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四年级数学组教研活动记录作文

四年级数学组教研活动记录作文

 作者: | 阅读: 2.16W 次

为推进我校“学本教学”课堂改革,根据县局文件精神,4月29日,我校四年级数学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围绕“学本教学”之主问题的设计展开深入教研,并进行“学本教学”阶段性成果小结。

四年级数学组教研活动记录

课堂问题,是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纽带,是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是师生沟通交流、探究知识的重要形式;是老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反馈的主要途径之一。好的问题,能突出学习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更接近学习目标。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使知识点拓展无垠。因此,主问题的设计,在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

抓住学生认知学习中盲点,设计主问题

小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看不透、想不通、理不清知识盲点会造成课堂学习低效及影响到学生后续学习。一堂数学课,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寻准学生认知学习中盲点设计主问题至关重要。

以《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教学为例,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是特殊平行四边形时,因为长方形与正方形学习比平行四边形更早,学生很容易把这两种图形划分到平行四边形范围之外,这是教学中看不到或容易忽视盲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地方。因此,在学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特征后,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教师出示一个信封,问:“这信封里有一个四边形可能是什么图形?”学生:“没办法判断,没有条件。”师:“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学生齐声说:“平行四边形。”教师抽出图形是一个长方形,许多学生都露出了疑惑表情,以为稳稳当当是“平行四边形”怎么会是“长方形”。师: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长方形也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它是比较特殊平行四边形。师追问:“它特殊在哪里?生:它四个角是直角。在教学中教师把这种特殊图形跟一般平行四边形比较,寻找共同点,学生再次回到了起点,一一对照,最后认定长方形是特殊平行四边形。教师再乘胜追击:“那正方形呢?”,“它又特殊在哪里?”在这个环节学习中,学生始终都在围绕着主问题“长方形与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特殊在哪里?”展开学习,进行主动建构。在主问题引领下,修正了学生思维上盲点,完善了对知识本质特征认识,学生明白了,只要具备“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就是平行四边形”。

像这样,让学生处于主问题情境中,在不断思索剖析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正是我们数学课应该追求。

设计“主问题”,提炼数学知识经脉

“主问题”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引擎,是链接师生相互作用的纽带,也是开启学生数学思维的金钥匙。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主问题”,充分发挥问题的导引作用。所谓“主问题”,是指能牵涉教学重难点、涵盖教学本质、发挥画龙点睛作用的问题。“主问题”是能牵引出一连串数学知识的红线,是能串接起学生数学活动的彩珠。运用“主问题”,能聚合教学内容,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主问题设计的主要特质在于“精”“少”“实”“活”,往往“以一问抵多问,能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性、全局性功用。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自主画出了各式各样的三角形;然后,在整合数学知识基础之上,高屋建瓴,精心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看似普通,却能让学生经历数学的理智挑战。

主问题1:你准备按什么标准来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几类?每类三角形都有什么特点?

主问题2: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通过这样的“主问题”,学生能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并通过分类活动,培养观察、比较、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样的“主问题”的设计,将教学意图渗透、融入其中,让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转化成问题与学生“面对面”,可以淡化教师“教”的痕迹,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重视逻辑,在知识关联处设计主问题

小学数学教材有其自身内在的逻辑性,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教材的逻辑,熟悉知识点的关联特性,从而设计教学主问题,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框架和数学逻辑结构。与此同时,教师需要认识到课堂教学的独立性,尤其是每堂课教学内容的独立性。为此,基于数学教材的逻辑性,在知识结构和关联处设计主问题,则能极大的提高教学成果,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和脉络。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在《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践中,本人在课堂上提出正方体和长方体属于什么类型的图形?二者之间存在什么相似和不同?等关联性主问题。在教学中,则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立体结构图形,并引导学生思考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差异性,在互动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索何为立方体图形?正方体和长方体图形的区别在哪?什么是立方体图形的面和顶点?等等,一系列关联性知识点的提出,则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帮助学生搭建起知识结构体系,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整合精选中提出主问题

传统课堂中常见的提问现象:成串的“连问”,简单的“碎问”,随意的“追问”。针对此种现象,对策如下:

整合:每节课的教学,都可以提出很多小问题,梳理分析这些小问题,对细碎的小问题进行整合,设计出直指关键的主问题。

精选:就是在众多的小问题中,选择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最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作为主问题。

例如“烙饼问题”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每面烙3分钟:

(1)烙1张饼最快要多少时间?

