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秋词其一教学反思(精选3篇)作文

秋词其一教学反思(精选3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1.65W 次

篇一:秋词其一教学反思

秋词其一教学反思(精选3篇)

马海昌

上完《秋词》一课,听了专家们的点评,我有所思,亦有所感。

反思这堂课,我认为这堂课的闪光点在于“读”与“写”的结合、“教学”与“训练”的融合。

我认为,“读”是“写”的前提和基础。不将文章读懂、读透,贸然动笔,势必写不出,写不好;对于阅读目标,不分解、不分层,势必增加写作活动的困难;课堂活动不遵循由浅入深的阅读规律,势必造成“写”的无序和无效。“写”是“读”的促进与提升。“写”的内容要从“读”中来,但“写”的过程,又是一个对“读”到的信息不断进行加工重组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写”能够反作用于“读”。这种反作用,体现在对原文进行回读与深入思考,从而使阅读体验有新的发现与收获。所以在这堂课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且分三步走:第一步,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第二步,教学生划分一般七言诗的节奏的方法及该读重音的字词;第三步,在分析整首诗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再读。有了读的过程和思考,再此基础之上进行诗歌内部情感的挖掘。

其次,是训练与教学的融合。课文的训练资源是丰富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用课文做例子来训练能力,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训练效益的最大化。

在文本中,发现有价值的训练“点”是前提。我在研读文本过程中,发现了诗歌中的内容情感及写作手法非常清晰,尤其是这样的手法,值得学习和借鉴;极具“个性化”的情感表达,既是教学内容,也是训练材料。把握训练的契机是关键。这节课,有些训练的契机是预设的,比如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一是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画面;二是通过以上的分析,我认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是我认为秋天里的什么景物胜过春天。

这几个问题预设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连接性和递进关系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不仅拓展了训练的空间,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遗憾的是,对于拓展训练中“《秋词》第二首与本首的比较”这个环节,我没有放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而是作为一个课后的作业进行布置。另外,“演写”环节虽然精彩,却并没有乘胜追击,将这个学习“体验”通过训练而更好的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能力。所以,经过这堂课的反思,我会在今后的课堂中强化训练的整合,而不是“肢解”我们的训练,真正做到“从文本中来”,“到学生中去”。

篇二:秋词其一教学反思

内容摘要: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浩如烟海。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生接触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但是由于古诗词形式及遣词用句等方面与现代汉语相差很大,古诗词成了教学的难点,很多教师对于古诗词教学也颇感乏味,毫无新意。如何活跃古诗词教学的课堂气氛,本文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秋词》的教学反思来谈谈。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课堂气氛,活跃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支奇葩,它以其精炼的语言、丰盛的情感、深远的意蕴,闪烁着语言艺术的光辉,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但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作为老师常常会无从下手。许多教师为了省时省力,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教师们翻译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古诗词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词的新思路:要改变只教字词,落实翻译的单纯做法;要改变淡化朗读训练或朗读训练粗糙的做法;要改变课堂上学生缺乏“品读与欣赏”的实践活动的做法;要在努力落实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新”“美”“活”“丰”的教学原则上多下功夫。近年来,本人就对古诗词教学中的“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自己的课堂上加以实践探索,几次公开课的磨课经历让我对古诗词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本人就结合自身的经历,以《秋词》的教学反思为例,谈谈本人一些初浅的体会与做法:

一、以兴趣为纲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十分常重要,它可使学生对学习全神贯注、孜孜以求并乐此不疲,成为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活跃古诗词教学课堂气氛的前提,需要老师去激发。如果老师不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一味的交给学生知识,学生又怎么会有兴趣学习呢?又如何去谈活跃课堂气氛呢?这就要求老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有好的方法。如一个有趣的小游戏,一个好的导入等等,如果这些方法、手段运用恰当的话,就很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活跃古诗词教学的课堂气氛。

(一)、让游戏回归课堂。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刚上课时心理处于紧张消极状态。这个时候,不如来一个简单有趣的小游戏,让同学们放松一下心情,而且这个环节可以马上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教学《秋词》时,我在课前展开了一场精彩的班级诗词大会——飞花令。这场飞花令以“秋”为令牌,说出带有“秋”字的诗句词,5秒为限,回答出进入下一轮,回答不出则被淘汰,直到选出最终的胜利者。我在课前给同学们发了导学案,让同学们对“秋”的诗句早做准备。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在游戏中拓展了秋的诗句。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了游戏,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对台上同学说的重复诗句进行提醒,老师协助游戏的顺利进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前的课堂气氛。

(二)、让导语更加精彩。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始对整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导入语的设计是老师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传统课堂结构的开场白常常是:“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新课,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等模式。这种导入语过于简单、传统,很难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难以活跃课堂气氛。只有教师精心设计导入环节,精心设计导入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我根据《秋词》的前两句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将古人的“悲秋”和诗人的“颂秋”进行了一个对比导入环节。先让学生领悟自古以来的诗人常“悲秋”,结合我们以前所学过“悲秋”的词《天净沙·秋思》,再配上一幅凄冷、萧条的景象图,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领悟到秋天的悲凉;又选取了几幅美丽的秋景图,让学生感悟到秋天的美丽,从而引入赞秋的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不仅复习了旧知,还顺利地导入了新课,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导入环节的课堂气氛。

二、以朗读为线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朗读。对于古诗文,由于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大量的时间放在对字、词、句的讲解,在讲述内容前,模范式地读一两遍课文,没有发挥朗读的作用。其实,对于古诗文中的字词,有些比较简单,只需要多读几遍,意思就能明白。那么朗读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男女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等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能够活跃古诗词教学的课堂气氛。

(一)、让形式更加多样。

多种形式的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读中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从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从读中受到启发。

