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作文载体作文 > 话题作文 > 小学关于手机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精选15篇】作文

小学关于手机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精选15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2.32W 次

篇一:小学关于手机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

小学关于手机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精选15篇】

各位家长朋友:

您好!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尤其得到许多中小学生的宠爱,然而,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存在许多危害。

为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育厅函〔2021〕3号)《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在学校能专心学习,在家能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切实保护学生视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健康、文明、安全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维护学校教学秩序,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手机(含智能电话手表)的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有限带入校园。

请各位家长详细阅读我校《XXX市XXX小学校园学生手机管理制度》。原则上,学生不将个人手机(含智能电话手表)带入校园。学生确有特殊原因需将手机带入校园,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通过学校审核确定后,方允许带手机入校。进校后一律将手机关机并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二、细化管理措施。

学校已将手机(含智能电话手表)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明确了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为了保证学生与家长之间联系的畅通,学校将配有公用电话,可以满足学生与家长联系的需要。另外,如果在校期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确实有急事需要联系,任课教师都会为其提供方便。

三、加强教育引导。

学校将通过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含智能电话手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家长务必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手机管理的相关教育,在家与孩子一起商定使用手机(含智能电话手表)的细则,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行为。例如:约定好使用的时间、场合和浏览的内容,并教育孩子手机使用安全方面的知识,警惕手机网络诈骗,避免因过度使用手机,造成视力下降、沉迷网络和游戏的不良后果。

四、做好家校沟通。

学校将手机(含智能电话手表)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感谢各位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让我们家校合力,携手共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XXX市XXX小学

20XX年3月3日

篇二:小学关于手机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越来越成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子产品,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手机的普及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出种种弊端,尤其是少年儿童,由于在手机的使用上缺乏正确的认知和良好的自我把控能力,导致部分小学生已经到了玩手机上瘾、部分学生视力下降难以自控的地步,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手机依赖症”。可以说,“手机问题”已经是当前困扰我们全社会特别是中小学生的严重社会问题。为保护学生视力,防止其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专心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号)等文件要求,希望您与我们协同合作,做到以下几点:

一、家校合作,共同引导。请您履行监护人职责,将加强网络行为监管及预防孩子沉迷网络和游戏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孩子限时、安全、理性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学习使用文明、健康的网络语言。请不要让您的孩子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请您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进校后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请您配合学校,主动和老师交流,共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二、亲子沟通,促进交流。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做好情绪观察,主动走进孩子心灵,增进亲子之情,防止孩子因情感缺失等原因而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游戏。请您积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多一些陪伴、多一些沟通,从影响孩子视力、影响孩子学业等方面帮助孩子理解限制使用手机的原因。请您鼓励孩子锻炼身体,指导孩子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学习习惯,关注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调适心理,及时化解各种心理问题。

三、培养兴趣,全面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动力”,从小培养和关注孩子的兴趣发展,能够在孩子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兴趣有助于孩子更健康快乐的成长,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课外兴趣,如体育运动、书法、绘画等,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磨炼意志,引导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实践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通过丰富课外活动,预防孩子沉迷于手机,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四、言传身教,示范引领。学生阶段是学习知识、养成良好习惯和培养高尚情操的关键时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请您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建议您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管理家庭公约,科学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

尊敬的家长朋友,信息化的发展和手机的使用是当今世界我们无法逃避的历史潮流,但如何正确使用手机,特别是如何教育孩子怎样正确使用手机,却是我们必须担负起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衷心感谢您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广大家长朋友们能和我们一起共同帮助学校落实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制度,正确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做到家校协同合力育人,教育孩子合理使用手机,避免学生无序过度使用手机,培养孩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为您的孩子、我们的学生成长共同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健康明净的学习生活环境,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关心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XXX市第一小学

20XX年4月

篇三:小学关于手机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

您好!感谢您一直以来对XXX中心小学校本部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021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全国首部专项立法规范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地方性法规——《福建省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的规定》已于9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携带手机(包括电话手表)进入课堂。

