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文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1.99W 次

篇一: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精选9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积累文言词汇和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并能举例说明。

教学重点

1)熟练翻译课文。

2)当堂背诵课文。

3)课外延伸,引导提高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过程

导语: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走近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邹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读文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指导。

3)齐读课文。

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4)学生参照注释合作翻译课文。

5)提问重点字词。

6)学生结合所讲再次翻译课文。

五、5分钟背诵竞赛。

1)学生背诵。

2、抽查背书情况。

你思我想。

1、景春认为大丈夫是什么样的?

2、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什么样的?

3、孟子认为如何成为大丈夫?

4、孟子是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的。

5、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

6、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

七、拓展延伸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刘胡兰、闻一多、苏武

总结课文。

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1、预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填写练习册。

篇二: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义。(重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重点、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点)

课时:1

一、导入新课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们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来源:学+科+网Z+X+X+K]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但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分析内容

提问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明确: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提问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明确:“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提问3: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明确: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列举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提问4: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明确: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三、板书设计

富贵不能淫妾妇之道: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来源:学科网]

大丈夫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四、课后反思:

可取之处: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先从字音词义等入手,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再对中心论点进行概括、对论证思路进行分析等,最后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进行体验和反思。整体来看,整个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学习也不是很吃力。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问题,只是匆忙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文言文翻译这个重要的环节有所疏忽,讲解不够细致。

篇三: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能力:

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过程方法:

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2)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

3、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一)导入:

我们学过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今天接着学习他的另一篇具有论辩力量的文章《富贵不能淫》。

(二)板书课题

(三)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

介绍景春、公孙衍、张仪、孟子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他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2)《孟子》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3)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设计意图:了解各个人物,有助于理解文章思想。

2、老师补充:背景透视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他极力主张“行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

设计意图:了解时代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写作意图。

(四)诵读文章,走进一段朗朗上口的文字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找学生读)

2、二读课文:读出停顿、重音、语气,(出示划分节奏,出示文言文阅读方法)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提示:读出语气

(提示:课文就两段,是景春、孟子的对话,谈论的主题是“大丈夫”,看景春眼中的大丈夫是什么样子的?景春提出观点时,用了一个反问句,还用了一个加重肯定语气的“诚”,可见他对这一观点是深信不疑的,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张仪、公孙衍的钦羡甚至崇拜。)

(补充资料:关于纵横家的处世方式,朱自清有一段精彩的评述:“苏秦使锥子扎腿的时候,自己发狠道‘哪有游说人主不能得到金玉锦绣,不能取卿相之尊的道理。’”这正是他们的心思,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划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你的时候也许害你。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测主上的心里,拐弯抹角,投其所好。)

(指导学生读出语气)

(孟子也用了一个反问句作为回应,他用了“焉得”一词,对景春观点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独立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只是迎合君王的喜好。)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有助于学生领会人物思想倾向,理解文章观点。

(五)重点字词解释

岂:难道。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是:这,这个。焉:怎么,哪里。子:你。未学:没有学。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命,教导、训诲。

往:去,到。戒①:告诫。戒②:留神,当心,谨慎。女(rǔ)家: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敬:恭敬。

夫子:这里指丈夫。以:把。顺:顺从。为:作为。

正:准则,标准。

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居住。第二个“居”:居所,住宅。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得:实现。志:理想,志向。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循。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知识拓展: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指三十岁

不惑:指四十岁

知命: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指六十岁

古稀:指七十岁

耄耋:指八、九十岁

设计意图:本文字词难度不大且注释较为详细,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与运用所学方法疏通。同时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六)探究:

1、景春和孟子对“大丈夫”的理解分别是什么?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2、孟子的观点是什么?是运用什么方法提出来的?

结尾总结全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提出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孟子举生活实例的目的是什么?

