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一作文 > 乡情作文(精选16篇)

乡情作文(精选16篇)

 作者: | 阅读: 1.73W 次

篇一:乡情作文

乡情作文(精选16篇)

丹麦的风

姚嘉怡

我始终难以忘怀丹麦的风。

许多人热爱蒙古草原的风,因为它吹来温暖舒畅,但在我,它却不及丹麦的风。不及丹麦的风绵柔,不及丹麦的风香醇。

只有到了丹麦,你才能真切地体味到世界上最香甜、最绵软、最可爱、最多情的风是什么样的,才能深入感受到连风都含满了童话的国度是什么样的。

踏入草场的第一缕风便让我爱了。风拂过麦草,抚过牛羊的绒毛,掠过枝丫,卷来鸟叫。猛地吸一口,仿佛一瞬间被填满香醇的麦粥,顿时让人感到无限幸福。

丹麦的风是断续的。不一会儿,它停了。这时的风像是刚熬制好的谷汤,糅合了水果的清香、青草的芬芳,慢慢的,香醇像流水般晕染开去,发酵在空气里,珍藏在每个人心里,闻了让人有一种吃饱了的幻觉。

这样的风只有晴时有。

在广阔的原野上漫步,一路闻着风声,和着小调,只消随意逛逛,便能看到许多别处看不到的风景。

丹麦的风车是很出名的。

风大时,隔很远便能听见风车的呼啸。走进了去看,四瓣棕黄色的风车扇在天幕前有节奏地挥动着,搅拌着麦香味的空气,听上去就像与风协奏的一曲安眠。风车下部的小房子前,一个浅金头发的小男孩沉沉的睡着了,在他的怀里,还有一只伴他共眠的小丹麦狗。此刻,风静静地吹着,头顶上扇叶的低吟若有若无,只闻得一股全麦面包的香味。我吸入一团风,不禁觉得太惬意,忍不住联想到——不知道这个小男孩的梦中有没有妈妈烤的全麦面包呢!

在丹麦,虽晴天不一定有风,但有风的一定是晴天。风能给晴天带来很多乐趣。孩子们最喜欢风,因为风能带来故事会。

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大门口,有一张圆形大木桌,半张桌子围坐着一群小孩,桌前有几个稍大一点的男孩,在神乎其神地扮演着什么。凑近一看,哦,他们再演安徒生的童话!这是《傻瓜汉斯》的故事。三个男孩将童话中三兄弟赶在路上的情节演得绘声绘色、诙谐有趣,使得围坐的孩子们爆发出一阵噼里啪啦的笑声。他们一边笑,一边抓来桌上的零食往嘴里塞。我也跟着他们一起笑。这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不是吗?你看他们都要从桌椅上仰翻下来了。

我走上前去,在一旁的椅子上坐着。他们见了,很高兴有新朋友参加,有几个围过来坐了,还有一些抓来糖果给我吃。

我尝了一个,顿时耳目一新。这种糖先前我从未吃到过,这是丹麦的乡下独有的,但不同地方也不完全一样。这一处的苦一些。当地人管这种糖叫“乌喀糖”,主要由麦粉、蜂蜜等原料炼成,有时候还会加点别的,比如大人吃会加点酒心,小孩吃会加点果汁或果酱。乌喀糖大小与硬币相似,浑圆浑圆的,放在舌尖,第一感觉是甜,含得久一点就散发出一点苦味和咸味,但很淡。整体给人的感觉像是生姜糖和太妃糖的混合体。这种糖有一点很特别,就是风大时吃有点辛辣,也许是风影响了人的感官罢。

太阳快落山了,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洒向平原,在几步之外,有两个野餐回来的女孩走向村庄。

她们穿得都很朴素,但这不仅遮不住她们的光彩,反而放大了她们的美丽。

她们头扎绣有麦穗图案的头巾,脖子上围着素色丝巾,披着及肩斗篷,一个穿着橙红相间的布麻长裙,另一个身穿蓝色短裙,她们都穿着纯白长袜,穿着棕色小皮鞋,还围着半身围裙。很日常、很简约的穿搭,便足以衬托出不平凡的美。她们朴实而不失沁人心脾的洁净,这才是真正的美。风吹过她们的发梢,撩起一角头巾,送来最后一缕带阳光的麦香,把我吹得又醒又醉,顿时分不清是在童话还是人境。我目送她们在夕阳下走远,重新感受丹麦的麦味的风,猛吸一口,这画面便隽永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我始终难以忘怀丹麦的风。

篇二:乡情作文

老家的风

杨馨媛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业余的,爱着。”

——---汪曾祺《生活很好玩》

我想念,老家的风。

我知道,这一整条大街快要睡着了。我藏在静谧的夜里,想啊。老家的风似乎总是柔柔的,不那么像如今常居的宁波,寒风吹的脸生疼。那儿也许都是微风,轻轻的风拂过轻轻的树梢,就如母亲柔柔地抚摸着婴孩的背,那“沙沙”的,“哗哗”的响动,是吟唱的摇篮曲吧,也是孩儿半梦半醒间的低喃。停了,静了,忽又惊出一串尖声的鸦啼,怕不是它梦魇时的呓语?没有叫上伙伴的云,孤零零的,只有那阵清明的风时不时与它搭话,难怪遮不住当天那弯弯月牙儿。半拢着云被的新月初醒,睡眼惺忪,照不亮积水的河边小洼,好巧,不妨碍借住此地的蝌蚪一夜安眠。风儿在唱歌,此时,怕是只有这一个醒着的人。

风喜欢静静的藏在秋天。老家的人总爱在这个季节干点什么,去触一触风呀,去捡一捡掉落的果实呀,然后再在大街上晃荡,漫无目的的行走。老家的人无疑是柔情的,像着这风一样慢慢地生活,他们也不乏热心,总爱在凋零的三月街道,抓住一个着熟人的手问,最近过的怎么样啦,我家的菜做多了,你要不要来尝一下呀。

