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作文载体作文 > 读后感作文 > 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读后感小学生(通用10篇)作文

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读后感小学生(通用10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4.85K 次

篇一: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读后感小学

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读后感小学生(通用10篇)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书中讲了很多关于浙江一带非常有名的非遗传承发展的故事:有大名鼎鼎的东阳木雕、剪不断传承的张小泉剪刀、大禹遗音楼塔细十番……

但是,在这些妙趣横生的故事中,我竟然在衢州的一条老街里被一个叫邵永丰的“麻饼摊”吸引了。只见一个老爷爷手握放着芝麻的竹匾,手艺纯熟的用手上下来回颠白面饼,使抛在空中的面饼很神奇的组合成了六边形,使饼的两面都均匀沾满了芝麻。沾满了芝麻馅和芝麻皮的饼被放在一个炉面上吊着烘烤,没过几分钟,饼就做好了。芝麻香就迅速充满了整个屋子……读到这里,我不禁咽了一下口水,仿佛芝麻香已经爬进了我的鼻子里。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突然人群里有人作起了诗来。我仔细一看,竟然是大诗人白居易。他也是衢州麻饼的“小粉丝”,不但,自己很喜欢吃,故事里他还邀请了他爱吃饼的朋友杨敬之一起来品尝。因为知道杨敬之喜爱吃饼,便亲自下厨,学着做饼,还让人快马加鞭快递200多公里给杨敬之送饼去,这份情谊十分珍贵,麻饼的味道自然也不只是麻饼的味道了,还伴随着他们之间的情意和思念,真所谓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麻饼虽小,但是衢州的这家邵永丰麻饼,已经流传了百年。在衢州民间有句俗语,叫做“无麻饼不成喜”。衢州人的习俗中不管是喜庆的节庆、婚礼、诞宴、寿宴、还是丧事、祭祀,他们都吃着香香糯糯甜甜的衢州麻饼。麻饼揉进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安抚了人心,也陪伴着他们度过了春夏秋冬,人情冷暖。

这真是神奇的一种饼,它传承了文化,表白了真情。

篇二: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读后感小学生

在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曾带我去楼塔看过细十番的表演。虽然过去了两年多,但我仍然记得演奏的叔叔阿姨身着长衫,或抱或抬着乐器,其衣袂翻飘,一姿一态,尽显风雅的样子。而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学校推荐书目中的《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一书,第一个故事便是楼塔细十番的起源。

楼英是明朝洪武年间有名的医师,曾被明太祖朱元璋召进宫中为马皇后治疗疑难杂症。楼英医术高超,药到病除,三下五除二就治好了马皇后的病。朱元璋因而大喜,问楼英要何种赏赐。楼英拒绝了钱财,转求将细十番这项宫廷雅乐带回自己的家乡楼塔。

读到这儿,我不由得产生了疑问。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何楼英不为自己求些金银珠宝呢?楼英原是大禹的后代。众所周知,大禹治水并未采用任何的讨巧之法,只是带着民工与劳役们日夜操劳,不辞辛苦地工作,将时光与青春都奉献给了治理水患。许是对先祖大禹坚持不懈的钦佩,楼英选择了歌颂大禹的细十番作为奖赏。

儒家之集大成者荀子说过:“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持是领导事情走向成功的途经。大禹正是因为坚持而取得了治水的成功。

我觉得,坚持不能仅体现在文字之上的故事中,在看完这些文字后,还要体现在我自己的身上。对于我而言,学习一样需要坚持。只要我每天多比旁人积累一点知识,那怕只是一句名言警句、一个单词,我就能离好成绩更近一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相信只要坚持,我总能获得进步!

篇三: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读后感小学生

诵经典,护非遗

《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为什么孩子们都喜爱呢,我是孩子我就不爱!可是好奇心十足的我,还是忍不住翻开了书,没想到一拿起我便再也舍不得放下了!我是小吃货一枚,每年到了烘青豆的季节,都会缠着奶奶多做一点。非遗故事里居然也记载着我们大湖州的熏豆茶,这下我来劲了!熏豆茶是用烘青豆、胡萝卜丝、橘皮丝、苏子、嫩芽茶和白芝麻熏制而成,象征着“芝麻开门节节高”。到现在,每逢家里来客人,我们依然保持着这个泡熏豆茶的传统,非常欢迎大家来我家品尝哦。所以我们是不是也算得上是非遗的传承人呀!

