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精选11篇)作文

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精选11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1.79W 次

篇一: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

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精选11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我要的是葫芦》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当他发现葫芦上长了虫子时不去除虫,而是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连葫芦也落了。

今天听了朱慧老师执教的《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很感谢她带给我们这么精心的课堂设计。感受颇多,我将从以下几点谈谈!

1、识字教学润物细无声,体现了高效率的识字教学理念。朱老师采取随文识字法,结合汉字的构字之美,通过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这一特进行识字教学,教学时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如:形声字、形近字、加一加、换偏旁等识字方法,如学习“盯”一字时,先指导学生用肢体语言了解词意,后指导学生说话,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学科特点,反复巩固所生字,我本以为识字环节就这样结束了,但让人大开眼界的是朱老师还把这几个字变成一首形象的儿歌,让字宝宝通过各种形式反复与学生见面。这样不仅培养学生z自主识字的习惯,还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朱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为我们低段的识字教学开启了一扇智慧门。

2、阅读教学的独具匠心让人叹为观止。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朱老师注重用好教科书,注重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第一段的教学中,朱老师抓住关键词语指导学生品读课文。如抓住:雪白、细长等词语,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读好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

简笔画助力朗读指导,一般我们的板画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知识点或帮助学生形象直观感受事物形态,不得不说朱老师想得比我们深、比我广,真正达到了高效的语文教学。她只贴了三片叶子,让孩子们说感受,接着又贴出许多绿叶,帮助学生理解“长满了”的意思。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读出学生关键词语所要表达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达到朗读指导的目的。

3.写字教学做到四个到位

本课学生会写的生字是8个,朱老师重点分析了四个生字,教师是先让学生整体观察,通过比高矮、比大小、看穿插,使学生把握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再进行示范写教学,把难写字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进行了强调,加深学生的感官认识,指导还是比较详细的,这样落实到学生写,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先让学生互评,教师再集体纠正与评价。做到四个到位,即:学生观察到位、老师示范到位、学生书写到位、师生评价到位。

4、信息化手段彰显优势。本节课朱老师充分将“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中有利因素与学科创新素养教育因素紧密结合起来。以“互联网+教育技术”为支撑整合数字教材资源,紧扣创新素养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落实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中的30微能力点中的个别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朱老师结合西沃软件的运用,使用计时器、视频、音频、投屏技术、手写笔圈划批注等信息手段促使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朱老师合理运用数字教材播放课文朗读,还巧妙地利用了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来学习课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巧妙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情境,激活孩子们的思维,从而使之更有效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5、创新素养教育激活课堂教学,朱老师促进学生的学科思维发展,使孩子们激情飞扬,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多么可爱的小葫芦!这个句子后,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进行说话训练,多么()的()啊!孩子们大胆发言,思想的火花被激活,真正体现了教师对孩子们创新思想的教育教学。又如孩子们对葫芦所知不多,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播放葫芦的作用配乐视频,立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也是教师对创新素养教学的体现与落实。

朱老师的课真的是“言字画态才情现,认写读说实效成”,但是“完美无缺的课堂是不存在的,只有有问题,有缺点,值得反思的才是真正的课堂”。例如: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们能积极的阅读、思考、发言,但也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并没有举手等,老师并没有引起注意,教师要注意随时调控课堂,调动学生兴趣。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想法,如有谈的不到之处,敬请谅解!

篇二: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中主要介绍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当他发现葫芦上长了虫子时不去除虫,而是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最后连葫芦也落了。

听了赵翠军老师支教的的多媒体课《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感觉她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重点、难点把握准确,符合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教学思路清晰,学习氛围浓厚和谐,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度高,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

一、注重阅读以读品文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赵翠军老师在教学中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训练学生的语感,多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表象。拼接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长满绿叶、雪白的小花、挂、可爱等词语,让学生齐读、个别读、带感情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进行了第四段的教学,葫芦都落了,学生们一脸的疑惑,怎么回事呢?学生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原因,学习氛围空前高涨。