孟子举男子加冠、女子出嫁这样的生活现象,言下之意是:你景春怎么连此类常识都没有呢?从论证方法看,这句既是举例论证,又是对比论证,以“女子”守礼教和“大丈夫”的矢志不渝形成对比。

4、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事例阐述大丈夫的所作所为,通过“得志”与“不得志”的对比,分析他们对待理想、志向、人生的态度,赞美了大丈夫高洁的品质。

5、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哪些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丈夫”的内涵?试举一个例子。

(1)富贵不能淫事例:钱学森,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解放时,美国人害怕他回国,先许以高官厚禄,但他不为所动,后冲破层层阻碍,终于回国

(2)贫贱不能移:朱自清。当时朱自清患着肺病,那时物价又飞涨,但他还是拒绝了美国的接济粮,不食嗟来之食。

(3)威武不能屈:文天祥。在被元兵俘虏后,他宁死也不接受元兵的招降,最终被害。

(4)威武不能屈:我军团长祁发宝,按照处理边境事情的惯例,仅仅带几名官兵前往交涉。却遭到了对方的蓄谋暴力。而他,赤手空拳,不顾生死,阻拦外敌入境。即使被敌军的钢管,棍棒和石块打得头破血流,他也依然没有一丝畏惧。

(5)富贵不能淫:曹操赏赐关羽黄金美女袍衣,让关羽放弃刘备跟随于他,关羽不为所动。

(6)威武不能屈:面对五关六将,关羽没有屈服,带着刘备的夫人闯了过去。

(7)贫贱不能移:晋陶渊明,穷得来甚至讨口乞酒也不向司马氏集团低头折腰.

(8)贫贱不能移:北宋范仲淹,小时家贫,靠给老师打柴以求得读书机会,一日两餐稀粥,也不忘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志而发奋攻书。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联系生活。

(七)小练习:

1、知识链接:一些名人的座右铭

(1)周恩来同志在青年时代的一句座右铭是:“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2)高尔基的座右铭是:我现在还在学习,我愿终生是学生。

(3)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家、军事家叶挺的座右铭——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4)中国现代杰出画家徐悲鸿的座右铭——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5)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座右铭——早。

从文中选出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可以这样写:

我要做一个_____的大丈夫,因为_____是我的榜样,他_____。

设计意图:既巩固本文观点,又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八)突出的艺术特色:

1、语言含蓄,讽刺深刻尖锐。

孟子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讽刺公孙衍、张仪之流不以正义为标准,而是以顺从为原则,是在行“妾妇之道”。

2、运用排比,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形成排比,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成为千古名言。

(九)小结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吴晗《谈骨气》

篇四: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观点和思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丈夫”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及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

体会孟子眼中“大丈夫”的精髓。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图片展示)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安阳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位于殷都区柴库村的封相台遗址就是其中之一。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说服赵、齐、楚、韩、魏、燕六国君主,献“合纵之计”,联合抗秦,在此地被封为六国宰相。

何为纵横家呢?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是指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可称为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他们朝秦暮楚,游走于国家利益之间。同时期的纵横家还有景春、公孙衍、张仪等人。

人们常用男子汉、大丈夫一类的词来褒扬男子,那么这些能言善辩、巧舌如簧的纵横家,能否被称为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大丈夫”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富贵不能淫》,听一听孟子对大丈夫的评价吧!

2、作者作品: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本文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三、预习检测:

淫(yín)衍(yǎn)焉(yān)

冠(guàn)女(rǔ)妾(qiè)

四、教学新课:

(一)诗文朗读:

1.老师范读:注意字音、停顿及重音;(配乐朗读)

2.学生朗读;

3.齐读。

(二)重点字词:

①岂:难道。②诚:真正,确实。③天下熄: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④是:这。⑤焉:怎么,哪里。⑥冠:行冠礼。⑦命:教导、训诲。

⑧戒:告诫。⑨女:同“汝”,你。⑩必敬必戒:谨慎。⑪夫子:丈夫。⑫妾妇:泛指妇女。⑬由:遵从。⑭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⑮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⑯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3)句子翻译(小组接龙)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四)分角色朗读:(学生展示)

(五)思考探究,何谓“大丈夫”:

文章中景春、孟子围绕“何谓大丈夫”展开探讨。景春、孟子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呢?

