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推荐20篇)

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推荐20篇)

 作者: | 阅读: 2.52W 次

篇一: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推荐20篇)

我们小孩总想着过节,因为每逢过节,学校就会放假。我喜欢过节,尤其喜欢中秋节。因为八月中秋正是丰收的好时候。

据说中秋节的由来是这样的。相传,后羿射日后,巧遇王母娘娘,

便求下了一包不死药。服下此药,就能升天成仙。后羿舍不得妻子,就把它存了起来。蓬蒙假装生病,乘后羿出门打猎,蓬蒙逼后羿的妻子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就服下仙药,飞上了目亮。后翠无可奈何,和百姓们在月下摆没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每年临近中秋节,妈妈和奶奶就会给我们包月饼,可漂亮了。做下的月饼你别看表面上像是大饼,但上面的图案就像是雕刻家刻出来的一样,其中,我最喜欢桂花瓣的图案不仅如此,还是用新鲜的面和陷做成的。主陷是红糖或白糖,然后再加上点儿芝麻、果仁、花生豆和葡萄干什么的。做出了来的月饼,不管是蒸的,还是烤的。只要端放在餐桌上,就会有着一股香甜可口的味道,都总会让你垂涎三尺。

我喜欢过中秋节,在阳台了,全家人都坐在桌子旁,吃着香甜可口的月饼,喝着桂花茶,赏着天上圆圆的皎洁的圆月,我想:嫦娥会不会还在思念后羿,身旁只有几只调皮的玉兔,她有没有感觉到孤单呢?我看着月亮又想:现在一定有人的家人在外出,没能回家,他们就会一边赏月,一边想着他们,看到天上的月亮,如同看到了亲人,可真是“每逢住节倍思亲”。虽然现街市上有着各色各样的月饼,但还是家里的甜。

我喜欢过节,我喜欢中秋节,因为中秋节代表的着是团圆。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在一起,该多幸福啊!

篇二: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腊八粥·腊八节

年的脚步一天天近了,腊月也已悄然到来了。

在我的家乡,一进腊月人们就充满了迎春的热情。走进腊月,年的味儿渐渐地浓了起来,这味儿是从家乡喷香的腊八粥里溢出来的。

每年腊月初八的这一天早晨,各家的主妇们就早早地起了床,忙着洗糯米、捡各色豆类、选各种干果,备齐各种佐料,用小火慢慢熬制腊八粥。腊八粥中赤豆、红豆必不可少,白糖也是重中之重!白糖主要让粥变得甜腻腻的,有甜蜜的口感,而赤豆、红豆则不一样,这可是有故事的呢!

传说有“赤豆打鬼”之说。据说上古时期,有恶鬼专门作祟,小孩子生病、人们品行不端等都是因为恶鬼的原因。而这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单畏惧赤豆,所以人们在腊月初八这天熬粥,借粥里的赤豆、红豆来打鬼,驱疫迎祥,这才有“赤豆打鬼”之说。

熬制腊八粥,要耐心地用小火熬制,等到热气腾腾,香味弥漫整个厨房的时候,腊八粥就熬好了。那份精致,那份温暖,是商店里买来的八宝粥无法媲美的!在寒冷的冬季早晨喝上一碗热气腾腾、香甜软糯的腊八粥,就仿佛心被融化了,全身都热乎乎的。不管寒风多么刺骨,始终洋溢着温暖。

腊八节喝腊八粥,腊八节过后,马上就要迎来了春节。俗话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是春节的前奏,它也别有一番风味!

篇三: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米糊界的“大杂烩”

家乡的味道永远是勾起舌尖味蕾最朴实的味道。不论是天真烂漫的小孩子,工作繁重的大孩子,安度晚年的老孩子。提起最熟悉的味道,莫过于——家乡的味道!

一碗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尝到的“菜米糊”,说到它,嘴里便不自觉咽下三四口唾沫。咸淡适中的米糊,搭配上各种食材。土灶里升起热烟,混合着米糊的浓香,伴着外婆用大锅铲不停搅和,香气更是四处乱窜,令人想入非非。浓稠的米糊像许多个小吸盘,牢牢粘在锅铲柄上。

在一般人的眼里,也许这和早餐店里的米糊只有模样之分。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外婆告诉我,我们这儿的米糊有个美丽的传说。不是在大年三十熬成的米糊,滋味往往达不到年三十米糊那种鲜美诱人,味道自然逊色了许多。大年三十熬的米糊会特别鲜。因为居住在天上的七仙女会在这天夜里来到凡间,给放在正桌前的米糊撒下不同的佐料,让米糊的滋味鲜美起来……这让我对这道美味更增添了一份神往。

“菜米糊”听这名字中的“菜”,就猜到这道美味中一定会添加很多素食。的确如此,“菜米糊”在熬制的过程中,放入了炸豆腐、青菜、白萝卜丝、胡萝卜丝、榨菜……就连熬米糊用的油也得特别讲究:不能用平常炒菜的猪油,也不能用普通超市买的色拉油,必须得用农村里自己榨的菜油!众所周知,菜油是用油菜籽所榨成的,为了让“菜米糊”成为真真正正的素食美味,每个步骤乃至每个细节都不容马虎。因为外婆说过七仙女是吃不得荤的,她们爱吃素。如果不小心用了由猪皮榨成的猪油,可就别想她们往米糊里添上神奇而又神秘的调料了哦。

当一碗香喷喷的菜米糊端上桌子的时候,那种浓浓的而又不失鲜美的味道顿时飘浮在空气中,我肚子里的馋虫就被香味勾引出来了。我狼吞虎咽地吃着,那样子像极了几天没吃饭的乞丐。真是太好吃了,馋得我舌头都快要吞下去了。不一会儿,满满一大碗的菜米糊就被我吃的干干净净。

“菜米糊”,浓郁绵密,是我们家乡的过年风俗,更是一种地方特色。如此诱人的美食,是否让你也垂涎欲滴?