秋风微浮,垂鬓乱青丝。细雨纷飞,小憩微停。空气被这风吹过,仿佛嫩得能掐出水来。远处山墨才染,披上一层薄雾的风纱,轻烟缥缈,忘魂心醉。露寒霜降,点缀在桂瓣上,馨香余绕,轻按黄蕊,几簇秋的妩媚,便从指尖漾开。空气中徜徉着茴香,悠远浓郁,要吞了念想,噬了心魂似的,就是那风也流。

起风后,街角的灯泛着微黄的光,孩子们漫无目的地跑着,大喊道:“啊!起风了!真冷啊!”话毕,于是四窜奔跑。那群烂漫的孩子会去卖葫芦糖的商贩那儿先说几句好话,那商贩倒也是心头软的紧,几句夸赞的话就把他征服,他送他们葫芦糖,笑得合不拢嘴。

“耶!有葫芦糖,有葫芦糖吃啰!”他们漫山遍野欢愉地跑。

那风是润润的。连黄昏也喜被朔气浸润,淡淡的,幽幽的。窗外,雁去人离。不禁把盏吟起易安悉,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卷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抬望眼,仍是那风,那月夜。

忘不了离开老家那天写的一段话:

“我想念老家的风,我想念老家的人,想念老家的一切一切,那里有煦暖的阳光,也有屋内被渡上的那层金黄色。站在老家的院外,整个人似是被温水浸润了,心中总有点点暖意。在老家的那些岁月中,连身边的人都不觉温柔了几分。山的一边永远遮半面,老家的人永远质朴,纯真,热情。”

我想念老家的风。

篇三:乡情作文

呼市的雪

郭弈辰

我离开呼市以二年有余,曾经的我年纪还小,当时对“雪”没有情感的流露,直到最近,才有了深切感受。

我不记得一场雪会下多久,只能想起从初雪到雪完全融化常常会持续几个月。雪总是下下停停,可地上的积雪一直不会融化,让人觉得极其舒适。

每年初雪的日子,呼市的家家户户都会开始忙碌起来,用傍晚的一顿饺子,来迎接那一年的第一场雪,和即将到来的冬天,作为北方的城市,饺子,使人们必不可少的食物。做法及其简单,准备当地极其普通的食材,和面,拌馅,最后把馅儿放在面皮里包起来。包饺子并不需要复杂的工序,是能让无数一直在外打拼的忽视人,在一瞬间感受到家的温暖。

盼来了一年中的第一场雪,紧接着,家家户户都会陆陆续续开始“填充”自家地窖。那时便是家中老人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凌晨四点半,大多年轻人还在睡梦中,已经退休的一些老人早已聚集在早市儿,为过冬做准备,人们大多拿着小车或比自己还大的麻袋抢购土豆,白菜,大葱,这些呼市人必不可少的食物。这些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食物,是无数北方人的童年回忆,这些食材虽然味道普通,可被聪明的北方人稍稍一组合,竟然会呈现出不错的味道。

“焙子”是内蒙特有的一种面食,粗略分为甜咸两种口味。虽然差一年四季都能在路边的小摊买到,可在寒冷的雪天,他显得极其温暖,特别受人们的喜爱。

可能是乡愁吧!在南方看见雪的我,真的很难,不想起呼市那些普通却在雪中有特殊意义的事物。

我想念呼市的雪!

篇四:乡情作文

甬城的雾

钟唯一

冬至已至,我走出家门。刚出门,一大股寒冷的新鲜空气便一下子涌入了我的肺。四周朦朦胧胧地罩着的雾气,卷着寒意袭来。我冷地一哆嗦,用冻得微红的手指笼住了鼻尖,“哈”了一口气。一阵白雾顿时从我指尖快速飘散,在无边的雾中荡起一点儿涟漪,很快又平息下来,只有毛手套上挂着的一两滴小水珠才能证明它的存在。

甬城的冬天较北方而言是湿润的,于是才有了清晨或傍晚时的雾,正逢这里又是一座有着悠久文化底蕴的城,一切就又变得格调清高气质优雅了起来。范钦曾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治火之意,建筑书楼,并名为天一阁。正如范钦所愿,清晨,在鼓楼悠扬的钟声里,纸墨书香历经几百年不散,与清晨薄雾共同袅袅在晨钟暮鼓里,哪怕连绵的烽火也未曾能摧毁它。文化的坚韧就如同这薄雾一般,柔而不断,只有温暖的阳光才能彻底令其融入。

我去过南方许多城市,而在我见过的所有南方城市里,甬城的冬天最为平和。这里的人们对冬天的感受很迟钝,因为水银柱总是降在正半轴的某个个位数上闹孩子气般不肯下去。久而久之,在人们不再去特别关注它的某个下雨天,它会悄悄地降下来,然后水雾中就会突然响起“劈里啪啦”的美妙音乐。这时人们总会惊叫道:“下雪子啦!”然后相视一笑,明白冬天真地已经来了。之后呀,甬城就会长久地浸在清晨与傍晚的雾里,不飘雪,不下冰雹,只是用最温柔的雾来酝酿新年的气息。

