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作文载体作文 > 话题作文 > 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精选11篇)作文

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精选11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2.97W 次

篇一: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精选11篇)

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标》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比,在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和增加,新课标更加强调素养指引、问题导向、情境创设,辅助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变化:

一、艺术核心素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素养提升。艺术课标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确定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标志着初中美术课程也正式跨入核心素养时代。并且提出在课程的设计思路中要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关注核心素养,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评价量规都与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形成由“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总目标—美术学科分段目标—美术学科课程目标”的递进。

二、改变课程设置安排,注重知识与学段衔接。首先艺术课标由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课程组成,五门学科共同组成艺术学科;同时在8~9年级的课程安排上,引导学生在五门学科中选择2门进行学习,更好地与高中模块课相衔接。

三、任务驱动的目标设置,注重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新课标的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设计与学生经验、社会现实和当地文化资源相关联的情境与任务”,意图通过更多的真实性任务、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身边的事件、结合现实生活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在真实情境的任务创设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四、学科内容选择更融合,注重知识的有机整合。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重视知识的内在关联,加强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提倡将美术学科内部知识的融合、与其他姊妹学科知识融合、与社会学科知识融合,通过将知识进行整合能够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联系和建构,并形成深层次联结,实现从知识、技能的掌握到意义建构的发展,提升综合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层级提升,注重素养导向的评价方式。2011年版的美术课标中的评价建议更多的关注于课程的评价,关注美术学科的评价,而2022年新版艺术课标在教学评价中提出坚持素养导向、坚持以评促学,这种评价一方面关注学生掌握艺术知识、技能的情况,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整体的素养,为学生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发展“保驾护航”。

篇二: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从美术学科来看,新课标里明确提高了艺术学科的比例,我们作为未来的美术老师,应该看清背后的含义。我们应该弄清楚我们的定位,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怎么学。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美术地位变高了,我们与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的主科一样,我们要与传统的主科老师争锋。基于尹少淳老师对新课标作出的解读:“音乐、美术学科不可被消解,要保证这两根支撑中国艺术教育大厦的大柱子不倒,同时新三科缠绕其上,最终呈现出融通、跨学科的效果。艺术新课标既有大综合,也有小综合。”我认为,美术老师应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向其他艺术学科学习、取经。老师应该构建的是“未来”课堂,而不在是单一的传统课堂。美术课堂不仅要有学科内的深度,也要有学科间的广度。

篇三: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2022年是美术课程打开崭新篇章的起始年,在众多专家、教授、特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美术课程有了全新的方向、标准和意义。5月4日,在骆玲萍老师的引领下,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共同在线上聆听许多专家关于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的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

几个小时的聆听,我有一些粗浅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1、美术课程的地位逐步上升。从活动大题目就能看出,美术课程最终要求实现美育,以美育人,这是人们在实现物质满足的基础上,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而美术进入中考等政策的落实,也体现了国家教育部对于美术的极大重视。

2、新课标对美术老师是一次挑战、一个升华。在专家们的解读中,不断提到对新时代美术教师的要求,尹少淳教授谈从美术课程到艺术课程,美术老师不能再局限于美术这一方小天地,我们要打开格局,开拓视野。目之所及皆有美,耳听八方美入心,把多元化的艺术进行融合,美术老师的挑战是巨大的,但这也不失为一次机会,有挑战才有动力,这样的动力能让自己升华,我们可以通过看书、学习、实践等,让自己变的多才多艺,这样的老师学生也一定更喜欢,这样的课学生也一定很喜欢。

3、着眼未来。听了钱初熹教授的讲座,感触很深。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很欣赏、喜欢钱教授的这种未来视角和大局观念,我们现在引导孩子们的所有教育目标,就是为了她们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能力,欣赏的能力、感受的能力、实践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的能力、批判的能力等等。

其实在讲座中,有所感触的东西还有很多,但一时之间还未完全消化、理解,我想在新课标的进一步落实中,在课程的具体实践中,我会有更多的体会。也许前路困难重重,但有了美好的愿景,一切克服困难时的辛苦便都是值得。

篇四: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本次培训学习,让我收获很大,感悟很深。让我认识到了我们要从一个美术教师的角色努力向着合作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重在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读透课标,做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的引导者,努力做一名合格的艺术教师。