二、重点突出以图导文

赵翠军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操作简单,使用熟练。在课文内容的把握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选择关键词句突出文章主旨,“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还呢!”通过齐读、个别读、表演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理,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赵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速不紧不慢带给学生一种放松的学习状态。普通话准确,语言清晰。

四、完美的课堂是不存在的,只有有缺点值得反思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美中不足的是,在组后的几分鈡,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积极的回答问题,老师没能及时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三: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

《我要的是葫芦》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中主要讲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当他发现葫芦上长了虫子时不去除虫,而是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连葫芦也落了。

周三听了王晓洁老师执教的《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很感谢她带给我们这么精心的课堂设计。这堂课给我的整体印象是扎实有效。下面说说自己的一些感想。

1、字词检查扎实。对于低段生字教学,王老师很有她的一套教学特色方式。通过认读、给生字换偏旁、给生字组词读等方式,训练学生自学生字词对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2、注重阅读。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王老师注重用好教科书,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注重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第一段的教学中,王老师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雪白、细长、满等词语,随机出示所要学习的句子,使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

3、重点突出。王老师在课文内容的把握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能选择重点词句段启发学生的思考与分析,突出了文章主旨。如关键词句:“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4、而且在课堂中,王老师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她让学生每个人都有参与到教学中,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玩中学,学中玩,更好的掌握课文的知识。

5、在教学生字过程中,王老师也是非常仔细、细心的指导学生写好每一个生字。

听了王老师的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知道了原来上课还可以这样上的。以后我要多多学习。

篇四: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

听了二年级洪老师上的合作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们都觉得这是一堂扎实有效的语文课。洪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始至终以饱满的情绪感染着学生,用富有魅力的语言吸引着学生,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无拘无束的气氛,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整堂课的亮点很多,下面我代表三年级语文组对洪老师的这堂课谈几点体会。

1.以图导文,激发学生兴趣。

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一个切入点。找准了切入点,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洪老师从两幅插图入手,让学生找不同,比较葫芦枝叶茂盛的样子与被蚜虫咬过以后的样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以“变”理文,明确课文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洪老师独具匠心,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力求创新与突破,采用变序阅读法,让学生观察比较两幅图片后找到课文中相对应的自然段,自主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提出质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文章的主线:“变”。刚开始时叶子长得怎样?葫芦长得怎样?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3.以读品文,突破教学难点。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学中,洪老师无时无刻都在努力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读书氛围。课堂中,洪老师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表演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特别新颖的是洪老师还设计了“招聘启事”表演课本剧这一环节,让学生来读一读、演一演种葫芦的人与邻居的对话,让孩子们在创设的情景中去感受,去体会。

一堂课总会留有一些遗憾的地方,我们组老师在评议时也讲到了几点有待商榷的地方:

1.洪老师在说“一模一样”这个词时,读音有误;理解“自言自语”这个词时,有学生回答说是自己在心里说,这个意思不准确,老师没有及时纠正。

2.在学生交流种葫芦的人“所想所说”的句子时,课件已经用不同颜色把所想和所说的出示了,应该先请学生回答后课件再显示不同颜色以示区分。

3.表演课本剧环节的最后,洪老师是请全班同学一起带上动作表情来读句子,这里如果是分男、女生或者分两大组来分角色读会不会更好呢?

4.引出道理的部分,节奏比较快,个人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设计:当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时,他一定很伤心,很后悔。这时,请学生来当邻居或者是那个人的朋友,通过对话的形式把道理告诉那个种葫芦的人。

5.拓展部分环节不够清新,老师的引导有点偏离主题。我觉得这里是不是可以设计一个续编故事呢?比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颗葫芦……(后来怎么样?)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还有一些细节之处,比如头饰区别一下可能效果会更好;“招聘启事”的课件上好像出现了“第三关”“闯关”这样的标题,但前面并没有看到“闯关”游戏,课件还可以更严谨一些。

篇五: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

《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的一片讲读课文。文中主要讲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当他发现葫芦上长了虫子时不去除虫,而是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连葫芦也落了。