农历上旧年的日子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墙上挂上了新年的日历,而在那一年的前一天,也就是这一天,挨家挨户的子女欢聚一堂。我常去慈城在外婆家里过新年。新年的雾萦绕着小镇,在浓浓的白雾里,若隐若现出墙上新的或是旧的,长的或是短的的砖瓦,随着年代的更替,甬城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变化,却总能在新年的雾里,看到点岁月的影子。家家户户都是亮着灯的,欢声笑语弥漫在空气里,和水雾缠在一起。缭绕在家家户户中的温馨也如同这雾,一点一点攀上我的心,再一缕一缕弥漫开来,直至铺天盖地。巷子走到尽头,一盏橙黄的灯光飘在了雾中。还未进门,鼻尖便捕捉到了一缕熟悉的气息,我的嘴角忍不住悄悄扬起,一缕温暖又在这寒雾里散开。推门进屋,果然桌上摆了一桌熟悉的菜,桌旁坐着一群熟悉的人,脸上挂着熟悉的微笑。那颗无所适从的心,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归宿,安定在这里。桌上的红膏呛蟹泛着油光,红色的油汪汪的汁毫无保留的露在了外边,入口即化,一股咸咸的滋味让人仿佛身处在海边,吹到了咸咸的海风;咸菜与小黄鱼共同炖煮成汤,黄鱼肉嫩而鲜美可口,咸淡适中,汤汁入了味,甚是好喝。咸菜是外公亲自腌制的,有着独特的家的气息。与亲人一起坐在新年柔和的雾里,还有比这能让内心更温馨的吗?

岁月流逝,星河变迁,但是我的甬城,依然温温柔柔地静默在雾里……

篇五:乡情作文

泰兴的秋

成刘栎

我喜爱泰兴的秋。

泰兴的秋,往往是伴随着落叶与丰收的美好季节。泰兴的秋是金黄色的。随处可见的金黄色。稻田随着一股淡淡的清香映入你的眼帘,沁人心脾!好一幅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的金黄秋色。蜿蜒的小道边,金黄色的银杏落叶已经早早的攻下了整个路面。走在落叶上,仿佛走在精致的无法比拟的地毯上,舒服的不行,叫人只想脱下鞋来与这金黄色的“羊毛”地毯来个亲密接触。偶尔未覆盖的部分露出那一小坎,仿佛也只是这块毛毯上毫不起眼的一点污沾。又有谁能想到它原本的颜色就是这渺小的灰呢?!

泰兴的秋,往往是伴随着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欢声笑语的。秋天正是螃蟹最肥美的季节。而泰兴的蟹黄汤包也是格外闻名的。它价格不低,但不管生活过的怎么样,生意做的景不景气,周边食客都要到泰兴城里来上那么一笼蟹黄汤包。甚至有许多北京上海的客人不远千里驱车来到泰兴,就是为了吃上这么一口蟹黄汤包。这个季节的汤包店里是人声鼎沸,店家忙的是脚不沾地。蟹黄汤包蒸好是扁扁的形状,服务员端上来时,肉眼可见的汤汁在包子皮里晃荡,像一个吃撑了的大胖子,踉踉跄跄的!吃它还真是个技术活!要“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再喝汤”。开吃时汤包由服务员小心翼翼而又快速的从笼屉里拿到餐盘里,这个步骤只能由“专业人士”做,没有一点功力是做不到完好无损的。吃的时候要在汤包上方靠中间位置轻轻咬一小口,可不能用筷子,它皮薄如纸,稍微用点力它就破了!咬破之后,汤汁会顺着小口流入你的嘴中,那味道怎一个鲜字了得!你会不禁的感叹“此物只应天上有”!也许连古代的帝王一年也尝不了几次吧!在吸完汤之后,里头清晰可见的蟹肉与蟹黄在等着你,最后连一个包子最平淡无味的皮都会让你回味无穷。怪不得住在远方的人们不远千里也要来这儿亲自尝一口这蟹黄汤包,真是人间一绝!

泰兴的秋,不光有蟹黄汤包,还有那苦苦的银杏果。在记忆中,每到秋天,家里就会多出那满满一筐的银杏果,大人们说那东西小孩子吃不了,我有幸尝过也觉得味道不怎样。但家家户户都会有那么几棵银杏树,会有那么几筐银杏果,几乎都成了泰兴人的标志了。如果有人问我泰兴最具代表性的是什么?我会回答:银杏树。

有人会说秋天是一个凄凉的季节。但当你到过泰兴,在桌上摆上那么几碟姜丝,那么一笼蟹黄汤包,看着窗外的银杏树,亦或是漫步在泰兴的道路上,望着那大片大片的金黄色的稻田,又有谁会想到秋天是凄凉的象征呢?又有多强多凄冷的秋风能够侵入泰兴人秋天的心灵,代替他们心中的“秋”呢?

泰兴的秋天是热的,是金黄色的,是美丽的。

我喜爱泰兴的秋天。

篇六:乡情作文

天津的夏

蒋昊冉

天津的夏是着实让人舒爽,爽的不是天气有多凉快,而是下完一场轰轰烈烈的雨后,深巷变为“河道”的清水涟涟,让人耳目一新的那种爽。天津的地多是洼下去的,路面更低,每逢大雨,就从街道两边淌下来,在路面上形成小巷河道的奇观:天津本地人都无事般的脱下鞋,将鞋拎在手中,赤脚踏在水中,一步一步,划动出一圈圈荡开的水痕。

有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叫做小海地儿,原来本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可是,每逢一场夏雨后,水就会漫进人行道旁的各家店铺中,紧接着里面的人便拎着一个桶,把店里面的水一桶桶的倒出来,虽说经历过很多次这样的夏雨,但是他们还是要不停的咒骂这样的鬼天气。一口一个儿化音,还是那股略带京腔的天津口音,虽是骂人的话,可听起来确实是挺好听的!

