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精选5篇)作文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精选5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1.73W 次

篇一: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精选5篇)

学习目标:

1.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正确默写。

2.在揣摩诗人情感的基础上,诵读欣赏。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在准确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区分“宵”与“霄”、“啼”与“蹄”、“尤”与“犹”等形似字。引导学生重点运用想象情景的方法揣摩情感,进而提高欣赏品位。

学习难点:

以《潼关》等四首古诗的学习为载体,进一步训练想象情景等揣摩情感的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学习过程:

创设默写情境,强化诗句理解意识:

一、当堂默写,互查互纠。

二、解析错字,加深理解。

创设诵读情境,构建情感揣摩方法:

三、诵读比赛,交流分享。

四、想象情景,揣摩情感。

附件1:《课外古诗词诵读》(第六单元)学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第六单元)学案

主备:李智祥课型:诵读指导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正确默写。

2.在揣摩诗人情感的基础上,诵读欣赏。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结合文本中的注释、赏析,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默写全诗。

秋词、夜雨寄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

订正错别字:

(),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该字所在的诗句大意是:___________

(),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该字所在的诗句大意是:___________

二、想象诗中情景是体会诗人情感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隐去文本中的赏析部分,你觉得哪一首诗最能通过这种方法触摸到诗人的情感?你还知道哪些揣摩诗人情感的好方法,说一个跟大家分享。

三、课堂演练:

读李商隐的《嫦娥》,借助情景想象,揣摩诗人的情感。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解:

1.云母:一种矿物。2.深:久,时间长。3.长河:银河。

四、课外巩固:

1.读《秋词》后回答:

⑴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画面。

⑵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读《夜雨寄北》后回答:

⑴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⑵“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有怎样的妙处?

3.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后回答:

⑴试赏析诗中的“僵”、“尚”二字。

⑵)试对“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略作赏析。

4.读《潼关》后回答:

⑴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前两句的景象。

⑵说说诗歌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附件:2:《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流程设计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流程设计

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单元的《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前我请你们语文老师布置了一个学习任务,记得的请举手,已经完成的请举手。

…………

下面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请尾号是2的同学到黑板默写四首古诗,一人一首,其他同学在草稿纸上默写,男同学默写1、4两首,女同学默写中间两首。要求默写过程中不看黑板,以免抄袭之嫌,默好后用红笔订正有误的地方。

二、你认为避免写错别字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

三、正确默写这四首古诗词,在我看来,学习任务只完成了一半,还有一半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回顾P14页,古代诗歌的预习要求:请你们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为两点:第一,想象情景,体会情感美;第二,反复诵读,感受声韵美。在加上我们已经完成的一点(认真默写,追求书法美)

四、下面我们分男生组、女生组齐读刚刚默写的两首诗,看谁读得更好。(示范——指导——再齐读)

五、诗言志,学会揣摩诗人的情感是诵读诗歌,提高古诗词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的关键所在。揣摩诗人情感的方法很多,我曾在校刊第21期中的一篇文章中总结出六个方法。下面也请同学们就以这几首诗为例,分享你揣摩诗人情感的好方法。

假如不提供每一首诗后的赏析文字,你能不能触摸到每一首诗中流露出诗人情感的词句呢?(提示:绝大多数诗歌中必有情景,通过想象情景置身其中就能触摸到诗人的情感。)

作业:读《语文补充习题》P112页中,李商隐的《嫦娥》一诗,在完成两道思考题的基础上尝试写一段简短的赏析文字。

篇二: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

“听一场雨,品一种情”

《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部编版新教材,在原来苏教版的基础上,呈现了这以下5个特点:(1)双线组元,既发挥育人功能,又照顾到语文能力的培养(2)保持选文经典性的同时,下大力度开发新选文(3)作业系统设计层次丰富,题型灵活(4)写作教材强调一课一得,并增强活动性和指导性(5)综合性学习更有语文性,更富操作性。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是新教材增加的新篇目。这一个单元要主要学习默读、快速阅读全文的阅读方法,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艺术境界。

二、学情分析

诗歌教学重在诵读和品味诗歌的语言,感悟作者的情感。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中学,处于过渡适应阶段。学生对中学语文的特点、学法等还不了解,还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对古诗词的积累也不多。鉴于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这节课教学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品出感情。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读准诗歌的字音和节奏;

能够读出诗歌的情感,并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

品析诗歌语言及表现手法,感悟作者寄托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联系实际,体悟家国情的真正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读出诗歌的情感,并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品析诗歌语言及表现手法,感悟作者寄托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ppt课件,背景音乐,导学案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2、新课学习

2.1环节一(读准一首诗):

诵读指导一:朗读方法指导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提示,自由朗读《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读准字音:(注意读音)僵、戍、阑