篇四: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端午节

在我的家乡,过端午节有包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

据说端午节包粽子原来是喂给水下的鱼儿吃的。古时候,屈原含冤跳江,江上的人们担心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就发明了粽子,每过一段时间人们就会做粽子投到江里去。

在我们这,端午节前后大家都早早地去摘粽叶,不要枯黄的,也不要破损的。如若摘了这质量不好的粽叶,不仅味儿不地道,也容易漏米。我们把粽叶包成一漏斗状,倒进洗好的糯米。再用筷子插松,然后用手捂紧。最后用绳子捆紧。如果不想吃如此单调的粽子,大可在糯米中添些红豆之类的东西。奶奶总是把粽子放成一挂挂,放进锅里蒸。蒸好后,大家总会把自家的粽子分享给亲近的邻居、朋友。他人也会将自己家的粽子拿出几挂,以同样的方式回赠。小孩子则目不转睛地盯看盘子中的粽子,此时的粽叶已经蒸得发黄了。把粽叶撕掉,粽子的糯香就渐渐升上天空。沾上白糖,咬上一口,只觉白糖的甜与糯米的软尽在口腔中徘徊了。

传说,屈原跳江以后,江上的老百姓不相信如此为国为民的人竟会跳江而死。于是,江上的老百姓乘着木舟在江上连夜寻找已经了无音讯的屈原。才有了如今的赛龙舟。

在我们这,还有赛龙舟等活动。曾经龙舟上是没有龙头和龙身上精致的花纹的。但经过多年的改良和精之二八,使如今的龙舟看起来宏伟壮观、美仑美奂。江上一条条的龙舟上坐着几十号小伙子,他们整齐有序地排列着队伍。小伙子们一个个眼神坚定,像是要大战一场一般,整个队伍流露出气势磅礴之感,仿佛只要他们大吼一声,天都能震碎。场外人声鼎沸,观众们呐喊助学金威……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端午节!

篇五: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阎芊池

相传,古代的劳动人民因为在外做工,没有时间回家。到了春节,在外辛苦了很久的人赶回家中,与家人红红火火欢聚一堂。这个时候,亲人当然以丰富的食物招待,后来,准备一桌好吃好喝的,和许久未见面的亲人团聚,成了春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我们称为团年饭。

团年饭又称为年夜饭,是和亲人团聚的一顿饭,是热热闹闹的一顿饭。

这不,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和久别的亲人吃团年饭了。我们家也不例外,家里来了很多人,有远在永川的哥哥姐姐,也有近在老家的姨爹姨妈,更有从重庆远到而来的弟弟。我十分激动,一会儿和哥哥姐姐玩,一会儿找姨爹姨妈聊天。妈妈连忙把准备好的花生端出来,供客人享用,她则在厨房忙碌起来。

看着一碗碗即将端出去的菜,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做这些菜啊?”妈妈笑着说:“鱼代表年年有余,花菜代表发财,蒜拌生菜代表会算生财。”我恍然大悟:“原来团年饭大有寓意,把亲人的期盼都拌在里面了,难怪这么香!”

我激动地端着一碗碗菜走向餐桌,笑着吆喝:“祝大家年年有余(鱼)、生官发财(花菜)、会算(蒜)生财(菜)!”客人们也笑着,相互庆祝着,“祝大家新年快乐!”“同乐!同乐!”他们干杯的干杯,添酒的添酒,连小孩也拿着饮料庆祝。

入座后,大家擦擦口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欢笑声依然不减,哥哥一本正经地夹起一块鸡肉,“金鸡叫福,困难全无!”顿时所有人哄堂大笑,纷纷说:“也祝福你!”吃着亲人们的期盼,大家越来越开心。我学着哥哥的样子,也兴中冲地夹起一块蜡肠:“长长久久,美美满满!”大家都拍手大笑:“好!”

按我们家的规矩,团年饭不仅是一顿晚饭,后面的娱乐活动也必不可少,只是各吃各的,比较散乱罢了。大人们在一起打麻将,谁输了就罚喝一杯酒;小孩儿在一起“组图开黑”,享受着久违的游戏时光;就连猫猫狗狗、小鸟乌龟都聚在一起,仿佛聊天似的,叽叽喳喳嚷个不停。

天色欲发晚了,宵夜摆上来了。大家一排排坐好,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春节联欢晚会。大家挑好喜欢的零食,有时嚼两口,有时哈哈大笑,有时太忘我,把零食都喷了出来……

热热闹闹的团年饭结束了,很快大家又要上班、上学了。

篇六: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孙可

明天就是冬至了,想好吃什么馅了吗?”