这种夏夜不能称之为夏,因为它一点也不热,海风一吹,就把人吹得穿上了外衣,可就是如此,依然也阻挡不了天津人夜晚外出觅食的热情。哪里都可以暗,唯独小吃街永远不会暗。偶尔有一辆电车从中间驶过,也偶尔会有一个扛着大草秸杆的卖糖葫芦的字正腔圆的叫卖,糖葫芦表面的糖像一层纸一般,轻轻地咬,“咔嗞”一声,专属于糖碎裂的声音,入口就和山楂搅拌在了一起,酸的不够彻底,甜的却沁人心脾,让人牙齿发颤。还有一种外相不好看,但吃着却内涵无比的炒毛肚,口感脆脆的,第一口麻,第二口涩,后面便是辣……张开口嘴,便是一口大大的夏风灌进嘴里,虽是夏风却凉爽至极。

当地人的口音很是令人着迷,若是拦下一辆出租,上车后,司机就像是自来熟一样,竟主动和你攀谈起来,从国家形势再到家庭琐事,说到激动处,还要忍不住唏嘘一番,口气之亲切,是我在其他地方从未见到过的,最后,喘一口气继续问你,您去哪儿?……“去那个地儿,哎,我跟您说说啊,夏天,在天津,就该喝那儿的酸梅汤,那儿最正宗了,还有啊,千万不要吃狗不理包子,啥子嘛……”

好不容易让他停下嘴,才有机会看着沿途的风景,枫树正盛,街边不时有光着上身喝酒的人,还有馆子里时不时传来的叫好声,和明显是讲相声的人打竹板的声音,夏蝉早已不叫,这声音在夏夜里显得十分透亮。

下了车,这里的人个个像相声演员,一句“拜拜了您嘞”,便引人发笑,不得不说,这里的人真是有趣。

街边买一杯酸梅汤,一口下去,啊!由内而外的爽,使人被迫想起现在还是夏天……

说起来有点提不上台面,天津的夏,我只记得能让我想起这还是夏天的东西,若不是这些,我可能会将天津的夏天淡忘吧。

篇七:乡情作文

北京的雪

张欣然

北京对我有种独特的吸引力,或许是对那般古朴韵味的向往,又或许是对那儿温暖人情味儿的喜爱,也许是因为那北京的雪中的独特静谧与闲适吧。

“北京一下雪便成了北平”,这话确实没错的。雪中的北京有种独特的古朴韵味,这使我着迷。故宫的红墙被雪衬托的那么艳丽,光秃秃的树丫上,瓦片上都积了一层雪,纯洁的让人不忍触碰。它盖过了死气沉沉的秋,这是雪带来的,独特的灵动。红墙白雪,故宫变回紫禁城,历史走马灯似的在我眼前闪过,这是别处没有的震撼,只属于北京,只属于故宫,雪还在下。

北京的人情味儿,也是别处比不了的。京腔总是带着一种热情,让人觉得亲切,北京人也是这样。第一回来北京,什么也不懂,一家人迎着雪花,琢磨来琢磨去,也没个结果,有个叔叔带着一口京腔问我们:“你们是外地的吧?”我们便攀谈上了,他的一口北京话那么亲切,自动的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们素不相识,他却像老友一样带我们浏览了北京最有特色的地方,给我们当摄影师,导游,讲解员,最后留给我们一张合照便匆匆离去了。

还有那些热情的出租车司机,给我们推荐住处,景点,饭店。他们让我们的旅途变得极温暖,让我爱上了这个温暖的北京,那是一个冬天,下着雪,温暖的雪。

北京小雪的时候,是最舒服的。找个公园,不打伞,漫步在软绵绵的雪上,周围有不少人,却静极了,无论是环境,还是心。那年冬天,我带着嘈杂不堪的内心来到北京,雪花落在我的眼镜上,晶莹剔透,是六边形的,像水晶似的,我突然平静下来,甚至忘了自己到底在烦恼些什么,这雪这么美,这世界这么静,我怎么能让自己的烦恼扰乱这一片清静。我微微的笑起来,脚步从未如此轻快,雪还在下。

我总有一天会再到北京去,或许下一次就不离开了。这样温暖的人儿,这样古朴的城,这样静谧闲适,有哪一点是我不喜欢,不令我着迷的呢?

冬天又到了,北京是否又下起了雪呢?

篇八:乡情作文

长春的雪

鲁意暄

长春是我的祖籍,说来惭愧,我从小并不在“祖籍”长大,对这一故乡仅有每年春节时的匆匆印象。而这浅浅的印象中若是非要提出些深烙进灵魂的,那便是长春的雪了。

长春的雪太多了。在南方城市,冬天是没有雪的;然而气温依旧极低,并且裹着一种冰凉的湿意,丝丝渗进骨缝的寒,便有雪也是夹着雨,根本积不起来。然而长春不一样,它的气候是冷,但几乎不下雨,空气中的寒意是松软干爽的,就算冻也冻得爽快;更不用提那随处可见的积雪可以极大地分散你的注意力。若是在冬日晴初驱车郊野,路边的灌木上积厚厚一层雪,一抖枝条便哗啦啦地坠下;树林银装素裹,地上的积雪铺得严严实实,没有一个足印儿,活像奶油蛋糕上那馋人的洁白,诱着你下到齐膝的积雪里走走——在这样的厚雪堆里摔上一跤,当真是极舒服的事!

长春的雪,在我心目中始终是暖色调的——不错,它是一尘不染的白色,但它是暖色调的。大抵春节我在长春时正值隆冬,农村里家家户户种的玉米(那里叫作苞米)早就收割,杆和叶晾干后用作烧火的燃料,玉米棒则晒去水分堆在院子里。每户人家院子里都有铁丝编的大罩专门存放苞米棒子。苞米晒干了还是金黄金黄,在漫眼的一片素白中,一个金字塔形的玉米堆极其亮眼,喜庆又暖和,更不用提长春每家门头过年时必贴的春联福字,那无比热烈的火红离屋檐上和门两侧的积雪不过数尺,白得彻骨、红得坚决,一点儿也没有雪天的肃杀或凄清。

