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作文载体作文 > 话题作文 > 关于杨姓的研究报告(通用10篇)作文

关于杨姓的研究报告(通用10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7K 次

篇一:关于杨姓的研究报告

关于杨姓的研究报告(通用10篇)作文

一、问题的提出

我发现我的同学、老师、邻居有很多姓“赵”的。我想知道“赵”姓是怎么来的?“赵”为什么是百家姓的第一个?我国人口姓“赵”的总个数排名第几?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或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上网查阅

4、其他办法

三、资料整理

赵氏的来源得从大禹治水的五帝时代说起。在周穆王时期,伯益的后裔造父在徐偃王之乱中平定天下,因此立了大功。周穆王为了奖赏他,就封造父在造成。造父子孙就以封邑名为姓氏。自此之后,中国大地上便有了赵姓,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所以造父是赵姓的始祖。

《百家姓》是宋朝初年编订的,而宋朝是由宋太祖赵匡胤创立的,国姓即为赵,所以《百家姓》中赵居首位。姓赵——排名第七,占全国汉族人口的2。29%=27500000人。

四、研究结论

1、我知道了,赵姓是从五帝时代有的,它的始祖是造父。

2、我知道了《百家姓》是宋朝初年编订的,因为宋朝是赵匡胤创立的,所以《百家姓》的第一个姓氏是赵。

3、我还知道了,目前我国姓“赵”的人口数量排名第七,有27500000人姓赵。

篇二:关于杨姓的研究报告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历史,现存最早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是商代的甲骨文。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

在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展了一次关于汉字的研究。

活动一:关于“杨”姓的历史和现状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杨,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杨。“杨”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杨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杨”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杨”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

2、百度搜索。

3、询问身边的人。

三、资料整理

四、研究结论

1、杨姓是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南吴的国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

2、历史上“杨”姓名人辈出。有东汉时期名臣杨震、隋文帝杨坚、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杨玉环、南宋著名文学家杨万里。

3、杨姓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占全国人口的3。08%。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

活动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活动三:自己制作印章

汉字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我爱汉字,爱这个拥有魅力的文字语言!

篇三:关于杨姓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发现从出,我们从小被冠姓氏,在老师的课堂上,我学习到了许多姓氏,例如黄姓、李姓、雷姓……还有没听说过的姓氏,让我开始对姓氏感兴趣,想要了解自己姓氏的来源,了解“杨”姓历史和现状。

二、调查方法

1、查找网页

2、翻阅书籍

3、询问父母

三、”杨”姓的古今

杨姓的”古”

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1、源自姬姓

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有三种说法,其源均为周朝王室。

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源于周宣王子长父。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

源于晋武公子伯侨。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2、源自扬姓

古时杨扬不分,以邑为氏。

3、源于改姓而来

改杨姓,主要由同源、避难、避仇、收养、过继、赐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构成。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

得姓始祖

杨伯侨,又名文实,献公之弟。周襄王念其先人功勋,仍封伯侨于杨,为杨侯,承继乃祖爵位,谥贤敬。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杨坚鲜卑小字为那罗延(金刚不坏),杨姓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的。后杨坚掌权后恢复汉姓“杨”。

杨坚在位期间,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厥,被尊为“圣人可汗”;内政方面,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

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1978年所著中《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第82位。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20000多首,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诗歌创造了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著有《诚斋集》等,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还有

杨守敬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

杨起隆清代康熙初年起义军首领等

杨姓的”今”

2017年杨姓人口3700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云南三省;这四省杨姓人口数量大约占全国杨姓总人口的30%。

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特级航天员,出生于辽宁葫芦岛市,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他是中国第一代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9时,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

杨深秀,杨锐[戊戌六君子]

杨绛[著名女作家]等等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毕业于芝加哥大学,世界著名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为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研究结果

“杨”姓历史悠久,是中国十大姓氏之一,分布广,有许多古代历史名人和现代名人,值得我们学习。

篇四:关于杨姓的研究报告

—、问题的提出

我们五(2)班有好几个同学姓李,我的同桌就是其中一个。今天,我从语文课本上看到了《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我觉这份研究报告非常有意思,所以我现在也对姓“李”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1、在家或在书店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报刊,了解“李”姓的起源和“李”姓的历史名人。

2、在手机或电脑上网浏览,了解“李”姓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3、通过询问他人,得到想要的回答。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1、书籍、报刊来源,据说:“李”姓的人大多数都是名人,如:李白、李时珍、李大钊……

2、据统计,目前全国“李”姓人口总数已超过一亿。

3、传说“李”姓直接来源是商朝官名,外族的改姓也是来源之一。

四、研究结论

1、在历史中,有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李耳,战国时期的水利专家李冰,唐太宗李世民等等。我们为“李”姓祖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2、李源出于赢姓。据古资料显示,李姓是赢姓颛顼的后商。相传上古帝尧时,担任大理(司法长官)职务的皋陶的子孙世袭大理的职务,一直经历了虞、夏、商三代,被人称为理氏。