就这样,连续了许久。在我们家,先品,再赏,这两步绝不能少一步。不然可白费了那皮薄馅多的饺子了。听我们家老一辈的讲,这一习惯早在许久之前就开始了。原因竟是我们祖先做饺子为追求”完美”,才如此精益求精。召开”鉴赏大会”提一点建议,来年做个好饺子,适合大家每一位吃着都香的那种。

其实吧,一碗醋与汤就够来增加饺子的口感了。可为何要那样做呢?我自己悟出了道理来,怪不得冬至的饺子,永远要比来年的要好吃。

你看啊,个个小身板的小饺子,依次进了大池子。溅得满桌子都是水坑。

”妈,饺子啥时候能煮好?你看我这小嘴急着添点儿东西,不然我就得闲着碎碎念了……””哦,是吗?这饺子即使是你碎碎念,也念不来的东西,可就死了这条心吧!孩子唉!”妈她随手拿勺子搅和一下锅,又盖上盖儿了……

随即,饺子好了。碗筷早也已备齐了。桌上摆了几张纸,笔,很明显,那不是放的。

”把你们预判到的味道,写下来,吃完后,我们几个商讨商讨。好味道——是怎样“铸造而成”的。”

准备好那么久的东西,又要写这个东西,只好硬着头皮随手写了几个字。然后,忘乎所以的吃了起来。

面前的几大盘饺子,我倒是没吃完,光是汤就喝了几碗。饺子没吃多少,光放醋里泡着吃了,酸得不行

“鉴赏大会”如约而至,妈妈眼尖的瞅着我写的了,让我为饺子的味道做个“品后感”。

我这可算是碰着大山,怎样翻都翻不过去了。

往那神气的一站,只管喋喋不休个不停,直至说结束为止。

有几点被采纳了,皮过于薄,陷儿都漏出来了,又太咸了。

冬至过去了,饺子,我都品了几周了,家里醋都没了。终于是要不吃了。

腻了,就要换口味,也好品出个”人生大道理”来。饺子包出了味道,也包出了家里人的一份情义,凡是吃饺子,我都吃出了含着亲情的味道,分外地美味与和美……

篇七: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藏在记忆深处的鞭炮声

夜,静得可怕,大多数人因抗拒不了疲倦而睡着了,只有少数人坚持守岁。而我躺着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缺点儿年味。往年的过年是多么热闹。而今,想体验放鞭炮的日子,只有回忆了。

想起以前,大人放烟花,小孩玩鞭炮,那叫一个不亦乐乎。年前,大人们就会大手大脚地买许多烟花爆竹储备家中……除夕这一天,大人们忙完了简单的祭祖仪式后,便点燃的香点燃那根绿线,只听“嗞嗞嗞”的声响,后来便听到了那美妙的声响“嘘——啪——”。仰望天空,烟花在空中绽放开来,像极了一朵朵美妙的大花,红的、黄的、紫的、绿的,颜色一个比一个光鲜亮丽。不光我们家燃放,家家都在燃放。鞭炮声此起彼落,烟花绽满天际,把漆黑的夜晚映照得如同白昼……

小孩子们也不闲着,悄悄拿着大人给的红包,来会奔忙于超市,小商店。不为别的,只为买摔炮玩。有的胆子大一点,买声音较响的“大红鹰”玩,还有的索性学着大人样,买大火炮。

而我最喜欢的便是“大红鹰”了,从中拿出一根,在盒子边红线的地方一划,便会发出“嗞嗞”的响声,冒出点点白烟,接着立马扔出去,让它在空中爆炸;也可以将它摆成一条龙的形状。点燃“龙头”,然后看着“大红鹰”从“龙头”炸到“龙尾”,看起来就是“火龙”,很是壮观。还可以把点燃的鞭炮扔在水里,在水中炸开,炸的水面上层层涟漪……

而现在,街上冷冷清清,没有一点鞭炮渣,闻不到浓浓的火硝味,让人感觉缺少了年味。我怀念以前的时光,但为了环保,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就成了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一习俗也只能藏在我的记忆深处了。

篇八: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朴丽颖

走在小道上,树上的灯笼照得小道红艳艳的,映着门上红红的对联,瞬间,我的思绪刹那间翻越千山万水,飘向海兰江畔的边城——延吉,那是我的老家我的根。

在延吉,每个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朝鲜族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在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中,看着海兰河上的彩虹桥上灯光闪烁,听着远处的鞭炮声,一起走向新的一年。

早上,我被楼下的拜年声吵醒,新年早上祭祀祖先,这是爸爸妈妈的任务。我们全家老少都穿韩服在亲戚间按着辈份,一家家地去拜年,每年的正月初一,我都可以收获很多厚厚的红包,这可是我一个头一个头磕出来的呢!上床前,把红包数清楚,藏在我的秘密宝盒,计划购买心仪已久的运动鞋、零食。每一次这样的夜晚我都能梦中笑醒。

我最喜欢的环节就是吃中午饭!全家聚在一起,欢度过节。饭菜中有大米年糕、年糕汤等,最特别的是狗肉,姥姥总念叨:“狗肉滚一滚,神仙站不稳。”我最喜欢吃的是“德固”,也是大米年糕做成的年糕汤。“姥姥!我想多喝几碗年糕汤!记得多给我放点年糕。“每次我都不厌其烦地叮嘱姥姥,生怕旁边的表弟听见。姥姥先是把年糕切成柳叶状,放入鸡,野鸡、牛肉等,用肉熬煮的汤,吃时放些麻油、紫菜。“德固”一上桌,我和表弟会迫不及待的尝一口,烫的我们此牙刚嘴,但我们记吃不记打,下次又如此。而且我们那儿问吃几碗“德固“,就是问我们几岁,这风俗一直流传至今。饭桌上的岁酒也很特别,平时并不喝,过年时拿出来喝被认为避邪,使长辈长寿,我猜和王安石的“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屠苏异曲同工。

美美一餐后,我们一起坐在地毯上,大人们玩掷投游戏,跳跳板等,我和表弟则是出去玩冰车,打雪仗。院子里已经扫过的雪堆在一起,比我还高,随手一团就是一个雪球,我和表弟你来我住,不亦乐乎!可是一个不注意,表弟跌倒在雪地里,刹那间不见人影,好不容易爬出来,一身雪,让我笑得前仰后合,肚子生疼。