1.景春: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①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呢?如何看出来的呢?

明确:敬仰、崇拜、羡慕。景春提出观点时使用了一个反问句,还用了一个加重肯定语气的“诚”,可见他对于这一观点是深信不疑的,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公孙衍、张仪的敬仰和崇拜。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公孙衍曾佩带五国相印,风光一时;而张仪则提倡连横,助秦王称雄天下。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

②这两句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明确:敬仰、崇拜、羡慕。用一种肯定、赞叹并试图得到听话人认可的语气来读。(学生读)

2.孟子: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①在这段话中,孟子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呢?

明确:孟子则针锋相对,首先同样用一个反问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焉得”一语不仅仅是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紧接着,孟子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他们只不过是顺从君王的意志,就像当时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哪里称得上是什么大丈夫?这是“破”,即直接反驳的部分。

②这段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明确:应该读出不屑、轻蔑和鄙视。(学生读)

③孟子对景春的观点进行了反驳,接着又正面提出了他眼中大丈夫的标准,孟子提出的大丈夫标准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第一: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也就是说,在孟子眼中,“大丈夫”的第一个标准就是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第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用《孟子·尽心上》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这三条标准前后一贯,内外相连,共同构成了大丈夫精神培养的整个过程。在孟子看来,只有做到了以上几个方面,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六)拓展提升:

古往今来,你认为哪些人算得上是“大丈夫”呢?

1.学生回答;

2.图片示例:

①富贵不能淫——钱学森。当初,美国给钱学森开出巨额工资,许以高官厚禄,让他留在美国继续做科研。而钱学森在明知国内环境艰苦的情况下,放弃美国的优待,毅然回国。

②贫贱不能移——陶渊明。陶渊明做彭泽县令时,拒绝趋炎附势、低声下气向小人贿赂献殷勤,不为五斗米折腰,愤然辞官。

③威武不能屈——文天祥。南宋末年,文天祥被俘,在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劝他投降,只要投降,便可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容就义。

总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大丈夫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无数仁人志士都是这一思想的践行者。

每个时代的大丈夫精神可能会因时代要求的不同,其内涵也各有侧重。唐代的大丈夫精神可能侧重于建功立业,元朝的大丈夫精神可能侧重于民族气节,那么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孟子的大丈夫精神呢?什么样的人又是新时期的大丈夫呢?(学生回答)

明确:恪尽职守、清正廉洁、心系百姓、勇于担当、临危不惧。

(插入视频)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雷锋......他们用自己的行为为我们践行了做人的操守,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的大爱,诠释了社会和谐的主旋律,他们都是新时期的大丈夫!

(七)齐读诗文,感受大丈夫的高尚情操。

五、结束语:

寄语学生:愿大丈夫的道德操守永远践行在你我身边,愿大丈夫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6、作业布置:

1.阅读吴晗《谈骨气》,体会国家危难时期真正的“大丈夫”;

2.写作:《我心目中的大丈夫》。

篇五: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善用比喻、类比手法和对举、排比句式说理的特点。

3、背诵课文,积累并运用课文中的名言警句。

4、感受孟子的智慧和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善用比喻、类比手法和对举、排比句式说理的特点。

教学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善用比喻、类比手法和对举、排比句式说理的特点。

2、感受孟子的智慧和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孟子流传千古的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曾经激励了千百年来的仁人志士奋发有为,成为了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大家齐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学习目标进行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三、展示自学成果

同学们,课前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呢?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吧!一个小组展示一个知识点,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补充或纠正。教师点拨下面重点知识:

1、简介作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被称为“亚圣”。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而没有得到实行。

2、文学常识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本课所选的两章分別出自《滕文公下》和《告子下》。

3、掌握字音

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ɡuàn)妾妇之道(qiè)

不能淫(yín)贫贱(jiàn)

4、质疑问难

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案、修改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

出示资料:

纵横家,纵横即合纵连横。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以国家政治需要出发。他们以布衣之身庭说诸侯,可以以三寸之舌退百万雄师,也可以以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纵横家崇尚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的技巧,他们注重揣摩游说对象心理,运用纵横捭阖的手段,或拉拢或分化,事无定主,说无定辞,一切从现实的政治要求出发。公孙衍曾佩带五国相印,风光一时,而张仪提倡连横,终助秦王称雄天下。可事实上,这些人的品行历来为士大大们所怀疑和诟病,认为他们言而无信,没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道德底线。

四、感受古代经典

1、请大家认真倾听老师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初步感受孟子的人生智慧。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诵读课文,读对字音,把握节奏。

同学们,这篇文章表现了孟子的独到观点,你是否听懂了呢?我们也来有感情诵读这篇文章,感受孟子的智慧吧!

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五、理解文章内容

同学们,孟子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呢?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这篇文章的意思,看谁理解的又快又准确。

学生自主学习,疏通这篇文章的意思,教师巡视指导。

1、理解重点字语的意思。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焉:怎么,哪里。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

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

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女家: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

夫子:这里指丈夫。

正:准则,标准。

“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循。

独行其道:独走自己的道路。

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2、翻译语句,看谁翻译的准确、流畅。

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评析:第一部分: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用景春的话提出话题,为下文的批驳树靶子。

原文: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译文: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大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道。”

评析:此处运用类比论证,用“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说他们不是真正的大丈夫。直接反驳景春的观点。

原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罝‘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评析:第二部分: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直接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六、探究孟子智慧

同学们,孟子在这篇文章中针对大丈夫提出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反复诵读文章,结合资料,思考下面的问题,探究孟子的智慧。

1、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是如何看出来的?这两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点拨:敬仰、崇拜、羡慕的态度。从反问句式、副词“诚”以及对他们能力的夸张性描述上可以看出来。应该以一种肯定、赞叹并试图得到听话人认可的语气来读。

2、孟子认同景春的观点吗?从哪里看出来?

点拨:孟子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从语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反问句,看出来。

3、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点拨: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4、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点拨:孟子认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即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5、小组合作探究:我们应该怎样判断大丈夫?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点拨:不应该从功利的角度判断,认为那些具有雄才大略、建立丰功伟绩的人是真正的“男子汉”;应该从道德的层面判断,那些具备崇高品徳、拥有坚定心念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大”。

富贵不能淫——方志敏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被秘密杀害,时年36岁。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明知敌人要杀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太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

七、布置作业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查找资料,了解孟子的其它著作,理解孟子的思想。

板书设计:

富贵不能淫

(1)景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树靶子)

理由: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以“妾妇之道”讽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批驳)

(2)孟子坚持“仁”“礼”“义”

坚守自己的道义准则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树标准)

篇六: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文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根据课标要求,单元提示以及学生的学情,又结合文本特点,从初读——朗读——品读三个层面组织教学,以探讨大丈夫的标准为核心,以对话景春——对话孟子——对话大丈夫为主线,起承转合有层级推进。突出主线式阅读思维化实践的理念,进行有效对话,逐渐走进文本,走进作者领会孟子的雄辩智慧,论证思维,体会大丈夫精神。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品格和志趣。这样随文教言不随意,文言融合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大大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学生在语言建构和运用中的同时获得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提升。

教学目标:

1.多读熟读,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

2.品读,初步感受孟子的雄辩、严密的论证思维。

3.体会孟子的大丈夫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品读,初步感受孟子的雄辩、严密的论证思维。

2.体会孟子的大丈夫精神。

教学方法:

质疑法朗读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理一理。

1.读顺:正音、停顿等。

梳理文言字词:困惑处,注意处。

2.整体感知。

默读、理清思路、要点概括。

三、再读、议一议。

1.对话景春,议一议其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

2.对话孟子,议一议其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

(1)什么是妾妇之道?

(2)孟子的大丈夫之道是什么?

“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有何区别?