(2)读出节奏:

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学生试读,点评。

(4)集体朗诵。

2.2环节二(读懂一首诗):

自学指导二: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结合注释和作者的写作背景,展开合理想象,四人为一个小组,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把《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两首诗所展示的画面、体会到的情感跟你所在小组成员说一说。然后将你们小组最好的作品写下来,分享给我们。

(1)《夜雨寄北》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诗也常有所寄寓。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夜雨寄北》是诗人滞留巴蜀怀念长安亲友(妻子)之作,亲友(妻子)在巴蜀的北方长安,所以题名为《夜雨寄北》。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小组合作完成: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画面)。

(3)小组合作学习,检查反馈。

(4)根据理解读出诗歌的情感:女生读《夜雨寄北》,男生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全班齐读两首古诗。

2.3环节三(读出一种情):

自学指导三:同桌互助学习

问题探究一:《夜雨寄北》(李商隐)这首诗中哪些词、句,你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对团聚的期盼之情,并说说理由。(提示:从你所学古诗词语言赏析的方法来思考)

①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不仅描写出巴山夜雨灌满秋池的情景,也流露出诗人滞留他乡无法回家与妻子团聚的惆怅心绪,如这秋水般不断的往心头涌涨。

“秋”点明季节,渲染悲凉的气氛。

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想象与妻子团聚剪烛夜话的情景,表达诗人急切盼望和妻子团聚的思想感情。

问题探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这首诗中哪些词、句,你可以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并说说理由。(提示:从你所学古诗词语言赏析的方法来思考)

诗人“僵卧孤村”处境艰难却“不自哀”,为什么?

夜阑:夜已将近,诗人忧思难眠。

入梦来:窗外寒风呼啸,如战马嘶鸣;雨打柴扉,似万箭齐发。在梦里,他终于踏上金戈铁马的战场。这是一个多么豪壮的梦啊!然而,这只是一个梦呀!

这一个梦,陆游竟做了一辈子。陆游一生从未得到重用,多次遭到打击,晚年更是落魄困窘,但是他“位卑未敢忘忧国”,一生都在想着江山社稷。

陆游的一生就像一本书,一边是冰冷残酷的现实,一边却是热血沸腾的理想。在这本书上赫然写着两个大字——爱国。而这种情感也时刻在我们的心中激荡。

问题探究三: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3、新课小结:

4、拓展延伸

现在是和平年代,不用我们背井离乡,也不用我们征战沙场,那么你们是如何理解这种爱家、爱国情?怎么做才算是爱家、爱国呢?请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5、作业布置

(1)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往今来同样抒发念家,爱国的诗歌何止这两首,希望这两首诗歌作为一个“引子”,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去了解更多的中国古诗词。今晚回家请同学们收集这类主题的诗句,下次课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交流。

(2)熟练背诵这两首诗,并预习剩下的两首诗。

结语:听着配乐,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背诵这两首诗。

篇三: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

《逢入京使》

岑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诵读,读出节奏感

2、能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教学内容: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一、导入新课:

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岑参。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歌《逢入京使》。

二、诵读新句

提示:七言律诗可以二二三,也可以四三停顿,学生划分朗读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指名领读。

4、齐读,根据节奏。

三、讲析

1、介绍时代背景,及作者情况。

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qì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了思乡之泪。

2、解题:逢,碰上、遇见。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3、解读诗句:

看课文注释,解决难词,疏通文意。

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乡何处?“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多少有点夸张。仍不失为真实,我们仍然可以说上句写的是实景,下句写的是实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如果将这四句诗比高下的话,我以为后两句诗更有味,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既自然、合情合理,又别出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四、自由朗读,试背诵,检查背诵情况。

五、拓展:收集有关于思乡的诗词,或边塞诗做摘抄并背诵。

《晚春》

欧阳修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

3.能正确地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它们的名字是《晚春》。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

3.能正确地背诵古诗。

指生读学习目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目标己经明确了,你们有信心实现目标吗?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自学,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三、先学

(一)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两遍。要求: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并读出一定的语气。

2.读古诗找出你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同桌,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3.小组内两两互读古诗。

(二)自学检测

指名朗读全诗,组织正音。教师相机运用范读、领读、齐读等方式,读出一定的节奏和语气。

四、后教

合作交流:

1.请根据古诗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小组内交流讨论这首诗的内容。

2.《晚春》这一首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从这首诗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教师点拨:

1.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才思:才华和能力。

2.作品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结束,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五、训练

1.结合古诗内容,学生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

3.小组展示背诵。

4.练习书写:

看诗写话

篇四: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3背诵诗词。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泊秦淮》