(2)烙2张饼最快要多少时间?

(3)烙3张饼最快要多少时间?

(4)烙4张饼最快要多少时间?5张、6张、7张呢?

(5)你有什么发现

主问题:3张饼怎样烙所用的时间最少?

明确主问题的引领作用

高效的数学课堂总是会有一个主问题贯穿课堂学习的始终,这个问题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着内在的牵引力,这个问题就是数学课堂的主问题。好的“主问题”能起到引领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提供思考线索的作用,能使学生在提问下深层次思考,从而优化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主问题的选择和设计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和效率,值得认真思考和推敲。小学生往往习惯于正向思维,不习惯于逆向思维两种,常常造成正逆混淆的错误或障碍,这正是学生数学思维的薄弱环节,为此教师必须重视设计互逆式的问题,加强学生互逆思维的训练。

如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师: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已经得出一个结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那么反过来想想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呢?又如: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师:通过比较观察得出一个不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怎样变化?

例如“甲数乘以乙数积是125,如果甲数不变,积是1250,乙数应怎样变化?”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正向和逆向交替的活动中,这样双向可逆联想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双向思维的和谐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剃头大师》一课时,。通过钻研教材,结合教材特点,确定主问题为: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时的过程有什么不同?课堂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先抛出主问题,学生充分默读、圈画后进行交流。学生在读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小组合作交流的时候,小组成员畅所欲言,很快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这段时间的学本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增强了信心,我将继续努力钻研教材,更好地践行学本教学的理念,使学生早日受益。

充满趣味性的主问题设计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喜欢学习,为了能够吸引学生,就要对问题的设计做足“文章”:让问题伴以“情景化”呈现,让问题不断地”分裂、分化”形成”问题链”,不断激发、提升学生的兴趣。学本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增加大量的探究性学习,不少的课都是以实验或活动形式出现,这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利用课程资源,用一些趣味性的实验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学问题:

(1)量一量三角形的各个内角度数,然后再加一加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

(2)想一想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来说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会将三角形的内角通过作平行线来进行移动从而拼凑出一个平角,从而得到三角形内角和的另外一种求法。

利用单元核心知识设计主问题

教师怎样才能提出真正的”主问题”呢?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重点、难点。所谓教学重点,即是”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也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如果某知识单元的核心或是后续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为教学重点。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维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

例如:在教学《小数点搬家》时将主问题设计为:

1、比较一下0。01元与1。00元中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2、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比原数扩大了多少倍呢?请利用数位表找找。

这样帮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或本课时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活动,在数学活动中体验知识的产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主问题的设计要设计出

权威理解和学生的“认知冲突”

在设计主问题时,要深度分析教学重点或者教学难点,设计出与权威理解具有“认知冲突”或者逻辑矛盾的“不合理问题”,目标直指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品质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认知冲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真正的自己掌握知识,而非接受知识。

例如和小数的加减法时,设计这样的主问题:

1、2+2。41=?用图示法怎么得出结果?你还会用列竖式的方式解决吗?

学生在之前学习整数的加减法时,习惯于整数的末位对齐,当学生再用已有的经验列竖式时,如果再用末位对齐,就会与图示法得出的结论相违背,就会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小数加减法列竖式要小数点对齐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

正是通过这种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方式逐步引导,开启学生的思维。

教研总结

主问题的设计要锁定教学重点或难点,主问题的设计要直指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训练。教师要把容易混淆的知识概念或者模糊思维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然后再寻找一种准确的方案,借以辨识隐蔽性的“思维陷点”或者模糊性的“知识混点”。

总而言之,优化主问题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对此教师在优化主问题设计时,应坚持趣味性、探究性以及启发性的主问题设计原则,积极鼓励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解决数学主问题,以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思维的一次次质的飞跃。

本文地址:https://www.zuowenzhou.com/chuzhong/zhongkao/1271519.html

  • 标签: 教研 数学组 四年级 四年级研学作文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四年级数学组教研活动记录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四年级数学组教研活动记录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作文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5664号-2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