。更重要的是,我们所秉持的新教育精神——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这也不正是当年陶行知所主张并身体力行的吗?

篇六:重读陶行知读后感800字

读了陶行知教育理论后,我深刻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吸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想思维的源泉,传统的教育的致命弱点是只教人读书,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过去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强化了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意义,这就要求教育从课堂中走出来,去关注生活,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从社会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我认为教师学习并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思想,只向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效果好。

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优势具体的教学思想,因此他又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今后,我更要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品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篇七:重读陶行知读后感800字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洴,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觉得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宇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的热爱。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八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

德智体美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教育导航。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给了我激励和希望。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音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

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给了我警示和迪。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一一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篇八:重读陶行知读后感800字

在假期我有幸阅读了李镇西校长的《重读陶行知》,在李校长的引领下我对大师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有了深刻和全面的理解,使我的教育思想再次得到洗礼,也再一次唤醒了我的教育初心。这本书汇集了李镇西校长对陶行知教育理念的读书随笔75篇,书中李镇西校长结合陶行知的教育观和自己的教育经历,清晰的阐述了我国当前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同时为现代中小教育者指明了教育应有的行为准则。

在读到《“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这一篇时,我感触很深。陶行知曾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现今青年人所以不肯努力求学的缘故,实由于学校里缺少学问上熏染和督促的力量。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在这里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清晰的阐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源于“学而不厌”和“以身作则”。

其实,在我来看作为一名教师它本身就应该具备“大学问”。教师应该时刻秉承“学而不厌”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学习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一部分。无论社会如何变革,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也是真正的“为大众服务的情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技能自我提升的需要。同时,学习也可以引领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也需要教师将终身学习定为自身发展和成长的路径,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实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只有不断的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才会在课堂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书香气,出现“亲其师,信其道”景象。

教师的“以身作则”不仅仅体现在学问上,还体现在言传身教上。正如书中所说:教师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师首先应该是个正派人,其具备的特点就是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把言传和身教有机地统-起来。想要在学生身上看到的东西,教师首先应该在自己身上体现出来。教师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会在学生面前散发出正能量的人格魅力,才能教育出“学好”的学生。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秉承“学而不厌”和“以身作则”的信念,认真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育理念。正如书中所说的“今天,我们对陶行知最好的纪念,就像陶行知那样做人、做事、做教育!”这也应该是我们每位教育者选择教育的初心。

篇九:重读陶行知读后感800字

认识李镇西老师是从搜狐教育开始的,我一直比较关注教育的发展动态,没事就打开搜狐教育浏览,特别爱看搜狐教育的“当代教育家个人展示页”我觉得这些作者都是教育大咖,他们高屋建瓴,对教育事件分析得入木三分。常常能引起人的无限遐思。无意间看到李镇西老师的一些文章,我觉得李老师敢说敢做,而且说得切合教育实际,做得扎扎实实,特别是他把自己教育的点点滴滴都能记录下来,这是我们这些教育一线的老师们很难做到的。我也关注了李老师的《镇西茶馆》

这个暑假学校组织老师学习李镇西老师的《重读陶行知》我认真阅读了此书,收获颇多。我对陶行知、李镇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特别认同他们说的:“教育乃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教育应给人以快乐和自由。”

但是,但是,我们的教育人快乐吗?我们的学生自由吗?回答肯定是:NO,NO。为什么?

因为我们都太功利了,目的性太强了。我曾经看到一句话:“玫瑰为开花而开花,开花就是一切,目的登场之后,情趣只能黯然退场,美那么轻,目的那么重。”我把这句话写下来,贴在我的办公桌旁,用它一直在鼓励自己,告诫自己:享受过程。多回忆和同事相处的美好瞬间,多记得学生带给我们的活力无限。笑对每一天。

因为我们都太要强了。太想把事情做好了。从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以及我们的家长,我们每天都在打仗,都在和别人一决高下。我们执行上级的指示,要不折不扣;我们和同事竞争,要不甘人后;我们和学生斗智斗勇,要让他们有好的表现,好的成绩。劳心费力,内卷到极致。拥有一颗平常心吧,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我们只要给了他们阳光、雨露,我们就静待花开,让他们自由生长。让他们成为自由行走的花。

因为我们控制欲太强。我们总想把控住局面,让事情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发展。往往用力过猛,适得其反。试着放松心态,朝着目标去努力。

但愿我们每个教育人,放松心态,知道我们是教育“活”的人,他有思想有活力,他不是容器,他是我们国家以后的栋梁。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他们享受到自由和快乐,让他们像鱼儿般舒畅,像鸟儿般活泼,像花儿般绽放。让我们教育者也拥有自由之思想、快乐之灵魂以及尊严和幸福。

篇十:重读陶行知读后感800字

今年暑假有幸拜读了李镇西的《重读陶行知》,深深地被陶行知先生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而折服。从书中可以真切看到一个集教育家的慈爱、学者的渊博、政治家的气魄、社会活动家的能量于一身的栩栩如生的陶行知。他是民主之魂,教育之光,他用生命实践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以满腔的激情,爱祖国,爱人民,爱孩子,爱事业。陶行知为了民主之中国投身教育,致力于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探索。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办学校、创刊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陶行知先生倡导“知行合一”,一辈子教人求真。在一次公开讲话中他说:“教师只能说真话,说假话是骗子。怎么能做教师呢?”

陶行知先生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他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体现的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真务实精神。

陶行知先生的新教育对“新教员”也提出了要求:“新教员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样去学”,要求老师要有信仰心,责任心,共和精神,开辟精神,实验精神。有了新教员还得有新课程,要符合每一个人的需要,有了新课程自然要有新教材,陶行知认为教材应该是活的,不要用死书去教活泼的人,新教育的老师也应该和生活相联系,要考有用的知识和技能,陶行知的教育就是生活教育,民主教育,公民教育,这就是他的教育。

陶行知认为,教育快乐首先源于对教育本身的信仰,教育的幸福源于看着孩子成长“看他开花,看他成熟。这里有极大的快乐”李镇西的《重读陶行知》一书让我深刻的领会了“教育”二字的真谛,明白了自己的使命,也明显地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我们教师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追随先贤的足迹,净化灵魂,坚定信念,努力的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本文地址:https://www.zuowenzhou.com/zuoweizaiti/huati/1293990.html

  • 标签: 读后感 读后感100字作文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重读陶行知读后感800字(通用10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重读陶行知读后感800字(通用10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作文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664号-2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