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作文载体作文 > 话题作文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作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作文

 作者: | 阅读: 1.92W 次

一、学习目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一)通过找中心句,概括文章要点,体会说明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二)通过排序、对比,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二、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语言是我们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通过语言可以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传递给其他人。人类之间有语言,大自然也会有语言。

先来看几则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农谚。大家一起读一读,可以边拍手边读。大家发现非常有趣味性,富有生活气息、泥土气息的,在农民伯伯的眼里,大自然的语言是有声的,可以指导农业生产的。在科学家竺可桢的笔下,大自然会拥有怎样的语言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课题、作者)

(二)理清顺序之条理

1、一整篇:逻辑性

引导语:首先我们结合每一段的中心句快速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快速了解文章重点内容的一个方法就是抓中心句,将一些次要的枝枝叶叶的内容删掉,留下主干部分便是文章的重点了,课前已经让大家预习时过了,下面我们看看大家找得怎么样?

预设:

(1)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2)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3)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4-5)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6)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7)首先是纬度。

(8)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9)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10)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11)此外还有许多方面的意义。

(12)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总结:找完中心句之后,大家发现有一个词反复出现,那就是——物候,作为一篇事理说明文,本文要说明的就是“物候及物候学”的事理。

追问:那么围绕着“物候及物候学”哪些知识呢?

明确:

(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哪些?

(4)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这四项内容的顺序可以互换吗?不可以,逻辑顺序。

PPT出示结构图(全文逻辑)

从现象到本质,再到应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这就是逻辑顺序。

2、一大段:条理性

文章整体有逻辑性,每个部分也是有逻辑的,我们来看到文章的第三部分,决定物候的因素有哪些?作者在写作时要素可以调换顺序吗?

(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1)学生抓住首先,第二等标志性词语,教给学生用标志性词语分析写作顺序的方法;追问11段的标志性词语,明确11段是由主到次的写作顺序。

(2)结合中国地图,明确范围由大到小,由空间到时间的顺序写作,不能调换。

3、几句话:严密性

段落内部(句子、词语)之间也很严密。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候鸟去来、草木荣枯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桃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杏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莺飞草长,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以上文段有4处地方的顺序与课文不一致,请你找出来,并说说这样改可以吗?为什么?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对应下文的花开、布谷鸟来,对应最后的花香鸟语、草长莺飞,不可以换。都是先写植物再写动物。

(2)布谷鸟和花开不可以换,与开头、结尾呼应。

(3)最后的草长莺飞不可以换,与前文对应

(4)桃花、杏花不可以换。农谚:桃花开,杏花败,李子开花卖苔菜。

总结:先写植物再写动物,前后对应;物候顺序;桃花开,杏花败,李子开花卖苔菜。

过渡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遣词造句是非常有条理的,也是非常准确、严密的。而在这准确、严密中,我们发现它还非常生动。请看这一段。

4、字里行间:准确性(生动性)

PPT出示课本第一段。

引导语:请大家从修辞和词语的角度,赏析这一段,批注2-3处。

第1自然段是一个写景段,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文章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四季轮换图。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抓住了四季景物的特征,同时,这一段用词准确生动,例如:“萌发”中的“萌”是幼生、萌动,是生命的最初,“发”是发起、出发,萌发这个词就准确的写出了花草树木,从地底下蠢蠢欲动的萌芽到露出地面的这样一个过程;“次第”的意思是一个接一个,写出花渐渐开放,写出了春天逐渐来临,是一个能够表现发展过程的词语;“载途”形象地表现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过渡总结语:同学们感受到了语言的生动性,分析得很好。其实从词语的角度赏析,我们还会发现,这一段文字用了很多四字短语:草木萌发、冰雪融化……这些优美的词语典雅而又诗意,令人应接不暇,像一个个电影镜头一样表现出四季更替的情况,构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

下面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诗意、典雅,读出生动、优美。

男(春、秋)女(夏、冬)对读,最后齐读。

过渡语:同学们读出了竺可桢笔下大自然的语言的典雅,感受到了四季之美。而这些四季更替的现象,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在科学上称之为物候。

那么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什么是物候,来看一下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物候这一词语的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物候:物候指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也指自然界非生物变化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追问:词典的解释能否与竺可桢的介绍一一对应呢?

提示:生物:草木各种花燕子布谷鸟植物……

非生物:大地冰雪秋风……

季节气候:立春、夏季、秋天、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周期性: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变化(现象):融化萌发……

关系: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明确: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准确地诠释了物候的特点。

总结语:说明文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但是科学家竺可桢却写的语言浅显确切、简洁生动、层次清楚,条理明晰,通俗易懂。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要考虑到他的写作目的。他想要哪些人看。

(三)感知科学家之情怀

依据课下注释,本文选自《科学大众》。这是一篇科普文章,这门科学介绍给农民和想要了解这门科学知识的一般读者。作者运用群众明白通顺的话,把本来深奥的事理说得清楚明白,让老百姓了解知识并学会运用,这也体现了科学家人文情怀。

插入竺可桢资料。

竺可桢的一生记了厚厚的几十本日记。共38年零37天……

竺可桢的日记,……每天……都记载着当天的天气情况,比如天气阴晴啦……花开花落啦……这竺可桢把这些日记是当作一项科学观察的工作来做的,非常认真、细致。

在他去世的前一天,还躺在病床上,用颤抖的手握住笔,记下:“晴转多云,东风一至二级……”这也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篇日记。

结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

(四)拓展思辨,学以致用

根据本课所学,解决以下问题。自主思考,小组讨论,2号展示。3分钟。

1、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在我们北京的八月还是热火朝天的局面,北方的边塞却已是花草凋零,雪花飞舞,请你结合本课所学,说说这是什么原因?

2、王之涣《凉州词》中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为何凉州的春天来得这样迟呢?

3、目前,我国第37次南极考察已结束,王同学发现,考察团每年都选择10月、11月出发,次年4月左右返回。小王问老师,4月春天了,不是越往南温度越高吗,为什么南极考察团不在趁着天气晴好,在南极多呆一段时间,多考察一下呢?请你帮老师给小王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明确竺可桢写的是北半球尤其是中国的物候现象。)

结语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竺可桢先生用生动有趣又恰到好处的语言,把抽象、枯燥的物候学知识介绍的简单明白、准确严谨,让老百姓也能读懂。他用我们身边常见的自然现象解释学术理念,这启发我们,要多观察生活,细心体会,用心记录,对于生活的现象保持一种好奇心,学会探究。做生活的有心人,那我们也会成为一名研究者。

板书设计:

一整篇:逻辑性

一部分:条理性

一段落:严密性

字里行间:准确性(生动性)

本文地址:https://www.zuowenzhou.com/zuoweizaiti/huati/1283658.html

  • 标签: 大自然 语言 小学语文作文教案设计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作文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664号-2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