篇五: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后,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带着期待的心情研读了新课标。研读下来发现新课标更加强调素质指引、问题导向、情景创设,辅助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和学习体会。

一、艺术核心素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素养提升。艺术课标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确定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标志着美术课程也正式跨入核心素养时代。并且提出在课程的设计思路中要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关注核心素养,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评价量规都与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形成由“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总目标—美术学科分段目标—美术学科课程目标”的递进。

二、注重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新课标的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设计与学生经验、社会现实和当地文化资源相关联的情境与任务”,希望通过更多真实性的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身边的事件、结合现实生活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在真实的情境创设中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三、学习内容融洽,注重知识的整合联系。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重视知识的内在关联,提倡将美术学科内部知识融合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通过知识整合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的联系和架构,提升综合能力。

四、评价层级提升,注重素养导向的评价方式。在2011年版美术课标中的评价更多于课程的评价,但是在2022年版艺术课标中提出坚持素养导向、坚持以评促学。这种评价既关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情况,也重视学生的价值观、品格、能力的发展这种整体素养。

对于这次新的课程标准学习,我思考到要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使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意识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形成的全面发展。

篇六: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双减”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课改”接踵而至。2022版新课标如一缕春风扑面而来,给疫情下的教师带来了新鲜的空气。7月4日-5日,根据青岛市教育局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培训要求,结合李沧区“品质课堂”理念以及我校“竞合乐学”教学模式研究,我和小伙伴们共研美术新课标,感受新变化,开启新征程,现就新课标的学习谈谈心得。

一、花开无声,早有暗香来

在教育部最新颁发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中,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应试等内容,坚持“以美育美”的育人理念,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靠谁培养人?”的思考再次摆在我们眼前。其实,青岛市教育局在2018年就提出《青岛市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行动计划,在我看来有很多理念是相似的。

“十个一”项目是指,全市中小学生在学校期间实施一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才能、一本书、一篇日记、一次劳动、一支歌、一首诗、一次演讲、一次研学、一次志愿服务等“十个一”项目。“十个一”项目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为切入点,开启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通过“十个一”项目的实施,让每一位学生立足基础,培养兴趣,开发潜能,养成习惯,受益终身。这些政策和措施都充分说明育人方向中加强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和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的核心素养导向越来越明确。

二、品新课标,研“新”

课标的“新”修订。新的艺术课程标准为艺术人描绘了育人蓝图。它增强了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指导性,为美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师的“新”学习。新课标是教学的航标、是教学的指南针,第一时间熟悉掌握新课标要求是每位教师的责任。

教学的“新”思考。新版美术课程标准的发布,可以说让教育者非常激动。精心耕读这一百多页的细则,不难发现,新版较之老版的修订之大。以美术鉴赏为例,从审美角度看,美术欣赏课程,学生面对的都是图像信息,而不是文本信息,所有要解决的问题都要从图像入手。因观念、维度、材料和技法等差异,图像会呈现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图像会因为形式美原理的运用,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和品味。图像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能反映不同时代和民族的文化特征。所以说,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现在的学习内容、方式均和过去有所不同。经典的美术作品,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若学生对于经典美术作品的鉴赏没有任何感受或者不强烈,则会减弱甚至失去美术学科以美育人、以德树人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倡综合,教学方法重创新

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新课程标准具有导向性、选择性。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例如1-2年级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建议是:教学活动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四、优化评价机制,体现艺术学习特点

坚持创新导向,2022新课程标准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此次新美术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优化了旧版本学科中心的转变。它要求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综合地学习。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和训练学生绘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通过本次解读和学习,也引发了我对今后教学的一些思考。首先教师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力要加强,其次要加强自身对知识的融通与理解。教师要形成良好的课程观,而不仅仅是课堂观。应该更多的开展一些大单元的主题教学,以增强知识的连接、整合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教学中,根据《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的要求和指向,真正体现美术教育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

着眼于未来,美术团队采取积极行动,提升教师学习力,塑造“成长型”教师。这次新美术课标培训会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让我们带着新的理念,向美而行,以美育美。