(2022年7月28日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

一、禁止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学生携带手机(包括电话手表)进入课堂。

二、学生确有需要将手机带入学校的,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允许带入学校的,学生应当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管理;未经允许带入学校的,老师应当代为保管,并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共同进行教育。

三、学校应当保障学生合理的通话需求;加强宣传引导,并结合实际制定手机管理具体办法,纳入学校日常管理。

四、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学校落实本规定。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对学校手机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五、本规定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

一、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

1、不良信息泛滥,不利健康成长

过度使用手机,不仅会造成孩子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使他们变得烦躁不安,抑郁寡欢,甚至手机没电、信号减弱等情况,也会让他们产生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这些都是“手机中毒综合症”的表现。调查发现,学生一旦将手机带入学校,就会想方设法在教室偷偷使用,这样会严重影响听课质量和睡眠。网络游戏、不良网页、行骗短信、涉黄涉赌等,让心智尚未成熟且无社会经验的孩子,很容易上当受骗,或是陷入不良信息泥潭无法自拔,影响健康成长。

2、过度依赖手机,亲情疏远缺失

有的孩子甚至利用手机在网上直接搜索习题答案和作文范文,丧失了学习与思考的主动性,养成了依赖思想。同时陪伴家人、做力所能及家务等时间减少。加之部分留守孩子,没有父母在身边监管,只由家中老人照顾,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家庭教育不到位,亲情逐渐疏远缺失。

二、学校关于手机(包括电话手表)

管理的措施

1、家校形成共识

学校将通过班级微信群和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广泛宣传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和教育部关于手机管理的通知,使家校生三方就校园禁用手机达成共识。

2、学生不得将个人手机(包括电话手表)带入校园学校。

如遇特殊原因确需将手机(包括电话手表)带入校园的,需由监护人填写申请表,经班主任审核后,方可带入校园,入校后要主动交给班主任统一保管,放学后归还学生。如学生临时联系家长,可使用校内办公电话(学校门卫处)与家长联系;如家长临时联系学生,可致电班主任联系。

三、作为家长,我们这么做

1、应以教育引导为主

多与孩子陪伴,要积极培养孩子其他健康的兴趣爱好,防止在手机管理过程中出现粗暴行为,坚决避免发生极端事件。

2、培养孩子兴趣

家长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特长,如球类运动、乐器、书法等;节假日可以让孩子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预防孩子沉迷于手机,也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3、形成榜样引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切忌自身沉溺于手机和网络,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家长要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生活,指导孩子合理作息,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绿色上网,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网络游戏沉迷和不当行为。

家长朋友们,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责任,希望各位家长朋友和学校一起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同时也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请让孩子把手机留在家里由家长加强对手机监管,让孩子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学习。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谢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XXX市XXX中心小学校本部

2022年9月10日

篇四:小学关于手机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校工作的关注与支持。随着社会发展,家庭经济条件的变化,不少同学都配有手机,学生携带手机确实方便了与家长同学间的联系。但手机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一、学生使用手机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过早过度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对视力和身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学生的免疫系统比成人要脆弱,更容易受手机辐射影响。手机辐射会对学生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频繁玩手机游戏也会使孩子视力下降。

二、学生使用手机不利于学习和生活

多数带手机的学生将手机用于和同学之间聊微信、打游戏。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弱,往往上课时也在发短信聊天,还有的同学利用手机抄作业答案、考试作弊。这样既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影响了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

三、学生玩手机上瘾,对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的影响

学生辨识能力不够,登陆违法网站,浏览不良信息,沉溺短视频等娱乐软件,涉黄,暴力等不良信息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侵害。

四、学生之间相互攀比引发助长不良风气

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而手机款式更新快,无论是外形、功能、价钱都能成为比较的对象,容易让学生养成奢侈攀比之风,极不利于勤俭节约良好风气的培养和形成,对学风,班风,校风也造成不良影响。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甘肃省教育厅、兰州市教育局也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下发了通知。

