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沉默的大多数作文

沉默的大多数作文

 作者: | 阅读: 2.18W 次

心理学中有个有趣的效应“群体无知”:当你身处危难时刻,哪怕周围有众多行人走过,却无一人停下帮助你。而是等你鲜明指出:“那位穿运动装戴鸭舌帽的男士,麻烦您帮助我一下。”这时才会有人做出行动。

沉默的大多数

为什么我们缄口不言?

中国人的思维定式是以“和”为贵,所以受几千年的儒学文化熏陶,大多数时候,争论被认为是不对的。面对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有人认为不论怎样也无法改变对方的立场,所以不如沉默。于是我们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

但是沉默了,互不干涉了,就意味着“和”了吗?面对争端,小心谨慎地把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隐藏起来,不与人展开辩论,那人与人之间观念的差异永远存在,对立永远不息。所以,在面对争端之时保持沉默,实际上不但不能消除对立,减少隔阂,反而扩大了差异,拒绝了相互理解、表达自我的机会,反而貌似“合”神愈离。

所以我们提倡“和”,但更要包容“不同”,以更开放的姿态进行思想的碰撞。

辩论实际上辩的不是事物本身的对错,而是我们对于事物的一种态度。有幸看过2017年大学生辩论赛。其中的冠军角逐发生在香港大学与厦门大学之间。那一次的辩论题目是“哲人王”之治好还是“以法治国”好?从古至今,两者都有各自不同的展现。“哲人王”之治虽在当今社会并不推行,可在柏拉图、孔子等人所描绘的大同世界中似乎也未尝不可。当人们的道德修养提高,法律对人只是底层约束,而更深层次的则是道德约束。两者的对比引起的是人们的深思。辩论中即使不能改变对方的立场,但陈述双方的观点使思想引起共鸣、使观念不谋而合不是比沉默更好吗?

正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北宋的王安石施行变法,励精图治。可这样一来必定会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贵族元老。于是守旧派大臣代表司马光便致信王安石,才有了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一事之说。难道给王安石这封信他就会停止改革吗?不,不会的。难道王安石回了这封信守旧派就会支持改革吗?不,也是不会的。所以这场辩论的意义在于何处呢?在于两方都会更加清楚地理解对方的意图,皆以民为本。两封信都抒发了为国为名的一片赤诚之心,这不可谓不令人潸然泪下。更是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态度。

所以拒绝做沉默的大多数,辩论不一定能改变事物的本身,但我有我的态度。

本文地址:https://www.zuowenzhou.com/gaozhong/gaoer/709062.html

  • 标签: 沉默 少数与多数作文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沉默的大多数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沉默的大多数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作文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664号-2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