听了高老师的《我要的是葫芦》一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觉得这是一节朴实无华,扎扎实实的低年级随文识字课。1.识字教学润物细无声,体现了高效率的识字教学理念。

本课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教师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把识字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降低了学生识字的难度,而且在识字的过程中,教师能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字。例如:葫芦,直接通过葫芦的图片,自然而然的就让学生认识了这两个字。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认字,通过认读、给生字换偏旁、给生字组词读等方式,总之,课堂上教师通过多种的识字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识字的难度,使学生产生识字的愿望,教学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2.写字教学扎实有效。

本课学生会写的生字是8个,由于本节课高老师讲解的是第一课时,学习第一自然段,所以只写了“棵”和“谢”两个字。重点指导了“棵”字的书写,在课堂上老师先讲解写法再范写,最后让学生在本上写出来后投影讲评。老师指导的比较细致,学生学的扎实。

3.以读品文。

课标中在低年段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整节课中,教师始终把语言的学习、领会、感悟作为重点,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雪白、细长、满等词语和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通过指名读,引读、齐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领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文句。

建议:

教师的评价语言还是过于单一,低年级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上的及时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更好的参加到课堂教学中。

篇六: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

听了罗老师的《我要的是葫芦》一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觉得这是一节朴实无华,扎扎实实的低年级随文识字课。

1.识字教学润物细无声,体现了高效率的识字教学理念。本课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教师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把识字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降低了学生识字的难度,而且在识字的过程中,教师能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字。例如:葫芦,直接通过葫芦的图片,自然而然的就让学生认识了这两个字。如挂、哇,老师先让找一找第一自然段中字形相近的字,然后让学生思考,回忆以前学过的《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中和它们长得像的字宝宝“娃”和“洼”,利用汉字是音义、形统一体的构字规律,结合偏旁表义这一特点,既帮助学生复习了以前学过的生字,又通过音义、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印象深刻的记住了这几个形近字。而且老师还把这几个字变成一首形象的儿歌,帮助学生区分、记忆。“盯”字,教师不仅通过师生的对读,来帮助学生理解“盯”字的意思,还通过学习“挂哇”时偏旁表义的特点帮助学生识记,总之,课堂上教师通过多种的识字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识字的难度,使学生产生识字的愿望,教学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2.写字教学扎实有效。

本课学生会写的生字是8个,本节课老师重点指导了两个字“言”和“每”。像“言”字的教学,教师是先通过“言”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不但记住了言字的结构,又理解了言的字义帮助学生掌握言字的整体结构,整体观察,把握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再指导注意“言”字第一横的写法,“每”老师也是重点抓住重要的一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指导还是比较详细的,这样落实到学生写,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以读品文。

课标中在低年段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整节课中,教师始终把语言的学习、领会、感悟作为重点,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通过指名读,引读、齐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领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文句。

建议:

1.指导学生利用音形义结合的方法识记生字后,藤、葫芦可否也让学生观察一下偏旁,它们是草字头,与植物有关,所以是草字头。这样把本节课学到的识字方法又让学生加以巩固,我觉得会更好。

2.老师虽然抓住文中重点的句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朗读的指导不够,不到位。像那个人喜爱葫芦,都从哪些句子或词语能感受到的呢?老师只抓住了第一自然段的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通过这几句来体会,其实像: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这个“每”字;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这几句话,也都能看出他对小葫芦的喜爱。老师一定要抓住关键的字,标点符号,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当时种葫芦人希望小葫芦快长大的那种急切的心情,喜爱小葫芦的心情。

3.教师的评价语言还是过于单一,低年级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上的及时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更好的参加到课堂教学中。

4.写字时教师的范写没起到范写的作用。可以把字帖往上放,或在往旁边动一动,让学生能看见。

4.我觉得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完全可以体会到葫芦为什么会落下的原因与叶子上的蚜虫有关系,那么学时自然而然的就把这个问题解决是否更好?