(3)品读,体会论证层次的严密。

3.对话自己

(1)联系历史人物,谈谈大丈夫的精神。

(2)勇当大丈夫

四、课堂小结

对话中体会到孟子说理透彻,感受家国情怀,人格力量。

板书设计:

富贵不能淫

孟子

(起)诚大丈夫→(承)非大丈夫

↓↓

(合)大丈夫之道←→(转)妾妇之道

教后记:

本堂课是福建省初中语文叶玉珍名师工作室的一次研讨课,主题是文言文的教学研讨。本课又是践行自己的2017年福建省十三五规划课题《主线式文本阅读思维化实践研究》(FJJKCG17—465)的探索实践。“主线式思维化”的研究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从为什么设主线到怎样设主线,注重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思考,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其中论文《设主线:有效对话的途径》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第6期),论文《阅读实践当以三思促深思》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年第5期)。本课教学实践后论文《随文教言不随意》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年第5期)。

本课就是文本阅读主线式思维化的实践,其创新点体现在:

1.注重朗读,撬起支点。关注学情,以学生的问题出发,设计朗读训练点。言语学习应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展开,课堂上创设朗读的实践活动是相当有必要的,是符合编者意图的。两组对话语句的朗读,给予一定层级的推进训练,更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先让学生读,并说出怎样读,在读中及时指出不足之处,并当场给予朗读方法的指导,适时整理归纳朗读应注意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方法。从第一次的尝试朗读、整理方法,再到第二次放手让学生自己实践朗读,实践应用。这样的朗读过程训练有效激发学生思考,把学生带入文本,撬起言意理解的支点。

2.契合文本,对话学习。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一课,教材的编排增加了景春与孟子的对话。增加的对话文本也是有旨意的,增加后的完整文段是孟子《滕文公下》的一段完整的语录,是编者要求大家关注整体阅读、整本书阅读的意向。编者关注言语形式,关注对话。作者论证思维严密,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对话。运用类比、排比等手法展开论辩,足见孟子的雄辩特点。文本的核心在对话,对话的核心在“大丈夫的标准”。由此可见,对话贯穿全文,因此以对话景春——对话孟子——对话大丈夫为主线组织教学是抓准文脉,抓住核心要素。

3.起承转合,整体推进。以学生的问题开启教学,以文本的起合特点安排学习流程,注重结构言意的整合,提取总结性话语,关注文意前后的分和合。

合不仅是言语表达结构上的整理合并,更是思想内容上的旨归、凝合。公孙衍、张仪虽呼风唤雨、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可是不是大丈夫,是妾妇之道,他们是以自己的私利为价值追求、行事标准,真正的大丈夫是有自己的价值追求、行事准则。心怀仁德,践行道义;心怀仁德,践行礼义。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是独善其身。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追求。整合言意也是在立德树人。

4.“以文解文”信息融合。对于“仁”“礼”“义”的理解初中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及时通过孟子的话语在多媒体展示化解学生的疑惑,丰富学生的积累。恰到好处,直观形象。

篇七: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文意,熟读成诵。

2、了解孟子的思想主张,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识记重点字词,翻译重点句子。

2、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三、课时安排

一节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丈夫

大丈夫名言

1、一读正音:

大声朗读,注意大屏幕上的字。

(找一个同学读----齐读一遍)

2、二读明义

第一步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理解文本

第二步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疑难

第三步男女生分组提问比赛

第四步老师“地毯式”测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是大丈夫也?

既然是对话体,我们分角色来读,左半部分读景春,右半部分读孟子。

(生读)

师:这是语录体散文,以对话为主,读三个反问句,读出两个人各自的观点。

(齐读)

课件展示: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生回答

思考:你们觉得各自的语气怎样读?

课件展示: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大丈夫也。”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思考:哪两个字重读?