如本人在设计《秋词》中,利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首先是听名家朗诵,让学生划好这首诗的节奏,停顿;其次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然后请个别同学来朗读,评价生的朗诵水平;再是师生合作读,第一遍我读诗句的后三个字,学生读前四个字,第二遍反过来,我读前四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第三遍,我读题目和诗人,学生读整一首诗。通过反反复复的朗读,学生更好的理解《秋词》的诗意,同时也将老师和学生融为了一体,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整一个课堂氛围都非常的融洽。

(二)、让竞赛调动气氛。

朗诵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加强青少年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朗诵有助于树立青少年的自信心,锻炼自己的勇气和胆量;朗诵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综合艺术素质,可以使自己得到多方面的熏陶和培养。古诗词教学利用朗诵比赛的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孩子的方方面面。

我在《秋词》的教学中,设计了朗诵比赛这一环节。全班分为三大组,三个大组自由发挥,参加朗诵比赛。第一大组从《秋词》的写作背景着手,引入《秋词》的朗诵;第二大组从悲秋的诗句着手,进行了一个对比诵读;第三大组配乐朗诵《秋词》,对《秋词》其二进行了拓展。前两个大组的朗诵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参与人员较多,表现力极强,表演风趣幽默,后一组虽然人数较少,但是朗诵配有音乐,朗读感情到位,极具有感染力。通过进行朗诵比赛这一环节,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培养锻炼了学生,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以学生为本

教育学指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学生是学习和认识活动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知识经验的获得,还是智力、能力的发展,教师都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以学生为主体其实就是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化到“我要学”。只有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才有气氛,课堂才有活跃的氛围。

(一)、让引导拓展思维。

教学原理认为:“语文教学不该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而应该使学生成为教学实践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自身活动来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要从传统的“教师角色”中走出来。也就是要求老师不要单纯做一个传授者,更要做一个引导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我在《秋词》的教学中,设计了鉴赏古诗词这一环节,我善于引导学生鉴赏古诗,首先要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我在设计《秋词》的导学案中,已经让他们提前回顾了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但有同学答道知诗人、解诗题等学习古诗的方法,这是不一样的。我总结归纳了鉴赏古诗词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讨论。用“鹤排云而上”的视频让学生体会鹤的意象美和意境美,引导学生明白“鹤”其实就是指诗人自己,从而引导“排云”,其实就是排除重重困难,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的情怀。除此之外,我还讲解了刘禹锡的一生,通过刘禹锡生平故事的小视频,让学生对刘禹锡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使学生更加能领悟到刘禹锡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奋发向上的情怀,真不愧为一代诗豪!

(二)、让合作成为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方法的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到规律,形成概念,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型和学习方法的结构。可见,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能力都得到了加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主动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在《秋词》的设计中,我交给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后,让学生利用我传授的方法进行一个合作探究,同学们展开了精彩的讨论环节,活跃了整一个课堂气氛。但有遗憾的地方,我没有积极引导好小组的合作力量,在孩子回答问题后,没有询问孩子是个人的想法,还是小组讨论的结果,这是一个缺陷,下次应当改正。

四、以激励为辅

表扬学生如沐春风,在课堂教学中,我总不忘表扬学生,并且给予学生一点点小小的奖励,让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认可的同时,获得收获的果实,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活跃了整一个课堂。

在《秋词》的教学中,我用古代皇帝的“赏”字贯穿整一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古诗词的教学增加了趣味性。

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老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不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朗读,多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古诗词教学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篇三:秋词其一教学反思

反思这堂课,我认为这堂课的闪光点在于“读”与“写”的结合、“教学”与“训练”的融合。

我认为,“读”是“写”的前提和基础。不将文章读懂、读透,贸然动笔,势必写不出,写不好;对于阅读目标,不分解、不分层,势必增加写作活动的困难;课堂活动不遵循由浅入深的阅读规律,势必造成“写”的无序和无效。“写”是“读”的促进与提升。“写”的内容要从“读”中来,但“写”的过程,又是一个对“读”到的信息不断进行加工重组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写”能够反作用于“读”。这种反作用,体现在对原文进行回读与深入思考,从而使阅读体验有新的发现与收获。所以在这堂课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且分三步走:第一步,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第二步,教学生划分一般七言诗的节奏的方法及该读重音的字词;第三步,在分析整首诗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再读。有了读的过程和思考,再此基础之上进行诗歌内部情感的挖掘。

其次,是训练与教学的融合。课文的训练资源是丰富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用课文做例子来训练能力,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训练效益的最大化。

在文本中,发现有价值的训练“点”是前提。我在研读文本过程中,发现了诗歌中的内容情感及写作手法非常清晰,尤其是这样的手法,值得学习和借鉴;极具“个性化”的情感表达,既是教学内容,也是训练材料。把握训练的契机是关键。这节课,有些训练的契机是预设的,比如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一是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画面;二是通过以上的分析,我认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是我认为秋天里的什么景物胜过春天。

这几个问题预设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连接性和递进关系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不仅拓展了训练的空间,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遗憾的是,对于拓展训练中“《秋词》第二首与本首的比较”这个环节,我没有放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而是作为一个课后的作业进行布置。另外,“演写”环节虽然精彩,却并没有乘胜追击,将这个学习“体验”通过训练而更好的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能力。所以,经过这堂课的反思,我会在今后的课堂中强化训练的整合,而不是“肢解”我们的训练,真正做到“从文本中来”,“到学生中去”。

本文地址:https://www.zuowenzhou.com/chuzhong/zhongkao/1227544.html

  • 标签: 精选 秋词 教学 反思 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秋词其一教学反思(精选3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秋词其一教学反思(精选3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作文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664号-2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