说完了好吃的,我们再来说说表演——皮影戏。皮影戏真正的演员,是那些操控皮影的艺人,他们通过操控木杆,让影偶摆出各种造型,做出各种动作,再配上台词说唱,就演绎出了一幕幕精彩故事。古人怎么那么聪明!他们怎么想到用影偶代替真人表演?怎么做到如此惟妙惟肖?真是惊叹古人的聪明才智!我好想好想去海宁,看看现场表演,切身感受下古人的伟大。对了,观看皮影戏,配上一碗熏豆茶,抓上一把瓜子,是不是很惬意呢,好期待!

皮影戏是演员演绎的,那么大家想不想看看真人比赛呢!接下来重磅推出蒋村龙舟胜会。蒋村人独创了不比速度而比表演和技巧的竞渡方式,胜会极具观赏性。2011年,蒋村龙舟胜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曾在一个综艺节目上看过龙舟比赛,比的是速度。明星队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经过几天的练习,和专业选手队比赛。整个过程中,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打气、默契配合,哪怕精疲力尽,也绝不放弃,最终取得胜利。我觉得他们的这种精神就是对非遗最好的致敬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是泱泱五千年华夏文化的灿烂火花,是新时代非遗人用心血守护的方寸天地。来吧,让我们一起努力守护它!

篇四: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读后感小学生

大有文章的油条

暑假里我阅读了《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这本书,里面最吸引我的就是——《杭帮菜背后有故事》这个系列。

杭州是个有故事的地方,这儿的人有故事,景有故事,连家喻户晓的每道杭帮菜,也有自己的典故。

油条,中国大众最喜欢的食物之一,但它的起源并不简单: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尤其是高宗赵构当政统治期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公元1142年腊月29日,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杀害了抗金英雄岳飞。这一天,举国哀悼,老百姓更是义愤填膺,对秦桧夫妇恨之入骨。

第二天一早,这个消息就在临安传开了。有一个卖油炸食品的老板,恨不得把秦桧抽筋扒皮。他揪起面团,迅速捏成一男一女的样子,又把他们粘在一起,丢进了油锅。他边炸边吆喝:“快来吃啊,快来吃油炸桧!”人们一听,便簇拥过来,一边吃,一边帮着捏面人,一边往锅里炸“秦桧”,以此来发泄对他的仇恨之情。为了避免秦桧起疑,人们把木字旁的桧改成了火字旁的烩。

从此,这种“油炸烩”食品便诞生了,并很快流传到全国,家家都做,人人爱吃。数百年流传下来,就成了今天的油条。

事情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岳飞可歌可泣的故事,依然被人们歌颂。而秦桧丧尽天良,残害忠义的种种罪行,至今为人唾弃,遗臭万年。

我在这些非遗故事中,了解杭帮菜由来的故事,对杭帮菜饮食文化有进一步认识。我们品尝杭帮菜,回味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变迁,感受着现在杭州这座城市的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新时代的接班人。

篇五: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读后感小学生

今年暑假我看了《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这本书。里面讲了许多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有讲乐曲细十番,有讲张小泉剪刀,还有讲皮影戏等等。这些历史明珠在时间的长河里闪闪发光,映照着中华民族的璀璨历史。

里面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是《一根索面救太祖》。我一看这个题目就很好奇,索面不就是我在家乡经常吃的细细长长又滑顺的面条吗?怎么还可以救了宋太祖呢?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了这一页。

故事的起因是姓徐的一个商人想把家乡的索面卖到京城去,刚好他的发小是御医,并且碰到了难题。宋太祖酒后误杀结拜兄弟郑恩,事后很后悔,不吃不喝。徐大商人提议用索面治疗宋太祖心病。

通过这个故事我既了解了索面的传统工艺,感概中国劳动人民对美食的发明创造。又发现了中国商人的智慧。索面经过复杂的工艺才能拉到三米多长,成为长寿的象征。而徐大商人出主意给徐御医,让太祖闻到了香味,太祖抵挡不住诱惑睁开了眼,又发现细细的面条安静窝在姜汤里,让他忍不住食指大动,尝了一口,真的是只有一根面条,但是有三米多长。这样太祖两口三口吃完了,也逼出了一身汗。徐大商人趁机在京城开了一家索面店。因为索面长,寓意很好,所以又叫长寿面,从此成为了贡面。

非物质文化遗传真的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体现,老百姓们的智慧结晶,我们要好好保护非遗,让他们源远流长。

篇六: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读后感小学生

今年暑假我读了许多本课外书,其中孩子们最喜爱的《非遗故事》给我的触感最深。故事里讲了许多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西。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兄弟情酿就绍兴黄酒这篇故事。