长春的雪是香香的,东北是饺子的发源地!什么时候吃饺子会比雪天更有味道呢?想象一下除夕夜,面前热汤饺子腾出的热气模糊了你的视线,扑鼻的清汤味和钻进肠胃的酸菜馅香气,咬开一个猪肉酸菜馅饺子,开胃的酸菜吸饱肥猪肉的油,把你香得、烫得满口生烟时满足地跑进你的胃;向窗外一看,飘扬的雪花正落得密集……而早在大半月前,主妇们剁好了馅、和好面,互相帮着包饺子,一群人围坐在一起,一天一家地合作。入耳是淳朴而极具特点的北方方言,各位妇女手上不停,饺子馅的香气夹在寒气中盈满各人的鼻腔;才下鼻尖,却上心头,是一个温馨温柔的长春,一场缱绻柔和的雪。

我每年回长春过年,那些零零散散的情味积攒起来,正好够拼凑出一首蹩脚的七言律诗:

六花三两冬意阑,闲云懒雪至年关。

除夕夜饭蒸气暖,飞雪穿户知骤寒。

寒林霜木倦鸟返,热灶炊烟归户园。

人间圣味何须觅,乡情散趣任清欢。

篇九:乡情作文

山东的雪

刘媛

虽然身为山东人,但以前根本对雪没什么了解,直到那年回家过年才有了感受。

记不得山东的雪季下多久了,只记得是很柔和的,不会使人厌烦,因为是飘飘柔的雪花从天上落下来不像东北的雪,下个没停还冻人。

山东的雪季是鲜活的,不是那么死板;草木都挺立在一层雪上,不是枯死的;隔壁邻居家的小娃娃都愿意出来玩,不是躲在被窝一个劲儿哈气的。家里后院的菜地积上了一层小雪,隐约能看见胡萝卜的菜叶子,亦或是白萝卜,这确定是我家的后院。山东那人家院子里都有个菜地,至于种什么就不清楚了,也有的是种青菜的。家门口的墙多是用来放工具的,有铲子、铁耙、大扫帚,还有锤子什么的,齐刷刷的摆倒在墙上。站在大门口不出去,抬头便望见许多玉疏疏?(其实就是玉米)放在木头架子上,正因为放的高,鸡羊就吃不到了。

家里的大门基本都是打开着的,所以经常能看见邻居家的鸡走进来,一摇一摆的可大方了。在山东,邻里之间亲得很,不用担心自家的鸡不见了还是狗跑了,那牲畜都认得们,迷了路的,人家见了也会还回去。城里人都流行养宠物,在山东挨家挨户地问,那鸡啊,羊啊便跟宠物没啥区别,现在想想也对,咱们老家的宠物还聪明嘞——自己能找家那雪上一个个小脚丫多可爱的呀!

老家的村子里没那么先进,烧菜做饭还是传统的手拉式取火——一个大石桩中间有个洞,旁边有个类似竖着的抽屉把手,是灵活的,能前后拉动煽风,你能想象吗:一个小屋子里你坐在这个时装旁身后是各种木柴和玉米棒子,厨门外,院子里,只见天地间白茫茫一片,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上飘落下来,周围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变得银装素裹,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邻居家的娃娃一蹦一跳的过来玩,笑得欢。有时是挺喜欢这种生活的,闲适中不失趣味。

紧挨着过年,家里人会端出一个大铁盆,里面放的好像是树胶,很粘稠的,拿出木刷子,在胶里活一下就往石头砌的墙上刷,将刚从集市买来的年画贴上,也就算新年新气象了,一大家子各忙各的,即使在雪里也不觉得冷。一声鞭炮响起,整个村里便只剩下笑颜。

有一种美叫做山东的雪。

篇十:乡情作文

三山的春

胡乐奕

我陶醉于三山的春。

三山的春是明亮的,活泼的,有清香的。年少时我常去外婆家玩,春天去过,夏天去过,秋天去过,冬天也去过。可我独独爱着那里的春。外婆那里几乎每座山上都有我走过的痕迹,是了,那是闲着无事,我总是拿一把小镰刀,与外婆一起上山踏春。

三山的春季多野菜。山路边放眼望去尽是绿油油的野菜,不论走在哪儿都能看到。要说最多的,便是马兰头了。长的与小青菜相似,只不过要比它更小,更瘦一点,一般只有三瓣较长的绿叶子,被下面细细的叶柄托住,扎在泥土里,说是较长的叶子,其实也不长,大概就铅笔的一半,用手捏在它与泥土的交界处,轻轻一拔就好了。马兰头是真的多,短短十米的上坡路,篮子里就已经快装满了。回家放在热水里焯一焯,与香干等一起炒一炒,春季三山那边最常吃的小菜出炉了。由马兰头炒的菜是清的,香的。

令我陶醉的还有三山的小笋。小笋,小笋,顾名思义,它比一般的笋要小,所以它不像马兰头那样极多,他藏匿于竹林的深处,只探出小小的尖,等着人们来寻觅,能找到小笋回家和着酱油放汤喝的,都是村里的好手,他们的眼睛不同于常人。我的外公就是这样一位,就是随意散散步,眼见一瞥也能寻到路旁山坡上的小笋。所以小笋汤也是春季我们家的常客。

三山那边的村子主要是卖花木的,在春天最让人沉醉。站在山头,往下眺望,入眼一片艳丽。各种绿,苍绿,翠绿,深绿,还缀着些许粉红,那是杜鹃花。与外公外婆一起踏春的时候路上遇到一两个熟人,第一句是“种田刚回来?”第二句就是“今年杜鹃能卖几万?”