篇七: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

《我要的是葫芦》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4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思维方法”,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廖老师目标清晰,重难点突出,从教学设计、课堂生成、教学效果呈现来说,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我想从引发我思考最深的2点来着重谈谈我的看法。

1.创设情境巧激趣。在开课伊始,通过让学生与小葫芦打招呼和葫芦对比简笔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而恰到好处的“葫芦叶的自述”简单直观的呈现了叶与果的联系。

2.对比朗读悟寓意。在这课中体会反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是这课的教学重点。廖老师通过给句子换说法、对比朗读,体会感叹句和陈述句的意思和语气的不同,努力通过各种方式突破重难点。

此外还想给廖老师探讨以下两点:1.这个单元主题是思维方法。那这课除了言语上面的训练之外。思维方法的训练是否也要贯穿其中。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的看问题。这是唯物注意辩证法,在说话练习中是否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谈。2.有人说,语文是一种能力,是通过表达能力、交流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等体现出来的生存能力。那在这个生存能力中读是更为基本的技能,多读、多诵,体验就在其中;多读、多诵,感悟就在其中。

篇八: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我要的是葫芦》。下面我就从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目标

本课时我制定的目标为:

1、认识本课6个生字,指导正确书写“哇、怪、每”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感叹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我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有四点: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有明确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在《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出现了陈述句、反问句和感叹句。其中,感叹句出现的次数最多,在句中表达的语气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感叹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第14课,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叶子被蚜虫吃了很多,邻居好心劝他治治虫,他不但不听还说:“我要的是葫芦”。最后,叶子被吃光,他却连一个葫芦也没得到。说明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的过程。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大致读懂课文内容,但是对于葫芦为什么变黄又纷纷落下这一原因不清楚。因此,仔细品读文中的句子就变得十分重要。文中那个种葫芦的人,他的语气是随着葫芦的变化而变化的。当看到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绿叶时不禁赞叹:“多可爱的小葫芦哇!”当发现叶子上爬满蚜虫时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我要的是葫芦!”因为他关注的是结果——葫芦,对叶子的生长毫不在意。正因为这一疏忽,说明他还不明白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关系。叶子都没有吸收养分,如何能够开花结果呢?读好文中的感叹句,能够帮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是基于对单元重点项目的理解。

《我要的是葫芦》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主题展开的,选编一些能够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语言故事。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学生主动读故事的兴趣,在阅读中抓住有特点的句子,通过朗读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感悟人物的语言特点,帮助学生提高朗读、阅读理解的能力。

四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

同学们在一年级时就接触到了感叹句,知道感叹句是用来表达强烈情感的。在多篇课文中都有出现感叹句,而一般出现大多以赞美的情感为主。《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中第一次出现了表达不同语气的感叹句。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句子的这一特点,反复朗读,读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同时也为我们读懂课文奠定基础。

也据此,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随文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难点确定为通过朗读体会感叹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记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了随文识字法、朗读法、教授法来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本节课我的学法指导主要包括:朗读法、举一反三。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一开课我便以邀请朋友的口吻出示葫芦图片,指导学生读好“葫芦”,并说出识记的方法;接下来为学生简单介绍葫芦的作用。当学生看到可爱的葫芦,尤其是看到葫芦可以做工艺品或是乐器时,个个对小葫芦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从而由此转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识字教学是低段的学习重点。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自主识字的能力有所提高。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会认、会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教学生字“盯”的时候,我先让学生看字形猜字义。学生一看就知道这个字表示看的意思,接着让学生盯着老师看,通过动作说说这是怎样的看?最后让学生说出几个与看的意思相关的生字。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识记住了“盯”字,并积累了与其意思相关的其他生字。再如教学“哇”的时候,学生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进行识记,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一首儿歌,将“哇、娃、蛙、洼、挂”几个字都用上。这样以一带多,不仅识记了新字,还能够巩固已经学过的字。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指导书写

本课会写的字一共有8个。第一课时中安排了三个比较难写的生字。教学时,引导学社先观察,再说说需要注意的部分,如“口字旁”书写的位置,“竖心旁”的书写笔顺等,接着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进行描红练习。最后进行展示评价。

(四)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仍以课文内容为主,为学生留下悬念,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愿望。