一幅对联,满是亲切的祝福,几对窗花,彰显浓郁的年味。而我家乡的习俗处处显示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一身服装,几餐饮食,果真是“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啊!以上种种都是需要我们传承的,一代又一代让家乡习俗魅力永久流传。

篇九: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感恩生命,珍惜生活

——记正月初一扫墓活动

新年的第一天,也许很多地方,很多人都是高高兴兴地出门拜年。可在我们这里却不同,这一天,我们要去给已故的祖先们扫墓。

这看似很平常一件事,但实则大有学问呢!这一天,我们要起得特别早,要抢在上午扫墓上坟。出发前我们要准备好蜡烛、肉、香、鞭炮、银元、酒、筷子等祭祀用品,一切准备就绪,爸爸便驱车带着我们一家老小前往墓地。公路上的汽车寥寥无几,且大多行驶于墓地的方向。我们虽来得不算迟,但早已有人开始扫墓、祭拜,鞭炮声此起彼落……

我们先来到奶奶的墓前,爷爷先把肉、饭、酒、筷子、蜡烛摆放好,这时大伯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我刚开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便问妈妈“为啥要放鞭炮?”妈妈说“鞭炮是用来叫醒奶奶告诉她过年了,我们来给她拜年,让她多吃点东西,跟我们一样开开心心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鞭炮放完大家都来到墓前,点燃香每人3根不能多也不能少。这又是为什么呢?没等我问,爷爷告诉我:原因有三,第一根是敬天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第二根是敬地希望来年大丰收、第三根是敬去世祖先感谢祖先留下的基业。如果不懂的人少一根都是大不敬。我拿到香后,妈妈说:“按照我的动作做好。”只见妈妈双手拿着香在奶奶墓前鞠三个躬,嘴巴里面低估着,像是让奶奶保佑我们之类的话。然后妈妈把香插在奶奶墓前,并将酒洒在墓前。我按照妈妈的样子照做一遍,家族的人也便依次烧香、祈福。我实在不能理解,这样真的能保佑我们一家吗?

我想起了奶奶生前对我们的好,她是多么希望我们一家人过上好日子啊!她对我的好,仍历历在目,有什么好吃的,她第一个就想到我……雨天替我送伞,热天给我扇风……她曾无数次的鼓励我要认真学习……奶奶温暖的手,温和的声音,慈祥的面容……至今还一直在我的脑海温存。今天扫墓,让我回想到很多的往事……(加上这个小节,回忆奶奶的好,你才能与下文悟出扫墓的意义相衔接。必不可少哦!)

我突然明白,祭祖是为了感谢祖先们赐予我们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从而更加懂得感恩和珍惜生活中一切。

新年第一天,和家人一起扫墓,意义非凡。

篇十: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赛龙舟,敲锣鼓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赛龙舟是中华民族端午节的传统活动。每到端午,我的家乡——龙游,也会举办别开生面的龙舟赛。

龙舟赛这一天,灵山江畔彩旗飞扬,比赛还未开始,江两岸上观看的人早已经是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一艘艘仿龙造型的龙舟一字排开,每艘船上都有二十多位划桨手,一名击鼓队员。舟上各插着一面帅旗,每队着装各自统一,色彩缤纷。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阵势雄伟,场面极为壮观!

为了能挤进这密不透风的人群,近距离观看龙舟比赛,我也得费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行。在场的所有人都目不转睛的盯着那蛟龙似的龙舟。随着一声发令枪响,一只只五颜六色的龙舟犹如离弦的箭急驰而出。比赛开始了,鼓手坐在龙头一边敲鼓,一边吹哨。条条龙舟你追我赶,争先恐后。这种气氛立刻传染给了观看的观众们,他们也都有劲地喊了起来。“加油!加油!”我也放开了嗓子加入到了啦啦队的人群中。这加油声响彻云霄,震得江面上也翻起了丝丝波浪,波浪拍击到船板上时,发出“啪”的一声脆响。溅起的无数细小的水花,仿佛也是在为他们加油。队员们都奋力划桨击水,龙舟划过后留下了层层涟漪……

此时,队员们的汗水早已湿透了他们的短袖,但他们没有丝毫分神,依然拼命地向前划,真是“蛟龙劈波斩浪,勇士竞逐龙王”啊!各队龙争虎斗,进入到了白热化,此时所有的龙舟好像脱了缰的野马,快得令在场的人们都尖叫起来。为了呐喊助威,敲锣鼓的鼓手更加卖力的敲。“咚!咚!咚咚!咚咚咚!……嘿哟嘿哟!”吆喝声锣鼓声连绵不断,各个队伍你追我赶,谁也不甘示弱。现在就连风哥哥也来呐喊助威,不断的刮着风,此时所有的龙舟顺风顺水……你看!3号龙舟遥遥领先,但紧跟在后面的9号龙舟也不甘落后。只见9号龙舟上的队员们齐心协力,奋力地划着桨拍击水面,不一会儿就赶上了3号龙舟。超过了!超过了!9号排在第一啦!队员们斗志昂扬,奋力挥桨。

我专注地看着,几乎跟龙舟融为一体了,我真想上场助他们一臂之力,感受赛龙舟的“速度与激情”……冲线了!队员们似乎忘记了整个世界,完全沉浸在龙舟大赛中,他们个个像饥饿的狼见了羊羔一样向终点线冲去。还剩十米、八米、六米……一米……终点到了!全场人顿时沸腾起来。有议论声,但更多的是欢呼声。激动人心的欢呼声把灵山江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