文中主要讲村里有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弟水酉和米曹,他们两个经常在一起玩耍和放羊,但是因为他们的母亲不同,所以后妈比较偏爱自己的孩子米曹。有一个夏天的早上,后妈叫来兄弟俩给他们分派任务,他笑眯眯对米曹说只要把羊喂饱了就可以回家了,还拿来满满一钵头糯米饭塞给米曹。可是他只给水酉半钵糙米饭并对水酉说一定要把草割到草筐子装得满满的才能回家,要不然他是进不了家门的。没多久米曹就把羊给喂饱了,但是水酉却还没有割到半筐草,这时米曹拿出自己的钵头,让哥哥和他一起吃糯米饭,他们开始互相谦让起来,两兄弟你推我让,最后两兄弟钵头里的糯米饭和糙米饭都混在了一起。

就在这时,突然下起瓢泼大雨,兄弟俩扔下饭钵头,赶紧回家。雨过天晴后,水酉又去湖边割草了,就在这时他闻到了一股异香,于是他循着香味跑过去,发现正是他们兄弟俩扔在草丛里的两钵头饭,被雨水一泡,太阳一晒,已经变成糜粥了。水酉喝了一口,感觉特别好喝他赶紧拿回去给弟弟和母亲喝了点。后妈喝完,疑惑地盯着水酉。于是水酉一五一十的将事情的原委都说了出来。后妈听着听着脸越来越红,他拿过干布将水酉的脸上的汗水给擦了擦。从此之后,后妈对水酉也像亲生孩子一样。聪明的后妈还琢磨出了酿造香粥的方法。最后水酉和米曹两个兄弟把黄酒分给街坊四邻,让大家都来尝一尝。还把酿酒的方法也告诉了大家。从这个故事里我知道了做人要大方,不能自私。

2006年,绍兴黄酒酿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道理,使我受益匪浅。并且我认为这个故事书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是多么值得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希望大家都会喜欢上这本书。

篇七: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读后感小学生

继承传统,勇于创新

暑假里,我读了《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这本书,书里讲述了许多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故事,这些可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呢。

通过阅读,我对浙江省的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地了解,也更鲜活地感受到非遗文化。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胡庆余堂巧制龙虎丸》这个小故事。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建了江南第一国药号——胡庆余堂,为了吸引顾客,他没有用刊登广告这一传统方式,而是想出派送中药、抬鹿过街、船运驴皮等,一点一滴地打响名声。为了治病救人,大胆用药、小心求证、耐心配置、敢于冒险,最终成功救助了病人,留下一段佳话。

虽然我没有经历过这么惊心动魄的事件,但不断探索、取得成功的例子还是很多的。前些日子暑假作业本里要做个回形针浮沉小实验。我先准备好矿泉水瓶、回形针和一截塑料吸管,根据实验步骤,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再把夹了一个回形针的塑料吸管,即浮沉子放入水中,通过挤压和放松瓶身,没有实现浮沉,第一次实验宣告失败。这时,我又仔细看了看实验步骤,心想“是不是因为水不够多,所以浮力不够呢?”我先取出浮沉子,又往瓶子里加了些水,直至水平线接近瓶口,再放入浮沉子,再次挤压、放松,又一次失败。这时,我有点着急了,为什么不成功呢?犹豫了好久,还是给爸爸打了求助电话。爸爸让我别急,问“是不是浮沉子太轻了,重量不够,所以下沉不了。”对哦!我立马在原来一个回形针的基础上,又挂上了两个回形针,有一次放入水中。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这次挤压和放松瓶身,浮沉子顺利实现下沉和上浮实验,实验成功了。

每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包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在薪火传承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身为一名炎黄子孙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些非遗文化,让他源远流长。现在浙江省正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我们更要学习先辈,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再创辉煌。

篇八: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读后感小学生

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西湖边的西泠印社吧!西泠印社被称为“天下第一名社”,就是因为它印学方面的成就。“丁敬”是浙派篆刻的开山鼻祖,他刻出来的印章,苍劲质补,独树一帜,是可以成为传家宝的。暑假里我读了《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这本书,“丁敬首创浙派篆刻”这个故事让我对丁敬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丁敬不但技术高超,而且品德优良。普通老百姓向他求印,他也有求必应;有几个落魄的书生负不起酬劳,丁敬甚至白送。有一次刘中丞大人派黑脸大汉到丁敬家请他帮忙刻章,黑脸大汉仗着自己是刘大人的手下,十分嚣张,对丁敬和老管家很不礼貌,后来丁敬直到太阳落山了,才为刘大人刻了八个字,分别是“鬼魅登门”“狗仗人势”,包印章的纸上,还写了一行大字:“篆刻原为雅事,权势焉得强求。”丁敬对待普通百姓和朝廷重臣的态度是一样的,在丁敬眼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他这种一视同仁、不畏权势的品德得到了大家的赞颂。