春天还有麻糍。还是拿一个篮子,在松树那里摘一两筐松花,回家磨成松花粉,用类似装大米的袋子装起来,差不多要两三袋这样。再去路边采一些艾草啊什么的,焯好以后与米粉和在一起,大概是有机器的吧,每到那个时候,村子里总是轰轰响不停。把混成的青团里裹一点芝麻馅,搓成一个球,用案板压出花纹,在撒上些松花粉,能吃了。

三山的春使我陶醉,它明亮,活泼,清香。

篇十一:乡情作文

宁波的雪

侯睿涵

宁波潮湿,冬天是冷入骨子的。宁波的雪,是让人期待的。

常看见大街上的人,裹着羽绒服,哆哆嗦嗦地走着,寒气仿佛侵入骨头。因这一分阴冷,宁波人才更期盼下雪。宁波的人们,不是在期待下雪,就是在短暂失望后,又开启新一轮的期待。

宁波的雪是极少见的,不会出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雄壮之景。反之,宁波的雪是小气的,斤斤计较,羞涩的。在某个冬日的夜晚,家家户户的菜香飘得很远很远。在门口艳红春联的映衬下显得雪花分外地白。呀!雪就下起来了。雪片是小小的,星星点的两三片,雪中比往日安静。宁波人爱雪,爱玩雪,却不爱破坏这份静谧。宁波的雪,更像一位精致的老太太,坐在自家院中,悠闲地摇着摇椅,安详地面带微笑。

宁波的雪,留不了过夜。夜晚,雪细细地下,白的雪,落到黑的树木上,仿若一只流着香甜芝麻猪油馅的汤圆。人们抓紧有雪的时光,有的甚至拿上了铲沙的小锹来玩雪。可是,雪都装不满一锹。雪地里是冷的,但是人们已盘算好了,回到家中,咪两口老酒,塞几颗茴香豆,也是快意的。第二天早上,雪就藏到土中去了,让人生气,来得少还不多留会!宁波人心头的小埋怨正如对待忙碌的亲友。心中想着至少也得待到元宵吧,缸鸭狗汤圆都不香了。嘿,真没劲!然后又企盼着,期待着下一个雪天的到来。

宁波的雪,不止给人们留下了盼头。宁波竹子多,公园里、校园中,少不了绿竹的装点。山里,竹子特别多,立得整整齐齐,排得密密麻麻,庄重严容地迎接自己的朋友。雪飘下来了,没甚么声音,柔柔地在竹叶上涂一层绿。绿的竹,白的雪。竹绿得让人惊叹,雪白得扎人眼睛。竹林间弥漫着竹的香。雪也是香的。

雪融的时候,是不好去外面的。融雪时,风也变得凛冽。待在家中,坐在床上,捧着一本书,向外望,街上没什么人,连树也只是点点几枝。天地间,有一种无声的庄重。

待街上热闹起来。蹦蹦跳跳的小孩子们,又裹成一只只汤圆,高高兴兴地出来。汽车的喇叭声响起来了。人们对雪的新的一轮期盼又开始了。

篇十二:乡情作文

宁波的雨

李笑涵

曾经追随着想象流浪,此刻却倍感异乡的雨的陌生,酝酿良久的独白,被雨一浇,更浇出个记忆的宁波的雨。

我思念宁波的雨。

宁波的雨,是清脆的。

暗夜中,路灯下,一阵风吹过,那轻纤的黑色剪影飘飘洒洒的舞动着,恍惚闻见一串小小的音符,由雨滴拼成的不成腔调的檐前铁马的叮当。

宁波的雨,不失梦幻。

清晨,那原本被抛到了天边一角,如同失去了光泽的鹅卵石般的残月,淡出双眸。薄薄的云雾自天边飘来,与天儿连着。一片朦胧景象,似一切都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之中。雨有时稀稀落落的下着,有时连绵,但这位主角无论如何出场,背景永远都充满梦幻又令人向往。我曾怀疑那是否真有爱丽丝的梦境城堡。

宁波的雨,如同园丁。

细雨朦胧,梧桐冒枝。梧桐仿佛初入人世的孩子,贪婪的吸吮着母乳。樟树庞大的躯干,原本爬满年老而龟裂的木纹,仿佛被禁锢在普罗米修斯羁绊的石岩上。如今像重获新生一般冒出绿叶,那木纹仿佛得到了修护,似乎已淡去了岁月遗下的伤痕。

桃杏花更是含苞欲放。在雨水滋润下的桃花。显出一种独特的娇嫩。偶然想起一句话,“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有沽酒”如此看来,“雨”“桃花”“沽酒”也是密不可分罢。

宁波的雨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的少年郎。

宁波的雨,有时还很连绵。

宁波的雨季,必不可缺的是油赞子。南塘老街有家老店,专门手工制作油赞子。宁波人,也真是热爱生活啊。她们像上海老太太,穿着旗袍,在油纸伞下,红砖绿瓦间,一边品着油赞子一边交谈生活琐事。

雨季与清明总会不期而遇。

宁波有个习俗,清明时分门头挂艾草。还记得我小时候总要去扯扯那艾草,与它躲迷藏。

我想念宁波的雨了,尤其是身处异乡。

宁波的雨,能够无数次的让人心动。

雨,在我看来,是一种宁波限定的明朗感觉,温暖又清新。

浮生若梦,风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宁波的雨,总会穿梭其中。

我应只是宁波雨里一个打马而过的行人。

愿那也许离我不远的雨,以清脆的雨滴,舞跳宁波的盛年。

篇十三:乡情作文

小镇的雨

潘晗笑

我的外婆家,坐落在一个不太标准的南方小镇,不是江南水乡的风格。处于半被改新,而一半老旧的边缘,似乎地处何方,都不会令人讶异。下起雨来,雨丝笼罩着半新半旧的小镇,却有了自己的万种风情。

这便是小镇的雨啊。

小镇地处南方的季风区,颇受一点季风气候的影响,春夏季的雨比秋冬频繁了些,却还算不得真正的雨季。可在那个似乎以农业为主的小镇,的确有“雨季”这一说。

小镇的雨季不那么浓烈丰满,在青春期的双眼中看来,带了一点阴晦不明的色彩,如同带上了一点老旧的滤镜,所有在雨后焕发生机的人、物、事都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阴翳,气压似乎也沉重了起来。