1.作者作品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文学家,京兆万年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代表作品有《泊秦淮》《阿房宫赋》等。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2.品读明意:罩着河水,月亮笼罩着沙。入夜,我将小船停靠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可怜的商女不知道国已经要亡,还在对岸唱着淫靡之曲《后庭花》。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

3.诗歌欣赏

本诗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引发思古之幽情。后二句由一曲《玉树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

4.背诵与默写

二、学习《贾生》

1.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沁阳。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2.贾生

贾谊: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年少即以育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见用于文帝,力主改革,被贬。改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自伤无状,忧愤而死。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十卷。代表作有《过秦论》上、中、下三篇,《陈政事疏》(亦名《治安策》),《论积贮疏》等。《过秦论》总结了秦代兴亡的教训,实则昭汉之过。《陈政事疏》和《论积贮疏》是批评时政之作,提出用“众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巩固中央集权制。要“驱民而归之农”,巩固政权。其文说理透辟,逻辑严密,气势汹涌,词句铿锵有力,对后代散文影响很大。鲁迅曾说,他与晁错的文章“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七篇,被贬长沙途中渡湘水时作《吊屈原赋》,以自谕。谪居长沙三年,作《鹏鸟赋》,假托与鹏鸟的问答,说明“万物变化之理”,对死生荣辱,万物众生,皆不在意。发自肺腑,哀伤之情跃然纸上。假辞赋之要,抒忧国之情。其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所著文章五十入篇,刘向编为《新书》十卷,已散佚不全。明人辑有《贾长沙集》,今人辑有《贾谊集》。

3.诗意: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问无关轻重的鬼神之事。

4.主旨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5.赏读诗歌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6.背诵与默写

第二课时

三、学习《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1.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宋代诗人。其诗风自然活泼、幽默诙谐,人称“诚斋体”。代表作品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2.诗意: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万山深处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3.主旨: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4.赏析

这是一首哲理诗。

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表明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地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拟人)。

5.背诵与默写

四、学习《约客》

1.作者简介

赵师秀(1170-1219),浙江永嘉人,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南宋诗人。赵师秀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编有《赵师秀集》《天乐堂集》等诗集。

2.诗意:黄梅时节处处都在下雨,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鸣。时已过午夜,已约好的客人却还没有来,(我)无聊地敲着棋子,灯灰震落在棋盘上。

3.主旨: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

4.赏读诗歌

这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处处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5.背诵与默写

篇五: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积累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2反复诵读,领会诗情,提升学生品读诗歌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领会诗情

三、教学难点

提升学生品读诗歌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材分析

《课外古诗词诵读》是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篇目。本课的学习,强调了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有效补充。能有效加强学生的文化积累,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美感的认识。通过反复诵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本课所选的四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读起来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所学诗歌的有关资料:作者生平,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抄写下来,以备上课时使用。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展开一场诗词之旅,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外古诗词诵读》。踏进诗歌的殿堂,领悟诗歌的魅力。大家打开课本162页。

课件出示课题

(三)朗读古诗揣摩朗读技巧

学习古诗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诵读,诵读古诗有哪些要求和技巧呢?课件展示:

明确: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诗歌的声韵美

注意诗歌停顿的划分:按意义单位划分按音节划分,并无定数,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这四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音节划分一般是二二三,或者四三。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四)交流资料诵读领悟

要想读懂一首诗,还要围绕古诗查找相关资料,例如,作者生平经历,诗歌创作背景等。课件展示

学生小组内交流所查找的资料,根据相关资料,谈谈对这些诗歌的理解。全班交流。

1《泊秦淮》表达了诗人对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统治者的批判,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之情。

2《贾生》揭示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抒发了作者游历山野轻松闲适的心情。

4《约课》表现了诗人等客不来的怅惘和无奈之情。

指名朗读:选择一首诗,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诵读,读出诗中的情感。听读学生评议,帮读。

(五)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课件展示

1《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贾生》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4《约客》中,你认为哪个字用的妙?为什么?

指定学生全班交流。

(六)个性诵读

全班展示小组集体诵读,体会古诗词的声韵美。

(七)总结

中华文明的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希望同学们多诵读,多积累,用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来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

七板书设计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读查诵

八教学反思

1、加强朗读教学,训练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本课中学生朗读效果较好。

2、强调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情感体验,不必追求问题的统一答案,本课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出了学生对每一首古诗独到的情感体验。

3、由课内到课外是大语文的教学要求,本课课外古诗词欣赏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拓展了知识。

4、本课不足之处是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在以后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5、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培养。

本文地址:https://www.zuowenzhou.com/chuzhong/zhongkao/1227569.html

  • 标签: 课外 七上 诵读 教案 古诗词 古诗背诵比赛作文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精选5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教案(精选5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作文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664号-2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