篇十一: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跨年

春节有不少习俗,不过,在除夕这一天,我最喜欢的,便是年夜饭和守岁了。

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俗。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吃,从掌灯时分就席入座,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就有了吃年夜饭的习俗。

不过,我们的年夜饭有些不同,先是到爷爷奶奶那儿吃一顿大餐,随后又去外婆外公那儿吃一顿汤圆,令我好不快乐。对于大餐,倒是没什么可说的,我真正喜欢的,是汤圆。馅里放了豆腐和肉等,把它们用面包起来,做成水滴状,再一个个下锅,等到煮熟了,再用大碗盛起来,倒上些酱油,便成了,我一般可要吃两三碗呢。

吃完年夜饭,接下来便是守岁了。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是中国民间的活动之一。白居易的《客中守岁》中的“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襟”足见“守岁”活动由来已久。守岁的时长不定,古时一般是守到第二天天亮,现在也有守到十二点多的,而我们,就是如此。

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的,吃完了饭,便开放起了烟花,有各种花样的,比如,先放会喷火花的,在放的同时,又点上旋转式的烟花。这时院子里,俨然成了一个火花的舞台。这便是放烟花了。还有吃夜宵,烧些面条,荷包蛋什么的,再加上一杯奶茶,令人好不欢喜……

不知不觉,已到了12点。实在拗不过时间的倔强,小孩的眼皮开始打架了,应该睡觉了,于是便向前一年道一声再见,随后沉入新年的第一个梦。

篇十二: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中国的传统节目有很多,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其中我最喜欢春节。

春节,即农庆亲年,俗称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餐灶到正月十五,也有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

我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这正是所有家庭聚在一起团圆的好时期,在远方的亲人也会赶回来团聚。吃上一桌年夜饭,热气腾腾,今年过年爸爸给我们做了一桌好吃的饭菜,有泡椒鸡瓜(自制)、牛排(自制),还有炖鱼、炸春卷(自制)等。这一桌子菜把妹妹馋得不得了,还没做完,感觉他们好像快要吃完的样子。做完之后,妈妈说:等等,别着急,咱们先拍张全家福!”妈妈就把我们安排的满满当当。该吃年夜饭了,我坐在饭桌前不知如何下手,看哪个都想吃,但一筷子了来不过来,只好挨个吃。我刚开始下筷子准备吃,妹妹都吃完了。这…这也太快了吧,看来是真的饿了。

吃完饭,爸爸和伯伯去洗了碗,妈妈和婶婶还有我和妹妹准备包饺子,爷爷和奶奶看着弟弟妹妹。真是谁都不闲着!妈妈在饺子里包了硬币,是要看明天早上谁能吃着硬币,那得看看谁有好运气啦!

过年这几天可把我累坏了,但是身上的肉是真该减了!

篇十三: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老家的花鼓戏

叶语缇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不同的地方过节,过节的方式也是各有不同,就像老北京过年时要买杂拌儿,浙江过年时要舞龙灯,我老家湖南过年时候要请戏班子来唱湖南花鼓戏,热闹美好,才有年味儿。

今年过年回了老家,在奶奶那儿了解到了花鼓戏,便兴致勃勃地与她聊了起来。花鼓戏起源于长沙各地的民歌,山歌和民间歌,不知怎么地的,好好的歌,就慢慢发展成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了。有的人说,听过黄梅戏、京剧、豫剧等等,怎么就没听过花鼓戏,可你不知道,花鼓戏的历史悠久,早在1818年刊行的《浏阳县志》谈及当地元宵节玩龙灯情况时就介绍:“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全鼓喧闹,自初旬起至是夜止。”这充分说明我们老家的花鼓戏最迟在清嘉庆年间就已形成。

和奶奶正聊得正欢,突然窗外灯火通明,浩浩荡荡走过了一群人,奶奶说戏班子来了,快跟上“大部队”,去看戏吧,我答应着。可突然肚子咕咕地叫了起来,晚饭还没有吃呢,奶奶急忙从火炉里抽出了一个铁架子,上面有几块烤得焦黄的糍粑,她把糍粑中间掏了一个洞,塞了不少白糖,然后用袋子装了好几块。然后拿了两个凳子,便拉着我出去了,“大部队”的人群浩大,前面几个零头的便是戏班子的人了,人去七拐八拐地将大家领到了戏亭子里,他们利索地换上了服装,简单化了妆,便开始唱戏了,花鼓戏很朴实,节奏很明快、活泼,里面有小旦、小丑、小生的表演,小旦开朗泼辣,小丑夸张风趣,小生风流洒脱。里面有丰富的情节和动作,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划船、挑担、砍柴、打铁、磨豆腐、摸泥鳅等贴近生活的桥段。看戏的大多是老年人,他们看得津津有味,全神贯注,生怕漏听了一句台词,少看了一段情节,观众们不时爆发出掌声、叫好声、笑声。渐渐地,人越来越多了,把舞台包围得水泄不通。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把花鼓戏场子烘托得热闹非凡,年味十足。我一边陪奶奶看戏,一边吃糍粑,糍粑外焦里嫩、软糯香甜、Q弹可口,我超喜欢吃,再看看戏台上下的场景,真是很享受这样的“年味”!

春节在老家的短短几天里,体验到了不一样的节日氛围和快乐情景,我真期待再次回老家过年!