3、“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据统计,全国“李”姓人口总数已超过一亿。

篇五:关于杨姓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的同学姓杨,听爸爸妈妈说,姓氏是一种很深奥的文化,但我并不了解。于是,我对杨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

2、阅读相关报刊、教科书。

3、上网浏览

三、资料整理

1、杨氏的起源

杨氏据说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南吴的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

2、历史上的杨姓名人

杨朱、杨雄、杨震、杨坚、杨素、杨广、杨万里……

3、杨姓的发源地

杨姓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内。春秋时杨为晋所灭,杨姓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河南。

4、杨姓的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杨姓大约有2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7%,排在王、李、张、赵、陈之后,为宋朝第7大姓。杨姓第一大省是四川。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四川、陕西、山西,这三省杨姓大约占全国杨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河南、河北、湖南,这三省的杨姓又集中了20%。全国形成了以川湘、陕晋、冀豫为中心的三大块杨姓聚集地。

四、研究结论

1、杨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位,约有人口400万,占全球的3。08%。

2、杨姓不管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杨姓遍布许多国家和地区,光是宗谱就有一百来卷。

篇六:关于杨姓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杨,杨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杨姓的名人有哪些?现在杨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我对杨姓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的方法

三、资料整理

1、杨姓的来源:源于周宣王子长父,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天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期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为杨姓。

2、杨姓的历史人物:

1、杨子:即杨朱,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

2、杨雄:西汉著名文学家。

3、杨敞:西汉丞相。

4、杨震:东汉著名文学家。

5、杨玉环:唐玄宗的宠妃。

6、杨万里:南宋诗人、文学家。

7、杨时:南宋思想家、洛学家。

3、杨姓的现状:杨姓为中国第六大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约有400万杨姓生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十六。

四、杨姓的结论

1、我国杨姓源远流长,杨姓的发源也在今山西省汾水中游霍县一带,后来繁衍分布至今河南境内,成为后世杨姓发展的主流。

2、在历史长河中杨姓人才辈出。有北宋名将杨震,唐玄宗宠妃物玉环,唐代著名诗人杨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以及诺贝尔物理获得者杨振宇。

3、杨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位,约有人口400万,占全国的3。08%。

4、杨姓不管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杨姓遍布许多个国家和地区,光是宗谱就有一百来卷,我为自己是一个杨姓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篇七:关于杨姓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好多同学姓刘,我也姓刘。“刘”姓是怎么来的呢?全国“刘”姓大概有多少人?“刘”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几?历史上“刘”姓的名人有哪些?“刘”姓的现状是怎么样的?这些问题,让我很好奇。所以我对“刘”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深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去图书馆查阅有关“刘”姓的历史书籍。

2、上网搜集有关“刘”姓的资料。

3、询问爸爸妈妈关于“刘”姓的由来和历史。

三、资料整理

1、“刘”姓的来源

我查阅了相关书籍,《百家姓》、《中国姓氏》、《史记》等等,我还上网浏览了百度百科,查阅相关资料。刘姓,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因此刘累为“刘”姓的始祖。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刘”姓成为汉室宗亲。然后,使得“刘”姓贵族遍布于大江南北,成为当时第一大姓。后来又出现了外族改姓“刘”,皇帝赐姓“刘”等。在宋版的《百家姓》中,“刘”姓排名第252位。

2、“刘”姓的名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刘”姓历代名人1574名,占总名人数的3。46%,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四位。在历代帝王录上,“刘”姓以66位帝王而独占鳌头,领诸姓氏之先。“刘”姓的历史名人有:西汉的建立者、政治家汉高祖刘邦,“文景之治”的创立者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政治家、战略家“汉武盛世”的创立者汉武帝刘彻,东汉的建立者汉光武帝刘秀,西汉文学家、目录学家刘向,三国时期蜀国建立者刘备,南北朝时期宋的建立者刘裕,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南朝梁文艺理论批评家刘勰,唐朝文学家、诗人刘禹锡,清代书画家刘墉等,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军事家、元帅刘伯承,陕北红军将领刘志丹,革命烈士刘胡兰等。

3、“刘”姓的现状

2013年4月,据新华社电文公布显示,“刘”姓人口将近7000万,占全国人口5。34%,在王、李、张之后排第四位。“刘”姓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地区,主要集中于东北、四川、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西太原地区。此外,湖北荆襄地区、湖南长沙地区、江西九江地区也有刘姓望族。2022年1月,据公安部公布的全国姓名报告中,“刘”姓最多的省份是山东。

四、研究结论

1、“刘”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历史悠久的姓氏。

2、历史上的“刘”姓名人辈出,在各个历史时期和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3、在2013年的全国姓名报告中,“刘”姓的人口总数已近7000万,为全国第四大姓。