篇七: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艺术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深刻感受到新课程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共同发展的课堂。不仅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在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所以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艺术体验中提高艺术素养。新课程下的美术课是跨学科、多学科综合的艺术课,美术老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开阔艺术视野,努力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和学生一起成长。

篇八: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在美术的学习中,教师要给学生们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生活,全身心的参与到艺术创作中去,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知世界,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体验创造的喜悦与自我实现的愉悦。

篇九: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期盼美术新课标已久,当看到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新课标》后困惑也很多。今天,通过观看《美术新课标美育新征程》各位专家老师们对新课标的解读报告,解开了我心中关于实践新课标的诸多疑惑,让我更加清晰地明白了“如何教,怎么评”。

艺术核心素养的重点指向,是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体悟,以及思维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的结果导向。这对我们美术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理念转变。应该从注重“教什么”到关注“为什么教”,更加注重关注个性的需求以及与之联系的生活逻辑,从而整体提升元认知教学理念的“大概念”。

其次是素质提升。作为美术老师,我们应该具备美术素养、人文素养、教学素养等。如何才能具备这些素养?关键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课程领导能力,教学创造能力以及美术综合能力等。

再者是评价升级。艺术新课标强调体现艺术学习特点,要求优化评价机制。如何做到教、学、评一致,怎么合理评价?朱敬东老师在报告中,就强调了新课标理念下的评价原则:坚持多主体评价,坚持素养导向,坚持以评促学,重视表现性评价。通过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期末评价三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在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引下,我们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方向,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探索美育新征程。

篇十: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课标是教学的航标、也是教学的指南针,熟悉掌握《2022年版艺术课程标准》(下文称为新课标)是每位学习者的责任。此次课程标准较以前变化极大。正如尹少淳老师所说:“美术课程遭遇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以深化教学改革为突破,强化学科实践,推进育人方式的变革。因此,课标的变化之一是实践育人。新课标倡导在真实丰富的情境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此课标在教学建议和教学提示中大量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如观察、考察、设计、策划、制作、观赏、创造等,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次,新课标坚持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和考试命题建议,将教学重心从“重结果”回到“重过程”。

通过本次对新课标的解读和学习引发了我对今后教学的一些思考。首先教师要加强对新课标的认知和理解,认真研学和开展大单元、项目式等主题教学,以增强知识的连接和整合,同时也要形成良好的课程观,而不仅仅只是课堂观。在教学中,要根据《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的指向和要求,真正体现美术教育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标的颁布,要求我们从一个单纯的美术教师角色向着合作型、创新型教师方向前进,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在未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篇十一: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艺术课程标准》,通过认真研读了解到,文件的内容从指导思想和修订原则出发,以新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为前提基础,确定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的具体内容。现将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坚持立德树人,明确教育任务

《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在前言的培养目标中指出:义务教育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育并举,德育为先。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

二、坚持以美育人,明确设计理念

《艺术课程标准》指出:在艺术教育中,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倾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1、弘扬传统文化

学习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任何国家的教育都离不开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承文化、创新知识、促进人的发展。我们通过教育传承文化,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资源,把优秀的、符合时代的、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给下一代,同时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创造具有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强调坚持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讲好中国故事,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文化成果。

2、注重艺术体验

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通过开展的博物馆课程、研学课程、学校美育文化项目等课程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应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导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体现学科融合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各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功能。

其中关于课程内容结构是这样描述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将美术语言贯穿到每个学习任务中,既体现了不同课型的侧重,又有明确了不同课型之间梯度的关联。不再只是注重知识的掌握,课程以大单元为结构,注重学科联系,提倡跨学科融合。可以看出,跨学科的学习、跨学科的融合,这美术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

三、坚持以生为本,明确设计思路

1、优化课程结构

本次艺术新课程标准最大的亮点就是优化了课程设置,特别注重把握在低年级学习段的兴趣的引导;中高年级学段的兴趣的深化、创造力的培养,美术生活化的关注与个性化的展现;高年级学段艺术实践的加强、交流合作的强化、文化自信的增强。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艺术类课程始终坚持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在授课的过程中重视艺术体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2、聚焦核心素养

《艺术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聚焦核心素养。

在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中指出:我们通过教育传承文化,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资源,把优秀的、符合时代的、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给下一代,同时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创造具有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党的教育方针是建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根本依据和最终落脚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教育方针所确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体化和细化,是将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培养目标转化为对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要求,进而贯穿到各学段,体现在各学科,最终落实到学生身上