为贯彻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精神,加强校园管理,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营造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形成良好的校风,学校广泛征集了家长的意见,制定出《XXX小学关于学生在校期间手机使用的管理措施》:

一、原则上,我校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携带手机进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向班主任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方可带入,并由班主任统一进行管理。

二、请家长做好对子女的教育引导工作。切勿给孩子配备手机,已经配备的要及时收回,由家长保管坚决不允许带入学校。

三、学生在学校教学和活动期间,禁止使用任何通讯设备。

四、若家长有紧急情况需与孩子沟通,可联系班主任或科任老师。

五、学校将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如未经申请私自将手机带进校园,一经发现,学校将予以没收并保留到学期末归还给家长。

在此,我们也向各位家长朋友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监督管理

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情况要承担起监督的职责,希望广大家长能够行动起来,监督孩子使用手机情况。同时加强与学校及班主任、科任教师的沟通与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状况。

2、加强沟通引导

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心理健康,防止孩子因为情感缺失等原因而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游戏。在对孩子的手机管理问题上,应以教育引导为主,“疏堵”结合。多与孩子陪伴,要积极培养孩子其他健康的兴趣爱好。

3、培养课外兴趣

家长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特长,如球类运动、乐器、书法等;节假日可以让孩子锻炼身体或参加公益活动。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预防孩子沉迷于手机,也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4、形成榜样引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切忌自身沉溺于手机和网络,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家长要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生活,指导孩子合理作息,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绿色上网,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网络游戏沉迷和不当行为。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篇五:小学关于手机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

你们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手机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愈发普及,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导致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导致孩子视力下降等问题,给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刻不容缓。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号)要求,希望广大家长能够与我们协同合作,共同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监督管理。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情况要承担起监督的职责,希望广大家长能够行动起来,监督孩子使用手机情况。现在正值寒假期间,请合理限制您的孩子使用手机时长。开学后请尽量限制孩子将手机带入校园,并积极寻求学校帮助,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二、加强沟通交流。家长要营造和美家庭,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做好孩子情绪的观察,积极化解各种心理问题,走进孩子心灵,增进亲子之情,防止孩子因为情感缺失等原因而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游戏。

三、培养课外兴趣。家长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特长,如球类运动、乐器、书法等;鼓励孩子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强身健体,磨炼意志;积极引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指导孩子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学习习惯。通过丰富课外活动可以预防孩子沉迷于手机,也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四、形成榜样引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对于已沉迷手机的孩子家长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勿暴力打压,科学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

尊敬的家长朋友,孩子是家族的未来,也是祖国的未来,请各位家长切实履行好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责任,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教育工作,共同关心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祝您及您的家人新年安康,阖家幸福!

XXX市教育局

20XX年2月7日

篇六:小学关于手机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您的殷切期望,培育社会栋梁是我们的职责,您的孩子在我校不断地进步和健康地成长,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心愿!您的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配合。

目前情况来看,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已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学生使用手机的弊远大于利。为维护学校教学秩序,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遏制学生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不良风气,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号)要求,希望广大家长能够与我们共同合作,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监督,有效管理。

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情况要担负起监督的职责。希望广大家长能够行动起来,监督孩子使用手机情况,合理限制您的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长。上学时请尽量限制孩子将手机带入校园,并积极与学校沟通,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班主任在班级家长群中公示班主任电话,家长有急事时可以拨打老师的电话找到学生或代为转告重要信息。

二、积极沟通,增进交流。

家长要营造和美家庭,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做好孩子情绪的观察,积极化解各种心理问题,走进孩子心灵,增进亲子之情,防止孩子因为情感缺失等原因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游戏。

三、培养兴趣,全面发展。

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课外特长,如球类运动、乐器、书法等;鼓励孩子每天坚持锻炼,强身健体,磨炼意志;积极引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实践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指导孩子劳逸结合,坚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学习习惯。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预防孩子沉迷于手机,也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四、榜样引领,言传身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对于已沉迷手机的孩子,家长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科学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切勿暴力打压。

尊敬的家长朋友,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请您切实履行孩子的教育和监督责任,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关心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祝阖家幸福安康!