景春也是纵横家,面对公孙衍和张仪,有点……

景春对这两位是大丈深信不疑的,很是羡慕。在景春的眼里公孙衍和张仪是非常厉害的人物。

再读,读出孟子对这两个人的不同语气?。

课件展示:

孟子曰:“是非大丈夫也。”

孟子曰:“是为大丈夫乎?”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师:反问句再加上“焉”“得”这样的语气词叠加,强烈地否定了景春的看法。

师:我们做一个情景对话

景春羡慕加敬佩地说,你看人家公孙衍和张仪,多厉害,一生气诸侯就害怕,他们一安静,天下就太平,啊,真让人羡慕!孟子鄙视又不屑地回答

生回答

师:然后孟子又语重心长地说……

生回答

师:景春和孟子的观点很明确。

课件展示:

景春:“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

孟子:“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

师:咱班谁可以做到“一怒而班级惧,安居而班级熄”?

师:谈谈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左边的是公孙衍,右边的是孟子,说各自理由。

生回答

师:为什么他们一怒天下人就害怕啊?

生回答

师:两人均能位极人臣,这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已经达到人生顶峰了,人生理想不就是“出将入相”吗?那孟子为什么对他们那么不屑?孟子所谓的“礼”是什么?

(三)非大丈夫也!

课件展示: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齐读)

师:“冠”成年礼,“命”父亲教导我什么,假如你成年礼时,父亲会教导你什么?

课件展示: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师:孟子认为男子要讲究德行,女子要顺从。

师:我们再看看孟子所说的在女子出嫁上着墨较多,显然,他说公孙衍和张仪像妾妇一样,为什么要把公孙衍和张仪类比成“妾妇之道”?

师:“妾妇之道”的特点是什么?

生回答

师:“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他们顺从谁?

生回答

师:“妾妇”顺从的特点是什么样的?

师:这里的“妾妇”之道和“妇道”还略有区别,古代男子可以有“妻”,还可以娶“妾”,妾的地位比较低,不敢违背丈夫,丈夫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用“妾妇”来类比,说明公孙衍和张仪什么都顺从国王的意思。

师:我们看看助读资料中,纵横家们是什么样的?

课件展示:

纵横家:

纵横即合纵连横。联合弱国对抗强国为合纵,弱国联合强国制衡第三国为连横,纵横家特点: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多以国家政治需要出发。

师:我们再看看,纵横家们服务的国王是什么样的?

课件展示:

国王: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

师:我们再看看名家对“纵横家”的评论。

课件展示:

张仪“连横”的努力及结果

相魏,说服魏国背纵连横。

相楚,二骗楚怀王

一骗:以商於之地六百里骗楚怀王与齐国毁约绝交。

二骗:楚国受骗,与秦大战而败,愿割地。

相韩,说服韩王攻打楚国讨秦国欢心。

归秦,得五城邑,封武信君。

出使齐国,说服齐王归附秦国。

出使赵国,说服赵王割地归附秦国。

出使燕国,说服燕王割地归附秦国。

群臣多谗张仪曰:“无信,左右卖国以取容。秦必复用之,恐为天下笑。”诸侯听说秦武王不喜欢张仪,都背叛连衡,重新合纵。

课件展示:

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划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

——《经典常谈<战国策>第八》

师:身处战国争雄的乱世,“以攻伐为贤”的君王,需要的是能帮助他们成就霸业的人,张仪之流迎合君王的贪利之心,为自己的功名利禄,挑动战事,左右卖国,背信弃义,曾经重用过他们的六国,并没有因此得以保全,百姓更受战乱之苦,孟子认为他们绝不是值得效法的大丈夫。在个人品质和名誉上,纵横家形象的确算不上光辉伟岸的“大丈夫”。他们有志向有才能,但是没有?