篇十四: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又是一年元宵佳节。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共庆佳节。

在龙游,元宵节与春节一样重要。“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每一年的元宵都是值得我们大家深情回忆的,我们应当好好珍惜,深刻铭记。

过元宵时,全国各地的风俗都不尽相同,其中,吃汤圆,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这天中最为重要的几项民间习俗。我的家乡也是如此。

我喜欢吃汤圆,不仅是因为汤圆的味道鲜美,夺人眼球,更是因为汤圆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一家人团团围坐在餐桌上吃汤圆,如此画面,是多么和谐,愉悦啊!或许,那时的汤圆是充满爱的,是最为鲜美的吧。那一个个圆溜溜的白滚滚的大汤圆惬意地躺在带汤的玻璃碗中,它们紧密的挨在一起,别提有多可爱了。此时此刻,想起汤圆的鲜美,不经意间,早已垂涎三尺。在元宵节这天,汤圆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美食。

我还曾在一次元宵节之夜有幸赏过一次花灯。那时,不管是地上,树上,湖中,都可以见到花灯的身影,五彩缤纷的花灯无处不在,你仿佛就置身于一个花灯的世界,全世界都是五彩的幻影,看似飘渺虚幻,却又是人间真实……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绝伦,梦幻无限。

传闻,在水中放置花灯可以祈福许愿,人们都深深地相信,天上的神明会实现平凡的人们的所有奇特,独一无二的愿望。

篇十五: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对于中国人来说,肯定没有什么节日比除夕更重要了。这就好比国外的平安夜,除夕在中国人眼里可是重中之重,而且各个地方庆祝方式各异,我的家乡——温州,也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习俗。

在除夕当天,重头戏自然是年夜饭了。一大早,负责准备食材的人,忙着去菜场收罗各种美食。留在家里的人呢?就忙着“掸新”,也就是大扫除,让整个家焕然一新,干干净净过大年。

过年了,红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啥呢?喜庆!中国人图得就是红红火火。家家户户门前红色的春联一贴,福字摆中间,年味就更浓了。虽说现在有些人不会特意去贴春联,但更多人还是喜欢像以前一样在门前贴起了春联,希望来年五福临门。

忙碌许久后,也快下午四点了。这时重头戏——烧年夜饭,开始上演。温州人年夜饭的食材很有讲究,就像年糕(谐音年高)一直都是一道打头菜,意喻祝孩子年年长高,祝大人们年年高升。温州的年糕也叫水晶糕,白得特别晶莹剔透,入口软软糯糯的口感,不仅好吃,更是多了几分颜值,是年夜饭的明星选手。大黄鱼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佳肴,更有年年有余的意思。还有八宝饭,汇聚八种食材,代表着团团圆圆。年夜饭里的每道菜都有着美好寓意,这可是我们平时都不在注意的。

菜烧好了,开始摆盘。在桌子外围用红色的高脚碗摆上十道小菜,象征着十全十美。如果家里人数比较少的,则摆上六盘,大有六六大顺的意思。外围的小菜,温州话叫“盘头”。“盘头”摆好后中间则摆上意喻美好的大菜。一切准备就绪后,年夜饭正式开始,阵阵菜香引得所有人大快朵颐,大人们会喝上些酒,孩子们则用饮料给长辈敬酒,这是家人团聚的时刻,大家在一起闲聊着琐事好不快哉。

八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准时开始。现在的春晚多了很多娱乐项目,就好比抢红包,虽然狂拼手速只能抢到几毛钱,但还是乐在其中。看节目之余再给身在远方未能回来的亲戚发个微信,道几声祝福,发几个红包,气氛就上来了。

九点多了,孩子们自然是坐不住了,都接二连三的放鞭炮去了。城市里大多禁止烟火,唯有那小摔炮,还有点意思。这些摔炮接着扔在地上产生的力使小包炸开,发出爆炸的响声。多来几个一起扔,声响就变得很大了,就像真的鞭炮一般。孩子们总是很调皮,蹑手蹑脚地放在几个大人的脚边,等他们一不留神,一脚踩下去就哈哈大笑。还有一种叫仙女棒,烟火在一根棒子上闪耀着,就像仙女的魔法棒一般,甚是好看。

夜里,大多数人都会等到12点的钟声响起,等着自己又长大了一岁的那一秒,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去睡觉,但注定是个不眠夜。

温州的除夕没什么不同,很平常,但刻在骨子里的温情和热闹组成了除夕,这让这个日子显得与众不同。

篇十六: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的风俗,我的家乡在山东临沂,过年时最热闹的就是正月十五看花灯、猜谜语了。

正月十五这天,我异常高兴,因为听说晚上的集市上有灯谜,“赶集不应该是在天亮的时候吗?”“不不不,晚上的灯谜会是我们这里的风俗,大大小小的灯笼上有不一样的谜语,你猜对了,还有奖励呢。”大人的话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去了,我和表妹都盼着晚上快点到来。

到了傍晚,吃着饭,我还猜想着灯谜会的样子,“会不会是在一个房子里,抽到哪个就回答哪个呢?不可能,不可能,可千万别是这样啊!”盼星星,盼月亮,终于要出发了。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去呢。车在集市附近停了下来,我兴奋地下了车,爸妈让我和表妹慢点跑,那当然是不可能的,我们俩已经压不住心中的喜悦了,一溜烟跑了过去。只见,灯集上有很多灯笼,个个都很漂亮,有莲花灯、兔子灯、桃子灯……每个灯的颜色都不一样,五颜六色的,如果把它们当做天上闪闪发亮的星星,我觉得没人会不爱吧!