篇九: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

《我要的是葫芦》是讲一个人在种葫芦,不去除虫,而是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连葫芦也落了。我昨天看了下教材,粗略地想了个教学思路,但是总有很多地方想不透彻,今天看了鲍老师的教学设计,我的思路清晰了,理念更新了,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我要向鲍老师学习的地方有很多,最让我有震撼的是:

1.识字教学润物细无声,体现了高效率的识字教学理念。如挂、哇,老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让孩子自己思考,孩子说了两种方式,一种是做动作,另一种是换偏旁,这种音义、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印象深刻,教学效果显著,还帮助学生复习了以前学过的生字,这里就向我们传播着潘老师强调的高效“集中识字”教学方式。她还告诉我们识字教学应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根据汉字的这一特点,鲍老师也采用了音、形、义结合的识字方法。我本以为这两个字的识字教学到此为止了,因为已经达成了识字教学的目标,但让人大开眼界的是鲍老师还把这几个字变成一首形象的儿歌,而且是一首简单、又包含字义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的儿歌,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见面的生字得到了巩固。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识字的难度,使学生产生识字的愿望。

2、阅读教学的独具匠心让人叹为观止。一般我们的板画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知识点或帮助学生形象直观感受事物形态,不得不说鲍老师想得比我们深、比我广,真正达到了高效的语文教学。她只贴了三片叶子,再问学生是不是够了,就能帮助学生理解“长满”的意思。她借助板画引导学生读出叶子的多,学生读得有进步了,老师就随机贴上叶子,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达到朗读指导的目标。

在初读环节,鲍老师对教材的处理也是非常巧妙的,通过让学生看连环画,老师引述的方法激励孩子读书,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在学生读到生字时,鲍老师就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生字。我一直烦恼随文识字怎么教,我觉得这种方式对故事性强的课文操作性很强,鲍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为我们的教学开启了一扇智慧门。

鲍老师的课真的是“言字画态才情现,认写读说实效成”,不过在我心中还有一个想法值得商榷,潘老师指出藤这个字应该引导学生了解这是一种植物,所以它是草字头,理解字义的同时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那同样的这里的葫芦是否也应该点下它们是草字头,否则学生可能不会关注字形,仍只是达到音义结合的效果。当然我表述的是个人的想法,还是比较稚嫩、粗浅的。

篇十: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

在组内老师们的共同研究下,在武老师的精心准备下,这节课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综合组内教师的意见,我们认为这节课有以下一些优点:

1、教师的教态好,亲切、自然。整堂课教师始终面带微笑,给孩子们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同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运用的准确、及时。当孩子们回答完问题之后,或是朗读比较好、说的比较好的时候,教师总是及时的进行肯定与表扬。再有,通过贴“小苹果”的方式进行鼓励,更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因为,老师的这些做法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是非常适用的。

2、识字、写字教学方法灵活,扎实有效。作为低段教学的重点,武老师在处理的方法上比较灵活,而且有实效性。比如: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老师出示了小葫芦,然后让老师和学生一起板书“葫芦”这两个字,写完之后,老师让学生自己观察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在自己分析字形的同时加深了记忆,并且进一步巩固了这个词的读音。在复习词语的时候,老师说带孩子们去葫芦园做摘葫芦的游戏,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然后老师从指名读——开小火车读——齐读,让每个孩子对这些词语都有了一个再现的过程,从而又加深了记忆。最后,老师指导学生写“言”这个字,先让学生拼读,然后指名读,接着组词练习,最后让学生当小老师观察这个字,并说说你想提醒大家什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说是在真正的教会学生知识。

3、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的热情高。像课文的导入部分,老师通过实物小葫芦揭示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为葫芦是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所以当老师提问“你们知道葫芦有什么用处吗”学生的小手一下子就举起来了。再有老师出示两幅图进行比较的时候,孩子们的兴致更是高,因为比较图与图之间的差别是孩子们平时就特别感兴趣、爱玩的一种游戏,教师把它运用到课堂上来,学生的热情自然就高,所以他们找的也特别仔细。