生回答

(四)真大丈夫也

1、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大丈夫?齐读这三组排比句,感受排比之美和排比之智慧。

课件展示:

居天下之广居,得志,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

立天下之正位,不得志,独行其道。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

行天下之大道。威武不能屈

师:不是说只有那些具有雄才大略、建立丰功伟绩的人是真正的“男子汉”,也不是说只有那些具备崇高品德、拥有坚定心志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我们生活当中还有很多的普通平凡的“大丈夫”需要你用慧眼去发现。比如:

2、老师展示《我眼中的大丈夫》

学生小写作

《我眼中的大丈夫》

师: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但大丈夫的思想行为并不局限于此。世事纷纭,人间万象,可观大丈夫之思想行为处,多矣。圣人、哲人、英雄、名士,非人人可以做得,大丈夫却可以人人做得。

3、减字背诵全文

结束语:愿大丈夫的铿锵音韵永远萦绕在你我耳畔

愿大丈夫的高尚情操永远流淌在你我心间

板书设计:

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贫贱不能淫

篇八: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有感情朗读课文。

2、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重点)

3、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难点)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课之前,老师考考大家,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关于大丈夫的俗语或者名句?俗话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呢?(学生回答)男子和大丈夫之间是否可以划等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的《富贵不能淫》,看看孟子心中何谓大丈夫。(板书:富贵不能淫)

二、介绍作者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著有《孟子》一书。四书之一,其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论事论理雄辩有力

三、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ɡuàn)妾妇之道(qiè)不能淫(yín)

1、学生齐读

2、录音范读

(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仔细听朗读节奏和语气情感,等下老师需要两个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小组内以各种形式读文章,推荐读得好的同学,班级展示。

四、读懂大意

1、小组合作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先对照课文自主学习,有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内进行互助学习。)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译文: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已经把课文大意疏通了,为了印象更加深刻,我们来齐读一下译文。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根据翻译,用一句话概括课文

明确:景春和孟子在讨论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

五、深入研读、合作探究

(同学们你们认同谁的观点,结合翻译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你的理由?)

1、从景春的话中分析他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1-3小组)

明确;他们以自己的喜好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是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性。

2、孟子首先对景春的观点进行了反驳,接着正面提出了何谓大丈夫的标准。

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大丈夫”?

明确: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仁”“义”“礼”)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立身处世态度)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使我骄奢淫逸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明确:孟子说,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天道路上。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辩论赛:

(同学们你们认同谁的大丈夫观点,结合翻译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你的理由?)

正方:景春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

反方:孟子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六、主旨

明确:孟子提出关于大丈夫的标准,告诫我们,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大丈夫,就必须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质。

明确: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七、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在同学们的心中对大丈夫的标准有了新的认识。古往今来,你认为哪些人算的上是“大丈夫”?为什么?结合自己的理想,谈谈我们要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关羽:对曹操赏赐的金银无动于衷,只为寻找刘备。

“大丈夫”就我们现在而言,可以翻译成顶天立地的人。现在的社会环境不一样,不是说大丈夫就只要求男生。虽然我们都性格不同,但正确的事,也就是“大道”是一样的。

让我们做一名顶天立地的,充满浩然正气的,具有高尚情操的大丈夫!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你们对什么样的人是大丈夫有了新的认识。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是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做正确的事,起到引领别人的作用。不要浮躁,做人要这样做,要时刻提醒自己。

九、课堂检测

小试牛刀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时期)邹国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是著名的思想家、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

十、作业布置

《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课内或课外选择一句作为座右铭,并说明理由。

十一、同学们试着齐背课文,再一次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篇九: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诸侯征伐,烽火连年。在思想文化领域,纵横家和儒家之间也有过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时代,到辩论的现场亲身感受一下他们思辨的睿智和荡气回肠的大丈夫气概。

二:穿越任务:(幻灯片)

1.读词句悟情理,对话景春孟子。

2.读文本解文意,体会“大丈夫”思想内涵。

3.踏时代节拍,抒“大丈夫”英雄情怀。

三:穿越过程

1.对话景春“大丈夫”

老师朗读文章,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注意听节奏和内容。

生自由举手发言(明确句子)

(1)生1:这是景春和孟子的辩论

(2)生2:他们围绕“大丈夫”这个话题展开了辩论

(3)师:大丈夫怎么去定位呢?