XXX市XXX小学

20XX年9月30日

篇七:小学关于手机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家长朋友:

你好!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学生使用手机对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对中小学生“五项管理”之手机管理的相关要求,保护学生视力,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学校结合养成教育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现将《XXX市XXX小学关于落实手机管理工作致家长的一封信》推送给您。让我们共同努力,履行好学校和家长的责任,家校携手共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1、孩子不带手机进入校园。

2、学生在校期间,学生因重要紧急事项联系家长,确实需用手机的,可与班主任联系。

3、确有将电话手表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向班主任提出书面申请,进校后将手机交由班主任保管,放学后归还。

4、教师不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孩子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5、希望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严格控制学生居家使用电子产品,防止学生沉迷网络游戏。

6、家长老师及时保持沟通。掌握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XXX市XXX小学少先队

20XX年11月9日

篇八:小学关于手机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

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和省教育厅工作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提出如下要求,望家长知悉并配合学校的工作:

1、原则上学生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2、若学校方面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的需求,教师须提前一天书面提出申请,交学校教导处审核,学校同意后,再经学生家长同意,方可让学生带手机。学生进校后将手机交教导处贴好标签,写清班级姓名,交到学生手机保管箱,由教导处统一保管。需要时由提请教师到教导处领取学生手机,用完后再交回教导处。当天学生放生带回家。

3、若学生需要将手机带入校园,须由家长到校提出书面申请,写明理由,学校根据家长提请的理由决定是否允许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带入校园的手机一律交由学校教导处学生手机保管箱由教导处丁丛老师统一保管。

4、学生在没有教师申请或家长申请的情况下私自将手机带入校园将视为违反校规校纪。

5、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在校期间与家长的沟通需求,学生入校后若需与家长联系,可用学校各办公室内的固定电话;学生出现学时,由提请教师取回并发放给学身体不适时,班主任第一时间联系家长;家长若有需要联系学生时通过QQ家校群、微信家校群,拨打班主任电话或级部办公室电话联系班主任老师,以此保证家长与学生联系的途径便捷。

XXX区XXX小学

20XX年2月

篇九:小学关于手机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小学正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学生在此期间过度使用手机、沉迷手机,会带来成长学习、财物保管、安全管理及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的负面影响。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请全体学生及家长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1、严禁学生携带手机入校,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普通功能机或其它通讯工具均包含在内,可以上网的功能型电话手表、iPAD及其它PAD设备等同于手机对待。

2、为方便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如家长有事找学生,请家长直接拨打班主任或科任教师电话,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师代为转告。如有急事发生,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应第一时间主动联系家长。

3、若有极特殊情况,必须携带电子产品进校,务必先与班主任联系,班主任同意后方可携带,入校后第一时间将手机上交班主任处保管,使用时去班主任处领取,使用完毕后立即归还班主任继续保管,班主任属按需进行手机保管,不承担遗失、损坏等责任。

4、学校提供了必要的学生家长沟通渠道,除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联系外,校区门卫室均配备座机电话,学生有急事可立即联络家长。

让孩子健康成长,教育孩子成才,这是每个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愿望和责任。因此,我们真诚地希望家长能够理解和支持学校的工作,积极配合学校教育,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让孩子专注学业,把手机留在家里,把心思放在校园。

XXX市XXX区XXX小学校

篇十:小学关于手机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

您好!