篇八:关于杨姓的研究报告

张津韬

居《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黃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书籍、子孙赐张氏。”这支张氏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发源于尹城国,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祠,其后望族也出于这一带姓张的名人有张飞、张骞、张衡、张仲景、张九龄等等。据统计,目前张姓人口总数近亿。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像张姓这样的大姓氏,也该有家乘、谱牒的修撰,只是因为时间久远,没有能保留下来。现在我们可的讲述以考知的张姓家乘、谱牒,有唐朝人

篇九:关于杨姓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提出

我姓“张”,我的爸妈也姓张,我的同学朋友还有很多人姓“张”。前天,我做了一个关于“张”字的字体演变小报,我对“张”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我从课本上看到了《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我就也想做一个调查和研究,写一份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张姓历史名人。

2、通过上网浏览,了解张姓的来源。

3、通过询问师长、上网搜集等多种途径,了解张姓人口数量。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张姓的来源:张姓主要源自姬姓及改姓等。张挥为改姓始祖。历史上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255年—314年)建文前凉国。它是宋朝第三大姓。元朝、明朝第二大姓。

2、张姓的名人:张良、张飞、张塞、张自忠、张仲景等。

3、张姓人口: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全国共十三亿人口,然而在这十三亿人口中,有5个姓就占了4亿人口,其中张姓占7。07%,有95800000人。张姓是我国分布很广、人口众多的姓氏之一,尤以山东、河南、四川等身份最多。

4、张姓族谱:湖南长沙上张氏族谱十二卷,张氏族谱六卷,江苏扬州交台张氏迁邵迫支谱六卷。

四、结论

1、张姓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第一大姓,族大支繁。张姓中有43个望族,在所有姓中无与匹敌。

2、张姓拥有丰富的文化。张的本义是“使弓弦拉开”,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与驰相对。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义。张,也是星名,属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状似弓。张是擅长制造弓前的氏族崇拜的天像图腾进而成氏名、地名、姓氏。

3、张姓人才辈出,有运筹帷幄的张良,冠夺三军的张飞等人。

篇十:关于杨姓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孙”姓在历史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姓氏,历代的伟人名士辈出。我一直想知道“孙”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有哪些“孙”姓名人?“孙”姓在我国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带着以上几个问题,我对“孙”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些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去图书馆查阅有关“孙”姓的历史书籍。

2、上网搜集有关“孙”姓的资料。

3、询问家长关于“孙”姓的由来和历史。

三、资料整理

1、“孙”姓的来源

根据《姓纂》的记载,“孙”姓最早的祖先是周文王。周文王的第8个儿子康叔,被封于卫。传到卫武公的时候,武公的儿子惠孙做了卫国的上卿,惠孙的这一支,就拿“孙”字当作了他们的姓氏。当时的卫国,就是现在山西太原一带。《姓纂》的这一段考据,已被后世所共认,“孙”姓的祖先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后来,又出现了外族改姓“孙”,皇帝赐姓“孙”等情况。在宋版的《百家姓》中,“孙”姓排名第3位。

2、“孙”姓的历史名人

(1)孙书:齐国大夫、将军,伐莒名将。公元前523年率师伐莒立功,名显齐邦,被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为乐安孙氏始祖。

(2)孙阳:春秋秦穆公时的人。“伯乐”是他的字,以善于相马闻名。后世人们常把具有赏识人才眼力的人比作“伯乐”,而把有用的人才比作“千里马”。

(3)孙武:春秋末期伟大军事家。山东广饶人,孙书的嫡孙。编撰《孙子兵法》,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名言。被古今中外奉为“兵家之祖”。孙武的后代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4)孙权: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孙吴开国皇帝,相传为孙武的后裔。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其父孙坚为东汉末年将领,三国孙吴政权的奠基人。

(5)孙思邈:唐朝杰出的医学家,被后人尊为“药王”,著有《千金方》,被誉为我国古代的医学百科全书。一生注重医学道德修养,救死扶伤,是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相结合的典范。

(6)孙中山: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创始人。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推翻了清王朝,最先喊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振兴中华”的口号,为国民革命运动奉献了毕生精力。

“孙”姓名人数不胜数,此处就不一一介绍了。

3、“孙”姓的现状

截止到2012年,“孙”姓的人口已达1848万,为全国第12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54。“孙”氏在国内分布很广泛,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区都有“孙”姓分布。其中以东北三省,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为多。2022年1月,公安部发布的全国姓名报告中公布,“孙”姓分布最多的省份是山东。

四、研究结论

1、“孙”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历史悠久的姓氏。

2、历史上的“孙”姓名人辈出,在各个历史时期和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3、迄今,“孙”姓的人口总数已达1848万,为全国第12大姓。

本文地址:https://www.zuowenzhou.com/zuoweizaiti/huati/1353277.html

  • 标签: 杨姓 报告 关于杨姓的研究报告 通用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关于杨姓的研究报告(通用10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关于杨姓的研究报告(通用10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作文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664号-2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