我来到一盏灯面前,小声地读着它身上“纹的”谜语:“绿衣服,红内脏,外加一个脏小辫。”“西瓜。”我回答道,“不错,不错,”一个声音传来,我转头一看,是一位老爷爷,他手里拿着一本本子说:“呐,给你,这是你猜对谜语的礼物。”我瞪大了眼睛,开心地收下了。又去找了一个,不错,又对了。就这样,奖品多的我已经拿不下了,看着老板一脸不情愿的表情,忍不住笑出了声。

在热闹的春节里,去一个热闹的地方,和一群热闹的人一起过年,不光我们在热闹,灯也在热闹,它们在他们的世界里说着属于他们的心里话,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篇十七: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俗话说:“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也不例外。

我的家乡位于陕西的关中平原,那里是汉唐文化的发源地,各种风俗流传至今,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社火”表演。

家乡的“社火”表演从正月十五到十七,每年如此。听爸爸说,“社火”源于原始社会,严冬已尽时,先民们就杀猪宰羊,用自己获得的劳动果实,祭祀“神灵”,祭祀祖先,也是为了祈福消灾、驱恶避邪。后来这一风俗就一直传了下来。

社火表演要开始了,我和伙伴们早就来到了街上,为的是占个好位置,好更近距离地观看社火表演。

表演的人一早就开始准备了,他们穿好服装,来到街上表演。等我们赶到表演的地方时,路边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大街上一片喧闹,人们都在等待社火队伍的出现。

等了小一会,锣鼓声越来越大。“看,社火表演队过来了。”伙伴们激动地喊了起来。

一开始是喧天的锣鼓开道,之后是舞狮表演。接着是秧歌表演,这是一种极具陕西特色的秧歌表演——跑旱船:只见一位老翁拿着船桨,在前引导,后面紧跟旱船随之舞动,装扮得五颜六色的旱船,随着摆动垂下来的丝带翩然起舞,观赏性十足;队伍最后面是各种彩车游行,彩车上有各种经典秦腔戏曲造型,三娘教子、苏三起解、狸猫换太子等各种主题让大家目不暇接。最后还有踩高跷的、舞龙等。

社火表演虽然结束了,但社火表演激发人们的热情,在新的一年里,人们一定会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我期盼明年再次观看精彩的社火表演。

篇十八: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家乡的除夕

管熙昀

除夕,始于先秦,又称为大年夜。相传,它是为了庆祝上古时期人们用红光和火焰打败一种叫“夕”的怪兽而设置的,故此得名“除夕”。今年的除夕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而变得有些冷清,不禁使我回想起前几年在信阳老家过的除夕和它那种种有趣的风俗。

除夕一大早,我们就早早跳下床,大伯母包的饺子一个个雪白可爱,早早地躺在锅里了,随它们一起翻滚的还有几十个大如乒乓球的汤圆。信阳过除夕,早饭习惯饺子汤圆一锅煮,寓意“越搅越圆”。其中的一个饺子里还会包裹一枚一元钱的硬币,吃到的人便会欣喜若狂,仿佛迎接他的将会是一年的好运!吃完早饭就要大扫除,擦门擦窗擦凳子,还要在门口贴上一副对联和一个倒贴的“福”字。

山里山外不住地传来鞭炮声,我和堂哥也在外面乱窜,看着家家贴春联、放鞭炮的热闹景象。按照老规矩,吃完午饭就要开始做年夜饭了,一家子人齐齐上手,而我们小孩子则嬉笑着在厨房“帮忙”,实则是看看有什么可吃的东西。厨房里不时飘出诱人的肉香,这顿饭要从下午六点吃到八点,席间什么都有,糍粑、烤鸡、年糕和各式各样的鱼,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而吃年糕则意味着“步步登高”,所以大家都吃得格外开心,直吃得肚子像一个皮球似的鼓起来,才心满意足地离开饭桌。

夜深了,外面开始闹将起来,几百响烟花同时窜上天空,“嘭”的一声绽开笑脸。大人们开始打牌、聊天,孩子们就跑在外面放花筒、烟火,在爆竹的噼里啪啦声中,火花映照着我们兴奋的脸庞。大家一直疯玩到凌晨一两点,才依依不舍地睡去。守岁,这个除夕最后的环节结束了,往后就是新的一年。

冯骥才先生曾写道:“年,真的是太美好的日子,太好的文化了。”是啊,除夕是中国人极重要的日子,我也期待着再次在除夕与家人们在家乡欢庆!

篇十九: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廖俊哲

每年春节爸爸妈妈都会带我回老家乡下陪爷爷奶奶过春节。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独有的节日,全国各地不同地方也有一些春节风俗习惯,它代表着团圆、幸福、平安。

腊月二十六早晨,我们一家开始出发回老家那个热情的小镇,一路上我和弟弟心情愉快,有说有笑,大约七八个小时,我们就到达了广西贵港市,家里亲戚们非常热情的跑来迎接我们,帮我们提着行李往家里走。一家人客气地寒暄着…。

腊月二十七,大人小孩大家都开始忙乱起来,大人们一边赶着去超市买年货:各种糖,各种饼,一瓶瓶饮料,和各种过年需要吃的食品及用品。小孩子也跟着大人们瞎忙,跑去买自己喜欢吃的零食和烟花炮。