全国首部专项立法规范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地方性法规——《福建省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的规定》已经于9月1日正式施行。《规定》明确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携带手机(包括电话手表)进入课堂。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为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还学校安静的读书环境,现将和我校关于禁止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要求告知如下,敬请各位家长认真阅读,并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相关工作。

图片

一、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

1

不良信息泛滥,不利健康成长

过度使用手机,不仅会造成孩子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使他们变得烦躁不安,抑郁寡欢,甚至手机没电、信号减弱等情况,也会让他们产生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这些都是“手机中毒综合症”的表现。调查发现,学生一旦将手机带入学校,就会想方设法在教室偷偷使用,这样会严重影响听课质量和睡眠。网络游戏、不良网页、行骗短信、涉黄涉赌等,让心智尚未成熟且无社会经验的孩子,很容易上当受骗,或是陷入不良信息泥潭无法自拔,影响健康成长。

2

过度依赖手机,亲情疏远缺失

有的孩子甚至利用手机在网上直接搜索习题答案和作文范文,丧失了学习与思考的主动性,养成了依赖思想。同时陪伴家人、做力所能及家务等时间减少。加之部分留守孩子,没有父母在身边监管,只由家中老人照顾,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家庭教育不到位,亲情逐渐疏远缺失。

3

炫耀攀比盛行,助长不良风

手机档次高低助长学生间的攀比之风,影响校园风气。没有手机的孩子更是找出若干理由,要求家长为之配备手机,增添家庭的经济负担。有的孩子为了支付高额的手机通讯费用或游戏充值,甚至会走上借贷或犯罪的道路。

二、学校关于手机管理的措施

1

家校形成共识

学校将通过班级微信群和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广泛宣传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和教育部关于手机管理的通知,使学校、学生、家庭三方就校园禁用手机达成共识。

2

学生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学生如不慎将手机带入校园,进校后在第一时间将手机交由班主任统一保管和报备,禁止带入课堂。

3

确保家校联系畅通

学生如需联系家长,可在经过老师允许的情况下,使用教师手机。学生家长如需联系学生,可通过微信、拨打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电话等方式。

4

召开班队会

教导处组织召开班主任会议,强调手机管理工作,各班召开“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主题班会,师生共同学习教育部印发的通知。

三、作为家长,我们可以这么做

1

教育引导多沟通

家长要多与孩子陪伴,要积极培养孩子其他健康的兴趣爱好,防止在手机管理过程中出现粗暴行为,坚决避免发生极端事件。要悉心与孩子沟通,形成“计划+约定”模式,将手机化成孩子成长的利器。

2

“疏”“堵”结合巧管理

家长要明确规定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及使用目的,引导孩子在家适当使用手机获取网络知识,分享学习心得;指导下载资源丰富的学习软件,让孩子把玩手机用在正道上。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进行一次“平等谈判”,谈妥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段、内容以及违反后果,签订“使用手机协议”。白纸黑字,可以省去家长不少苦口婆心。

3

榜样引领有情趣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切忌自身沉溺于手机和网络,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家长要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生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特长,如球类运动、乐器、书法等;节假日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预防孩子沉迷于手机,也可以帮助孩子培养生活情趣,获得成就感,促进孩子健康发展,让孩子感到生活中的小美好不只有手机。

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责任,希望各位家长朋友和学校一起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同时也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请让孩子把手机留在家里由家长加强对手机监管,让孩子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学习。

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感谢各位家长朋友的理解与支持!

XXX市XXX中心小学

2022年9月9日

篇十一:小学关于手机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

您好!