艺术学科提炼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四个学科核心素养。这四个素养统摄了《艺术课程标准》中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质量、教科书编写和教学资源开发等课程要素的关键内容。也就是说,《艺术课程标准》中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质量等描述都是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并能找出相应的对应关系。如课标中关于第一学段(1-2年级)学业质量的描述:能从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方面欣赏、评述周边环境中各种自然物与人造物,学会发现、感受、欣赏其中的美。此条对应审美感知;能根据教师提出的主题或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使用美术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1-2件富有创意的平面、立体或动态的美术作品(如绘画、泥塑、定格动画等)。此条对应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

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在艺术课程标准中起到主导和统摄的作用,属于总揽性的表述。艺术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当然,聚焦核心素养,并不是摒弃“三维目标”。相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不仅包括“三维目标”,更强调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对“三维目标”的总结与提升。

3、教学评价的改革

在体现学科特点,优化评价机制中指出:围绕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点,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艺术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评价建议,提出了四个原则:坚持素养导向,坚持以评促学,重视表现性评价,坚持多主体评价。很显然,无论评价的方式、方法和主体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使课堂评价更加全面、科学和合理。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尊重学生选择,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准确制定评价量化等级,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四、坚持创新导向,深化课程改革

1、关注学科大概念

《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大概念”这样的词汇,但在美术学科学习内容中已经采用大概念式的描述。如第一学段关于欣赏·评述类课程学习任务是:欣赏身边的美。“欣赏身边的美”就是学科大概念了,它就是要求学生在观赏周边自然环境中的山水、树木、花草、动物、识别学校或社区公共场所中常见的标识、观赏中外表现儿童生活的美术作品时能感知其形状美、色彩美和肌理美,体会美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之中,理解标识的用途和所传递的信息,能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以及对称、重复等形式原理,欣赏、评述中外儿童美术作品。

同样,3-5年级,提炼了“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表达自己的想法”“装点我们的生活”“学做传统工艺”以及“融入跨学科学习”等5个学科大概念。整个3-5年级都是围绕这5个学科大概念组织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适合不同阶段学生认知发展的表现期望,使学生的艺术素养随着学习阶段的延伸实现连贯一致的进阶发展,最终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当然,理解这些“大概念”不能停留在字面上,需要不断地与各种不同的美术作品的互动、体验和持续理解,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2、体现问题导向探究学习

教师要改变原来以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成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主动学习模式。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通过问题情境为美术学习的切入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应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导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实现主题化单元教学

虽然义务阶段的美术新教材尚未出版发行,但《艺术课程标准》对未来教材的框架却已勾画出蓝图。课标中关于教材编写建议第3条优化组织结构是这样描述的:鼓励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构建艺术教材的框架和内容,突出主题化、生活化、情境化、项目式、任务驱动等新的学习理念和方式。提倡以单元的形式组织学习内容。单元的大小应根据不同的任务、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从整体到细节,处理好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关系,并形成有特色的组织结构。要精心组织和设计学习任务,体现学科综合的理念,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有效提高综合探索和学习迁移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情境中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学习,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型。

从这样的描述中不难看出,主题式、项目式的单元化教学是未来美术的发展方向。

五、坚持不忘初心,加强学习领悟

如何实现美术课标中提出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学科间的知识融合,跨学科间的研究学习,培养适合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正确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为社会培养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具有创造力、想象力、审美能力的新时代接班人是艺术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寻的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新课标的研读,积极参加新课标学习培训的各项活动。明确今后教育教学的方向和重点,彻底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技能”教学为“素养”教学,为适应美术教学的变革,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始终坚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初心。

总之,新《艺术课程标准》的颁布,促进了美术教师理念的更新。理解《艺术课程标准》的精神,也会有一个过程,这个既有学习领悟的过程,也有实践检验的过程,相信,随着新教材的实施,新课程的落实,艺术教育一定会迎来更灿烂的明天。

本文地址:https://www.zuowenzhou.com/zuoweizaiti/huati/1291492.html

  • 标签: 美术 2012新课标作文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精选11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精选11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作文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664号-2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