腊月二十八,这是少数民族的俗称“小年”。家家户户都包着圆圆的“糕”点,薄薄的皮糕点吃在嘴里,软软的,甜甜的,让人忍不住想多吃几口,从嘴里蹦出的话也一定是甜甜的了。小孩吃了开口糕,预示着新年个子长得高,成绩节节高;大人吃了,在新年中一定“福运高、财运高”;老人吃了则希望来年“福寿高升”。这正是因为少数民族人们对新年的渴望,吃开口糕点就成了“小年”的第一件事。晚上每家每户都要包“年粽“,说起”年粽“在区域内还是有点名头的,听爷爷说附近八县市中,我们这里说第二,其他七县市中不敢说第一的,所以人称“贵港粽”。我们这里的年粽特点就一个字:大!一条粽子光糯米就得用一斤以上,包的结结实实的,包年粽的主料糯米,绿豆,荷包豆,中间放肉材,猪脚、鸡脚、猪肉、虾米等等。这些大粽子除了作为自家过年餐食,更重要的是人情往来,探亲时一般都会带上自家几条粽子作为春节亲朋往来的人情礼物。

腊月二十九,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即除夕。“除夕”又称除夕夜,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作为年尾的节日,我们少数民族都要祭祀祖先风俗。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在外工作的人都要赶着回家与家人一起团聚。除夕一大早上,我们家里人都起床很早,家里大大小小的人开始忙忙碌碌清扫院子及房间,邻居家家户户也都是张灯结彩,各家准备着丰富的菜肴。

除夕下午,是乡下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鞭炮声日夜不绝,家家户户要赶做年夜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巷子里飘着一股烟火和酒肉的香味。家家户户都在门口贴上新的对联,屋子里贴满了各色的年画。我和小伙伴们拿起鞭炮就往外走跑,“弟弟,我们去放鞭炮吧。”。看得出来弟弟很害怕,手一直在发抖点了五六下才点燃导火线,“嘭”,一个鞭炮升空了,好像飞碟一样在空中漂移了一会儿才落了下来。开心极了立马缠着我进行第二个。我挑了另一种鞭炮,点燃导火线后,我赶紧用力往上扔,鞭炮挂到了树上,又“吱”地像流星一样消失了。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焰火的颜色更加鲜艳了。我们正放得最带劲的时候,爷爷在大厅里喊道:“开饭喽!今天的菜很丰盛!”我与弟弟飞快的跑到了饭桌旁,哇,真是太诱人,我看得口水直流,先尝一个鸡腿吧,嗯,味道不错,还有白切鸡、老鸭煲、甲鱼与牛肉……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

吃完年夜饭,肚子里装满了各种美味佳肴,我们一边烤火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个个搞笑的小品,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一首首欢乐的歌曲,听得我们还想听……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流逝,随着倒计时“5、4、3、2、1”12点整,“咚”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嘭”“啪”,窗外的鞭炮声又响起来了,有的像柳枝,还有的像笑脸……天空被映照得绚丽多彩,我高兴得跳了起来,2022年来到了!我既兴奋又激动,因为我又长大了一岁。过新年,我可以穿崭新的衣服,吃美味可口的佳肴,去亲戚朋友家拜年,还可以收到一只只大红包……竟然还没有一点睡意!

大年初一,我还没睁开眼弟弟就站在我面前了,“哥哥,新年快乐,红包拿来。”我被这声音问得睡意全无,还是用我平时省下的零花钱给弟弟包了一个十元包。今天全家人都穿上了新衣,趁围着吃早点的时候全家人互道着吉祥语,大人们给每个小孩派发着红包,可把我们高兴坏了,长辈则给晚辈发红包则表示孝心。但爸爸则要求每收到一个红包必须要向对方说出两句吉祥祝福的话,虽红包收得开心,但也绞尽脑汁,这时才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

大年初二,我一早就被爸爸叫醒了,因为我们要启程去湖南外婆家了。我听到这个消息,开心地一蹦三尺高,光速刷完牙,准备出发。临别时我看到了家人们的不舍,奶奶还偷偷擦眼泪了,正是应了那句“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分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一路上景色怡人,因为湖南的气温比广西低,桔子树上还有很多果没摘都被穿上了白膜,窗外的雾很大玻璃上都是水球在车速下快速滚动着。心里却想着见到我的好朋友时场景,同时也还可以收到更多的红包,“小富翁”的心里计划着如何使用这笔财富,还有最为重要的是能否见到我期盼已久的雪景呢…。

篇二十: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在中国各地,处处都有不同的风俗,也便有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说法。这次我要介绍的是关于潮汕的习俗——出花园。

潮汕人认为,儿童15岁之前都是无忧无虑地活在受公婆神守护着的花园里慢慢长大,当儿童15岁那年的七月初七这天,就要举行出“花园仪”式,让儿童感谢公婆神叫“出花园”,并长大为人。

早上,把象征吉祥的十二种花泡入浴桶来给出花园者洗浴,刮脸挽面去除胎毛,换上新衣和红木屐,就去拜公婆神了。

拜完公婆神,开始吃盛大的早餐,盛大在哪儿?早餐要凑齐足足八人;更要准备足足八道或十二道菜品,而且要当出花园者尝过一样后,别人才可品尝,这对儿童来说是多大的特权啊,多大的责任啊。

早餐和中午的菜品都有各自的寓意,如咬住朝向自己的鸡头,寓意独占鳌头;吃一碗猪内脏的杂烩汤,寓意换肠肚;蟹寓意拜蟹手足样样会……这样的菜还有很多,其中都包含了长辈对即将成人的孩子的期盼。无论过去或现在;无论国内或国外;无论十五或十八,在这一刻,既是成长的证明,也是磨练的开端,继续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

本文地址:https://www.zuowenzhou.com/xiaoxue/liunianji/1357021.html

  • 标签: 六年级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家乡 风俗 单元 下册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推荐20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推荐20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作文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664号-2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