手机是科技进步的产物,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然而,由于部分手机网络传播不良和低俗信息,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弊端已显得十分突出,影响了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督促学生科学使用手机,特做以下告知。

1、有限带入校园

原则上,各学生不得将个人手机(电话手表)带入校园。如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并向学校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自觉将手机交由班主任统一保管。

2、细化管理措施

学校根据所制定方案将学生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各班配置一个置物箱标明班级;学生手机粘贴标签标明班级、姓名;统一放于班级由各班主任管理、发放。

同时,学校通过设立公共电话或IC卡电话,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原则上,上课期间家长不打电话找孩子,特别重要事情可通过打电话、留信息等方式先与班主任联系)。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3、加强教育引导

学校将通过国旗下讲话、开学第一课、班队会课、晨会课、心理辅导、五项评比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并能积极配合学校的管理,尽量不带手机进校园或自觉将手机交由学校管理,学校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

4、做好家校沟通

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手机的管理,遵从学校的管理办法,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5、强化督导检查

学校领导小组成员会经常深入各年段班级,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篇十二:小学关于手机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手机日益普及,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部分学生视力下降、沉迷于网络和游戏等问题,给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号)等文件要求,希望您与我们协同合作,做到以下几点:

重监管,多引导

请您履行监护人职责,将加强网络行为监管及预防孩子沉迷网络和游戏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孩子限时、安全、理性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学习使用文明、健康的网络语言。请不要让您的孩子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请您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进校后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请您配合学校,主动和老师交流,共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重亲情,多交流

请您积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多一些陪伴,走进孩子心灵,增进亲子感情,防止孩子因为情感缺失等原因而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游戏。请您鼓励孩子锻炼身体,指导孩子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学习习惯,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调适心理,及时化解各种心理问题。

重表率,多引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请您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建议您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管理家庭公约,科学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不要暴力打压。

尊敬的家长朋友,让孩子健康成长,教育孩子成才,这是每个家长与教师的共同愿望和责任。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关心中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XXXXXX小学(宣)

20XX年12月6日

篇十三:小学关于手机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感谢您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孩子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配合。

近日,教育部印发的文件中提出“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为全面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形成小学生手机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XXX县实验小学拟发《关于学生手机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希望广大家长极力配合学校落实此项工作。”

手机本是方便沟通联系的工具,现实中却成了一些孩子沉迷的“游戏机”“聊天器”“手中宝”。尤其在春节期间,学生以手机搜题、作业打卡为由,长时间打游戏、上网、刷视频、看电子书、QQ和微信聊天等,给儿童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另外,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很多身体机能还不健全,手机辐射危害学生发育,影响身体健康。个别学生利用手机结交、联系社会不良青年,甚至误入歧途。抓好小学生手机管理,做好预防小学生过早近视、沉迷网络和游戏教育引导工作,事关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鉴于此,我校再次对小学生手机管理作出明确规定,家长不得给孩子购买智能手机,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将手机带入校园。为把相关要求落到实处,学校特向您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监督管理

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情况要承担起监督的职责,希望广大家长能够行动起来,监督孩子使用手机情况。同时加强与学校及班主任、科任教师的沟通与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状况。不要为孩子配备手机,如必须配备也只能给孩子准备只限于接打电话功能的电话手表。

2、加强沟通引导

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心理健康,防止孩子因为情感缺失等原因而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游戏。在对孩子的手机管理问题上,应以教育引导为主,“疏堵”结合。多与孩子陪伴,要积极培养孩子其他健康的兴趣爱好,防止在手机管理过程中出现“打、骂、摔”等粗暴行为,坚决避免发生极端事件。

3、培养课外兴趣

家长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特长,如球类运动、乐器、书法等;节假日可以让孩子锻炼身体或参加公益活动。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预防孩子沉迷于手机,也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4、形成榜样引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切忌自身沉溺于手机和网络,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家长要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生活,指导孩子合理作息,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绿色上网,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网络游戏沉迷和不当行为。

希望家长以身作则,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配合学校做好相关工作:

图片

1、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家长如急需联系学生,可直接联系班主任。

2、学生因特殊原因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由家长向班主任书面提出申请,经审批同意后方可携带手机入校。入校后应立即将手机交由班主任统一保管,禁止带入其他场所。

3、凡发现学生未经允许带手机入校,无论是否使用,学校将立即收缴,由班主任统一保管,并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

4、学生携带电话手表入校的不得在课堂内使用,一经发现立即收缴代管。

尊敬的家长,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生活学习氛围,学校特致信家长,请您在收到并阅读完此函后,能理解、支持并配合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最终使孩子放下手机,努力学习,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感谢您的支持,谢谢合作!