从这个故事中,我懂得了:如果要像丁敬一样获得别人的认可,就要本领高超,品德优良。比如核酸检测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有序排队、戴好口罩;工作人员也要维持秩序,不能让人随意插队。作为小学生的我也要努力学习,遵守规矩,待人平等。

篇九: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读后感小学生

中国非遗不朽传承

中国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象征。今天,我读了一本《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

非遗,是什么?我认真探索,终于了解到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众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非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孙权的夫人赵夫人,用最细的蚕丝,做了一件传说一般的纱衣,它只有50克重。什么概念呢?它和一个普通的土鸡蛋一样重。叠起来只要火柴盒就可以收纳。科学家做到了极限,也比它重了0。5克。我想,是因为它有磨损,所以失去了0。5克。

一张小小的皮革,剪成三寸来长的小人,舞动起来,加上配音,就成了电影的始祖——皮影。栩栩如生,五彩缤纷,十分有趣。南宋时,北方皮影戏随着宋室南渡传到了杭州,又从杭州流传到了海宁。海宁皮影是用上好的牛皮刮油、敲薄后,绷紧在木板上,再在上面细细地刻绘做出来的。影人虽是侧身面对观众,只有一只眼、一只手,却精细到连眉毛都刻得清清楚楚。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作为一个资深吃货,想到西湖就会想到杭帮菜。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笋干老鸭煲、炸响铃、叫花童子鸡、西湖莼菜汤……光是念这些菜名,都要让人垂涎三尺了。这些都是杭帮菜中的名菜。2005-2010年,杭州市文化部门看中了它的美味,将杭帮菜烹饪技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传承。

然而,非遗也在被忘却。曾今赫赫有名的“张小泉”刀,在传统的拍蒜方面居然不堪一击,甚至断成了两截。非物质文化遗产乃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因此,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对全国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进行的普查,无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还是对国情的调查,都具有重要意义。

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篇十: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读后感小学生

龙舟竞渡,中国红

《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讲述了浙江省3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都是古老的生命记忆。在毛晓青的笔下,一个个传统技艺、古老音乐、民俗节庆、特色美食等非遗故事妙趣横生,让我爱不释手。

我最喜欢的一个就是“胜过庙会的龙舟胜会”。它讲的是乾隆下江南,在西溪蒋村欣赏龙舟比赛。蒋村百姓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告老还乡的左都御史洪钟的治水之功。别具一格的龙舟比赛让乾隆皇帝龙颜大悦,不禁高声喝彩:“这真是胜过庙会的龙舟胜会啊。”从此西溪蒋村赛龙舟就改名了,用上了御封雅号“龙舟胜会”。2011年蒋村龙舟胜会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读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原来以前爸爸妈妈带我去蒋村看的赛龙舟竟然是国家级非遗文化——龙舟胜会啊。我清楚地记得:蒋村河道纵横交错,河面不宽,打头阵的满天装龙舟、半天装龙舟,装饰得非常好看,无法用语言表达。划手们在悠扬的乐声中,缓缓地划着船桨,让两岸的观众将盛装龙舟看个够,一饱眼福。在锣鼓喧天声中鱼贯而出的是船身没有装饰的赤膊龙舟,划船的技巧各显神通:有的船桨击水有力,有的艄公姿态优美,有的龙头霸气有神,有的龙嘴吞吐量大…一条条赤膊龙舟如出水蛟龙,一时间河面上水花四溅,极具观赏性。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龙舟比赛不仅是大中华的国宝,还先后传入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10年广州亚运会共42个比赛项目,其中体育舞蹈、龙舟、轮滑、板球四个大项和围棋、象棋两个分项首次进入亚运会。

我为泱泱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灿烂火花普照亚洲大地感到自豪,更为龙舟比赛列入亚运会赛事感到骄傲。第19届亚运会将在杭州举办,我心潮澎湃,我非常期待杭州2023年第19届亚运会早日到来。

杭州亚运会我将重点关注龙舟比赛赛程。届时,亚洲各国选手齐聚温州龙舟运动中心一决高低,龙舟竞渡的场面肯定颇为壮观,正如唐代张建封在《竞渡歌》中所云:“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但我更坚信,杭州亚运会上龙舟比赛更加精彩缤纷,中国队一马当先夺冠。

中国红,红亚运!

本文地址:https://www.zuowenzhou.com/zuoweizaiti/duhougan/1303458.html

  • 标签: 故事 读后感 喜爱 小学生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读后感小学生(通用10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读后感小学生(通用10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作文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664号-2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