小镇春雨是不常停歇的,永远是那么一点稀少而连绵的雨水,足够滋润,足够潮湿,也足够阴凉。小镇周围是大半的农田,农田中的作物与农民一年的收入,都仰仗雨的给予。雨季时空气中常带了点春泥、春花与衣柜中慢慢升华的樟脑丸气息,久久萦绕着。春雨滋润下,万物生长,不只是作物,还有各种带了点泥巴就潜滋暗长,或明、或暗、或浓、或淡、或沿着石板路的缝隙细细地蔓延,或在房屋墙角处野蛮生长的绿意——青苔。他们也许就像春雨中的小镇,或小镇中的春雨,毛茸茸挠的你心痒,有生机,随处可见。却也长在满布黑暗的角落,你若是不在意,他们也不会让你看见,等干燥的季节来了,便默默干枯了。

小镇的夏雨几乎都是阵雨,有时伴着台风,持久力丝毫不是春雨的对手,却永远是那么洒脱的倾盆而下,我才明白了“水帘”这词的意义。雨季路上能见度低,连车的氙气大灯照着也只是两团暧昧的光。,雨季不那么可怕,农民怕台风。当台风降临时,一切的收成都停摆了,就听凭风用身体冲击着山墙,用雨点叩着门窗,再通过雨的魔力引来几缕雨中的柚子香,万物与飓风的战争让室外的世界演奏起了交响乐,而从被雨冲刷的明了了的玻璃窗向外望,却只有那么深绿的叶子与素白的花。这时赋闲在家的人们便聚在一起,聊着天南地北的故事,又和家人一起玩玩纸牌,时间这么溜走了。窗外是少有的吵,而人们的心里却是少有的闲静。

当暴风雨过后,我期待彩虹出现,也期待雨季的杨梅与桑葚,酸、甜、软中带点坚硬,一如这小镇的夏季,洒脱、青涩、水分充足,而让人心中带了一点不知何处而起的宁静与自然。

夏雨的大幕慢慢落下的那一天,小镇的天空有只大雁划过北,向南。我知道我与小镇的雨,相惜又四散渐远了,再见要等明年了。

这便是小镇的雨啊。

篇十四:乡情作文

杭州的雨

周奕汝

我想念杭州的雨。

我喜欢下雨天,不是狂风暴雨,只是微微下点小雨,这是极舒服的。这其中,我最爱杭州的绵绵细雨。

杭州的雨并不长,不使人感到厌烦。停停下下,下过场小雨,整个世界都清新了,像是被冲洗过一般,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甜滋滋、清凉凉的草木味。下雨时,听雨水滴滴答答落在雨伞上,漫步在树边小路,听林间鸟儿歌唱,心很快便静了下来,什么也不想,只是觉得一切都很美好。

最美的还是在西湖边散步。雨水像是调皮的孩子,一个劲儿往西湖中跳,溅起一串串小水珠,泛起一圈圈涟漪。荷叶经过雨水拍击,绿得耀眼,荷叶下是红艳的花朵,悄悄倚靠在荷叶旁,水中若隐若现仿佛有鱼儿在嬉戏。亭子下,一群老人围在一起,拿着棋子,神情严肃地看着棋盘,不过一会儿,嘴角泛起一丝微笑,胸有成竹将棋子一放,笑着,用一口流利的杭州话说:“哈,你输了。”亭外的雨还在下着,像一席透明的窗帘,帘子下,老人慢慢喝了口水,拿起棋子,笑吟吟地打开了第二盘棋局。对于这群老年人来说,也许下棋就是他们唯一的乐趣了吧。还有练太极的,抬头挺胸,穿着太极服,在庭院下打太极拳。杭州人的生活节奏不快,像这雨一样,不急不缓。这也许就是他们想要的生活。

小外公小外婆住在杭州,所以从小妈妈就经常带我来杭州玩。几乎每一次来,都会碰到雨。有时雨大,我们就躲在酒店里,从窗子里往外看,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晶莹的世界。有什么烦心事,听着雨声也就都忘了。雨总能冲刷掉人心里的不悦,不是吗?

杭州人热情好客,饭菜也极好吃。每次去饭店吃饭,总会点上满满一桌好吃的,让人垂涎三尺。记忆中小外婆做饭也是很好吃,最拿手的还是糖醋鱼和红烧肉,每次我都能吃上满满两大碗米饭。要说到杭州美食,那西湖藕粉必不可少。软、糯、滑、香,吃完后还是满口留香。

在雨中逛街购物也十分美好。小雨时买些吃的,边走边享受,有时雨大了,索性跑进一家店,在里面逛上个老半天,等出来时,雨早已停,收好买的东西,继续往前走。

杭州的雨曾带给我很多美好的记忆,我想念杭州的雨。

篇十五:乡情作文

北海的风

邓娴

我想念北海的风。

我不记得它会刮多久,反正总是在刮,没有停息。

北海中央是一个小岛:涠洲岛。我倒觉得这名儿挺有意思,围起来的岛罢。从北海船渡到涠洲岛,正是享受风的好时机了罢。

它总是顺风的。船夫戴着海草制成的小箬帽,披着花布。他大概是壮族的罢。现在这种靠手划水的大船也很少见了,是有幸借此机会饱览壮族风情。见那船夫有力地喊:“一、二………”就算风刮来了,他们头顶的草帽也不过是被吹到背后,任凭绳子紧紧挂在脖子上。我也借此偷溜到船的甲板上,将手盘在扶栏上,任凭风吹拂我的头发。