篇十四:小学关于手机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您们好!

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原则上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禁止学生将手机等电子设备带入课堂。手机等电子设备进入校园,在方便家长联系孩子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以及孩子的成长带来了诸多弊端。为了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更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根据《通知》精神。即日起,我校将对学生携带手机等电子设备入校作出如下规定。相关内容如下:(本规定所指的手机包含手机、平板电脑、电话手表等电子设备)

1、原则上学生不得将手机等电子设备带入校园。学生在上学期间学生如需联系家长可通过学校门卫室的办公电话、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帮助联系,家长也可通过班主任联系学生。

2、确有需要在学校使用手机的学生需在家长签字同意后,向班主任提出书面申请,由班主任向家长确认,并且向班主任报备手机号码等存档。经同意携带手机的同学,需按规定使用手机。

3、经允许带手机进校园的同学,上课期间需将手机放在班主任处统一保管。凡发现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学校将对其批评教育,手机由班主任统一保管至当天下午放学由家长来校领取。对屡教不改携带手机进课堂的学生,学校将把手机保管至学期结束,由家长来校领取。

4、在孩子的手机管理问题上,家长应尽量做到用关爱去引导孩子,避免在过程中出现“打、骂、摔”等粗暴行为。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课外兴趣,如体育运动、乐器、书法绘画等;节假日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户外锻炼、寻访文化古迹、参观博物馆、科技馆,或带着参加社区公益活动。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减少孩子对手机的依赖。

5、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在模仿我们大人。所以在手机管理这一问题上,我们家长也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

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努力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督促和管理,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XXX岗区第十五小学

学生发展中心

篇十五:小学关于手机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

您好!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健康。为切实保护学生视力,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管理环境,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第五小学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办法》,敬请各位家长认真阅读,并配合学校做好相关工作。

基本原则

正面教育、及时引导;教育为主、处理为辅;保护合法权利、尊重学生人格;强化家校共育、校内校外并重。

管理细则

1、学校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含IPAD,MP4、智能电话手表、游戏机等电子产品,以下称手机)以及手机附属设备(充电器、充电宝、耳机等)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

2、如果学生有急事需要联系家长,可以借用学校公用电话(门卫室)、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手机;如家长有事找学生,请家长直接拨打班主任或其他教师电话,由教师代为转告。如有急事发生,教师会主动联系家长。

3、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在校园使用手机,家长需要提前填写书面申请书,交班主任老师审核同意,报德育处备案,方可带手机进校。入校后第一时间将手机交至班主任处保管,需要使用的时候再到班主任领取,使用完毕后立即交班主任继续保管,并在放学后还给学生。

4、如发现学生在校期间,未经允许使用手机,班主任老师有权将学生手机收缴代管并及时告知家长;其他学校管理人员、任课老师、教职工发现学生使用手机,有权询问情况,并及时将情况通报给班主任。

5、学校教师对违规使用手机的学生,要立即当场制止,进行批评教育,并视违规严重情况由班主任老师向德育处汇报,由领导小组形成最终处理意见。

6、若学生违反规定携带手机入校而造成遗失,责任由学生本人承担。

7、周末或节假日,家长要做好监护管理,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从今天起,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放下手机,重拾一片平静,捧读一本好书,体验一份亲情!让孩子告别手机,还心灵一片净土,还脑海一片绿色,还生活灿烂阳光,还家庭和谐温馨!

XXX市第五小学

2022年9月8日

本文地址:https://www.zuowenzhou.com/zuoweizaiti/huati/1295820.html

  • 标签: 手机 关于 小学 家长 写给家长的一封信作文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小学关于手机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精选15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小学关于手机管理致家长的一封信【精选15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作文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664号-2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