(4)生3:大丈夫的意思就是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让我们找出景春的辩论词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景春心中的大丈夫是怎样的呢?结合材料分析。

知识链接一:(幻灯片)

纵横家

.纵横家是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个派别;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他在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秦国。公孙衍曾在秦国为相,又曾配五国相印。——《百科》

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性别:男子

职业:纵横家

地位:高

影响力:大

有工作、有较高社会地位、有强大震慑力的男性,此之谓大丈夫哉!”

我们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比较这几个句子。

用心感受一下。(幻灯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大丈夫也。”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5)生4:应读出佩服羡慕赞扬

(6)师反问,为什么能读出这样的语气呢?

生5:因为景春和公孙衍、张仪都属于纵横家,公孙衍曽为秦国相,配五国相印,张仪曽成功说服六国连横。他们都曽位高权重。使诸侯惧,所以作为后辈的景春眼里应该是佩服他们的。

(7)生6:重音应放在“岂”“诚”两字上。

师总结肯定。生来读,注意重音和情感。

生(男)读,生(女)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老师点评。

师总结:在纵横家景春的眼里,像公孙衍、张仪这样的人就是大丈夫,但儒家“亚圣”赞同吗?他又发出了怎样的有力反击呢?

2.对话孟子“大丈夫”

(1)我们来找一找孟子是怎样反驳景春的,注意思考应读出怎样的语气。看下面几个句子

(幻灯片)

孟子曰:“是非大丈夫也”

孟子曰:“是为大丈夫乎?”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生1:坚定的语气

生2:反对的语气

生3: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师:大家分析的很到位,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

女生齐读,男生齐读。老师做点评。下面我们来读。

生(男)齐读,生(女)齐读。读出感情。

(2)师总结:儒家“亚圣”孟子以波涛汹涌的气势压倒了景春,在第一回合的论辩中居于上风,但他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乘胜追击,使对手无回击之力,同学们找一找,读一读。

师:我们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结合下列材料分析

知识链接二:(幻灯片)

苏秦用锥子扎腿,自己发狠道:哪有游说人主不能得金玉锦绣,不能取卿相之尊的道理!

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

他们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朱自清

生1:读出来景春的“妾妇道”

那么妾妇之道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生自由读课文,讨论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

妾妇之道:敬丈夫、谨慎、不能违背丈夫、以顺从为行为准则

结合材料分析纵横家和妾妇之间的相同之处

知识链接三:(幻灯片)

他们注重揣摩游说对象心理,运用各种手段,或拉拢或分化,事无定主,说无定辞.他们朝秦暮楚,但懂得帝王需求,出谋划策时多以君王心情、国家政治需要出发,因此非常讨喜。——《百科》

师生共同总结:服务对象:帝王和丈夫

双方特点:讨喜和顺从

共同特征:曲意顺从没有原则

生2:所以还可以读出鄙视、不屑、讽刺

师:总结的真好,下面我们来读:

生男读,生女读。生1读,生2读。教师点评。

(3)接着孟子提出了自己心中的“大丈夫”具体的作为,以及“大丈夫”应该怎么去做。大家齐读,讨论分析。

生1:大丈夫就是:行儒家的倡导,并积极有为,即使在最困窘的环境里也要保守气节。

孟子是不是位大丈夫呢?结合材料分析。

知识链接四:(幻灯片)

战国时期,诸侯国连年征战兼并,社会动荡黑暗,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在这样的情况下,孟子却提出了这样的思想。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民贵君轻的仁政思想。

生2:大丈夫必须具备“广居”“正位”“大道”即“仁”“礼”“义”的情怀。并做到不能“淫”“移”“屈”三个字。像孟子这样的人就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

师:那我们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呢?

生:磅礴,铿锵有力

生齐读:老师点评。

三:对话自己“大丈夫”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大丈夫”情怀还具有哪些意义?请以这样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像_______这样的人就是有“大丈夫”情怀,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幻灯片)

生自由发言,师生共评。

本文地址:https://www.zuowenzhou.com/chuzhong/zhongkao/1227663.html

  • 标签: 精选 富贵不能淫 教学 写人作文教学设计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作文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664号-2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