北海的风是飒飒的,但它却令人动情,它只是一把接一把地从你耳边掠过,它盛情难却。它钻进你的发尖,让你炽热的身体得到些许清凉,看着它俏皮地拂过海面,波纹虽说常见,也却与故乡大不同。它并不惊起阵阵波浪,而是简简单单,每一次吹动,对于海浪也不过像站起到蹲下的过程。幅度不大,却别有情致,我看得很舒服。

那船上是有专门捞鱼的人的,也不愧对于它的船名”神奇号”,这是一艘值得观光、值得体验的船。大概是因为那海实在是清,那渔夫总是能下手极快,捞到了鱼。那鱼不过是因为太爱这风了罢,一到了桶中并不太愿意,只能和其他鱼共享桶内极少的空气,上蹿下跳。

很快便到了。母亲随便买了一些打上来的鱼,拎着走向山庄。那山庄正处于岛的中央,名曰“西风客栈”。想想觉得挺有意思。老板是一个挺会烧菜的人。在刮风的日子里,即使闭门不出,也能用人们的少些许菜烧出佳肴。母亲把鱼给了老板。我坐在吧台上,看着海面上刮起的风。

老板很快烹饪好了鱼。那同种鱼,味儿却不尽相同。自出生来,我吃过、品过多种多样的鱼,而唯独忘不了它。这鱼入口即化,让人张目结舌。它看起来不过与大多鱼相同,但却格外新鲜。老板说:“起风的在日子里,鱼儿往中间钻,总是很新鲜的。”时间久了,话也记得不大清晰,只记得父亲和老板在谈论吃的方面,成了好友。大概也因为在这风中,一切却这么爽朗吧。

在那天后,也品了石斑鱼、杂鱼,烧法众多,但总是吃不厌。尤爱那清蒸石斑鱼,肉丝滑而清新,至今意犹未尽。

我们在风中,看着远处的火山口(那是个地方专门捡火山石的)。我们也去过火山口,只记得在火山口旁,依旧是海,弯延盘绕着。状族姑娘们,戴着头饰、跳着舞,那儿的风甚是惊人,只会将人不由自主地聚在一起。

少数民族的人,总是卖一些不常见的奇珍异宝。那边有一排摊,专门卖螺角。向来听说过,螺角有海浪的声音,而自已却未曾尝试过。在母亲的怂恿下,我便买了个最大的。放在耳边,惊涛涌来,面色突然就暂停了,显然很震惊。那状族姑娘见了,宛然一笑,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两颗小虎牙,被风吹起了的碎发:“你好嘞!这噶不错呢!”我也回头一笑,风还在刮……

我想念北海的风。

篇十六:乡情作文

衢州的雪

王妍颖

前几日,因为作业的要求,我给久未谋面的二姨通了电话。完成任务后她告诉我一个令人惊奇的消息,衢州下雪了。我便立马想到原本的青山绿水被白雪覆盖,旷然天地间只剩几缕炊烟。雪后阳光洒落,遍地白色中又添了金。

我想念衢州大雪前后的日子。

宁波几乎不下雪,最多只有薄薄一层白霜。这大雪先后的日子,是只有回到衢州才能有感受的。我虽不记得上次衢州下雪的日子有几天,从几日到几日,但这确乎是相当长的,然而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总是有雪后晴朗的日子,人们总能从中得到一点希望。白茫茫的雪,淡蓝的天,在强烈但不刺眼的阳光下走上一会儿,便令人心旷神怡,前几日的美景愈发清晰,而这寒冷也消失无踪。

我先前的所谓想象其实是事实。我曾亲眼见到过那雪上添金的模样。前几年天气冷,衢州冬日里雪下得频繁。在那时,人们常是这样消磨时光:一把躺椅支在积雪上,面朝阳光,偶然看见自家后院看门的狗——那准是开小差了——出现在前门的雪地上,便吆喝着让它回去。偶尔也扫扫雪,至少扫出一小块空地,便于出入。

衢州以白鹅著名。雪后刚放晴,人们便能在自家的院子里发现几团运动的雪。露出的一点点橙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并不显眼。通常来想,人们总以为的白鹅味极鲜美是因为品种,其实并不然。人们也总以为去鹅厂跳鹅崽子(家养白鹅通常不会自己孵蛋)是在阳光明媚的春天,但恰恰相反。想养鹅的人家通常会挑一个大雪前后放晴不久的天,既不会让小鹅太安逸也不至于冻死。一般一次抓下七八只健康的小鹅就往篮子里一放,提回家去。小鹅平常养在温室里,待稍长大一些便将它们放到室外。据说从小在雪地里滚着爬着的鹅长大后会如雪一般白,不仅好看还中吃,极肥极鲜。白鹅在衢州并不难见,但价钱仍不便宜。一只活鹅,在家养着就倍有面子。白鹅绒是极品,鹅肉的肉质紧实鲜美,这是别的鹅所不具有的。“生南为橘,生北为枳”这鹅但凡不是在衢州长的,都无法如此。

雪天最高兴的应该是农民。大雪一旦落地,那些虫鸟都消失无踪,作物便不再有被啃食的危险。天一晴,雪一融,那天上来的白雪融入地中,菜中,这冬天产的青菜便增添了一份甜味,令人惊奇。这甜味不多不少,用作煲汤,炒菜都极美。第一年的雪意味着之后的收成,雪后的晴天意味着菜的品质。东北的菜虽说也被白雪覆盖,但终是少了那能融雪的晴天,更没有湿润与清新的空气。因此即使大雪没过脚踝,这菜仍是少了一份灵性。

雪天的灵性与晴天的温暖相得益彰,雪中的人们有大部分压根不打伞,因为他们都知道,这雪的温柔,和不久后晴天的温暖。衢州的雪天总是十分温和的。

我想念衢州大雪前后的日子。

本文地址:https://www.zuowenzhou.com/chuzhong/chuyi/1339554.html

  • 标签: 乡情 精选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乡情作文(精选16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乡情作文(精选16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作文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664号-2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