4、能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课文的理解。我们二年级的教学目标中有这样一条“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武老师恰恰就抓住了这一点。像通过比较句子,抓住“满”这个字,让学生体会叶子长得繁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抓住“盯着”、“自言自语”以及“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这句话,帮助学生理解体会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抓得准确、到位。

5、从整节课的设计来看,教学过程完整、流畅。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紧密,过渡自然,而且在很多方面很巧妙。如: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出示了这样一段话“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老师把“绿叶”和“葫芦”两个词用红色的字体显示出来了,然后让学生读。学生读完一遍后,老师又让学生再读一遍,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明显更集中了,读的声音也更大了。这时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绿叶’和‘葫芦’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语言精练,直奔主题。

6、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这节课老师设计了很多环节:自由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找一找、画一画、小组合作学习、读完一段后质疑等等。这样的设计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从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朗读能力、质疑能力、想象能力等,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7、板书设计简练、准确。题目是“我要的是葫芦”,结果呢,我“不管叶子”“没得到”葫芦,从而告诉学生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道理。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们组内的老师齐心合力,积极的进行教研,每次听完试讲之后,总是及时地和武老师交换意见,热情非常高。武老师更是用心,一次一次地修改,一遍一遍地进行试讲,特别认真。但是我们的课堂是不完美的,每节课都会有遗憾出现,就拿这节课来说吧,1)、当学生读错字音的时候,“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学生把“光”读成了“guǎng”的时候,教师并没有及时地进行纠正和指导。2)、在理解“盯着”的词义的时候,学生说成了“盯着就是看着”的时候,教师也没有指出来,其实这个解释是不准确的,“盯着”应该是一动不动地看着。今后,在教学中还应该多注意一下这些细节。

最后,我想说:“关注细节,争取让我们的每节课都能上得更加精彩。”谢谢大家。

篇十一: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个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可是在葫芦长蚜虫后不听取邻居的建议,最后葫芦都掉落了的故事。从而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简短的故事里不仅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底蕴,即看待问题的眼光和和谐的邻里情。同时还有丰富的语言句式典范,如感叹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反问句“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等,这是对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和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具体落实。也是课程标准中“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的具体表现。

二、说学情

本文的语言描述浅显易懂,加上第一课时对课文的生字词和内容都有大致的了解,所以本节课引导孩子探究葫芦落了的原因就相对容易,但故事隐含的深刻寓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老师着重指导。

三、说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借助以往写字的经验,端正地书写“盯、治”等生字。

2.联系上下文,体会种葫芦人的想法,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

3.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其中,联系上下文,体会种葫芦人的想法,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要尊重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境创设法、朗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增强,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五、说学法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试图通过引导学生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质疑激趣

这一环节安排了两个内容,首先在开课伊始出示一道填空练习,通过这道填空练习,回顾了葫芦的可爱,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准备,同时又进行了说话练习,起到了内化语言,积累语言的作用。然后再通过课后第一题“这么可爱的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落了”这一问题的抛出,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

(二)探究原因,对话文本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分了两步展开教学。

第一步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让孩子们对比读,体会感叹句、陈述句、反问句的不同语气;通过“盯”和“自言自语”两个词语去品悟种葫芦人对叶子上的虫并不放在心上,感受他“一心只想要葫芦”,不听别人劝告的固执。同时利用形声字的规律等指导学生书写。

第二步在孩子们了解了种葫芦人的心理活动后,相机补充葫芦的生长过程的资料,让孩子们懂得叶和果之间是有联系的。

(三)发展思维,内化语言

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两个语言训练:

1.说一说:如果你是那个人的邻居,你看见叶子上有小蚜虫,你会怎么劝呢?

2.写一写:第二年春天,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会怎么做呢?

这样内化了课文语言,对孩子进行人文教育,锻炼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为此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求简洁明了地展现课文的灵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板书设计将以学生课堂生成为准。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在实施过程中会根据生成或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力争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本文地址:https://www.zuowenzhou.com/chuzhong/zhongkao/1227616.html

  • 标签: 我要 评课 精选 葫芦 葫芦娃作文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精选11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精选11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作文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664号-2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